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夫林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病情缠绵,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常为医者为惑。我科应用帕夫林配柳氮磺吡啶治疗本病8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7例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其中34例以雷公藤煎剂为主治疗.23例以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为主治疗。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胸廓活动度、Schober、血沉、X线片和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对AS病情的改变均达到良好效果。X线片前后改变不明显。毒副作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组明显高于雷公藤组。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雷公藤煎荆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毒副作用较单服雷公藤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服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消炎镇痛;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进行免疫调节抗炎及镇痛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SDAI、BASFI、ESR及CRP的下降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81%,两组数据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活动功能及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永强 《北方药学》2016,13(11):11-12
目的:探究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组合柳氮磺吡啶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以及血清中血沉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口服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对照组2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了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Schober试验、晨僵时间、扩胸度、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用益赛普和柳氮磺吡啶用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来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确切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9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灸疗法进行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7%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方法安全性大,未见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温热疗法的理论内容,同时能明显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赵丽琴 《云南医药》2012,(5):459-460
新型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TNF-α)治疗风湿类疾病近年有很大进展,为学术界所瞩目。益赛普(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作为其中的代表性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其价格昂贵,疗程长,长期使用为普通患者难以接受。现以"柳氮磺吡啶片"配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来探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停益赛普的可能性。其临床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克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217-218
目的讨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臂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评价治疗前后以晨僵持续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数值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并统计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也显著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各数据(P<0.05)。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不良反应均较轻,常规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临床上应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崔鹤仙  李慧娟  刘增辉 《河北医药》2011,33(22):3446-344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早期累及骶髂关节,以后可累及中轴骨骼。外周关节的累及可能是一项重要特征。本病可伴有关节外表现,如急性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障碍、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及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性等。AS的原发病理部位在附着点。或肌腱、韧带囊嵌入骨质处。附着点炎所致的改变可解释AS的典型病变:韧带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体终板破坏及足跟腱炎。  相似文献   

11.
张德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35-2435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和甲氨喋呤联合应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4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第一周0.5g,2次/天,第二周以后,1.0g,2次/天;同时口服甲氨喋呤,第一周7.5mg,每周1次,第二周以后10mg,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第一周0.5g,2次/天,第二周以后2.0g,2次/天。第一月加用双芬酸钠50mg,2次/天。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85.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结论:中等剂量柳氮磺吡啶与小剂量甲氨喋呤联合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青年男性常见的与HLA-B27具有相关性的疾病。我科对66例活动期AS患进行了柳氮磺胺毗啶(SSZ)系统治疗,并与36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对照,观察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国产新药“云克”(^99锝一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注射液伍用甲氨喋呤(MTX),柳氮磺吡啶(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观察治疗后临床表现,疼痛改善程度等。方法应用云克大、小剂量配合治疗,并伍用MTX与SSZ配合长期治疗。结果治疗后病人的缓解率92.30%,随访6个月,除1例有晨僵和天气变化时的疼痛外,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期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将3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102例。 A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B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C组仅给予甲氨蝶呤单独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和预后。结果 A、B组患者治疗后腰痛晨僵时间短于C组、疼痛关节数少于C组,指地距小于C组,而Schober和扩胸度均大于C组(P<0.05)。而A、B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均小于C组,生活质量均优于C组(P<0.05)。但A、B组复发率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相似近期疗效与预后结局,但均优于甲氨蝶呤的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年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采用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扩胸试验疼痛指数、指地距离等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阻止疾病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才迈  江立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82-198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以脊柱特别是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部位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致病情发展,在晚期可带来脊柱强直、关节畸形等严重危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主张在早期用慢作用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SASP)等。来氟米特(LE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将其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并与柳氮磺吡啶的治疗效果作了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汪洋  马民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0):2002-2005
目的 探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第1周为2片/次,第2周为3片/次,第3周为4片/次,均为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风湿祛痛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BASDAI、BASF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祛痛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TNF-α、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白芍总苷 柳氮磺吡啶 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病因未明,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柳氮磺吡啶及非甾体抗炎药,但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影响其长期应用.白芍总苷从毛莨科植物白芍的根部提取,主要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我们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AS,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光强 《海峡药学》2016,(8):178-179
目的 观察左归丸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对48例强制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 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AS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完整的患者共计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左归丸加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AS活动指数、AS功能指数以及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SDAI、BASFI、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归丸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对强制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住院治疗的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采用LEF(LEF组)或SASP(SASP组)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作为基础疗法。随访2年,记录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腰背晨僵时间显著缩短,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下降(均P〈0.05);随访第1、2年两组间比较,腰骶痛、腰背晨僵时间、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LEF组较SASP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白细胞数减少和皮疹为主,LEF组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SASP组(5.2%vs11.8%)(P〈0.05),白细胞数减少和皮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F治疗AS疗效优于SASP。LEF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患者易耐受,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