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3例随机分为三组,针刺配合推拿组57例、单纯针刺组54例、单纯推拿组5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针刺配合推拿组疗效比单纯针刺组、单纯推拿组好(P<0.05).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即单一接受针刺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接受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记录2组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 59%、97. 06%,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2组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E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TMEFV、PSV均高于对照组,PI与RI则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针刺与推拿,可取得确切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使用中医针刺治疗,研究组50例使用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96.00%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肩颈痛评分(3.82±0.19)分、眩晕评分(12.11±1.26)分及头痛评分(1.80±0.17)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0.24±16.91)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缓解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给于对比组患者中医针刺疗法,并在此基础上给于研究组患者推拿手法联合治疗。统计记录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血流阻力指数等指标,并对比。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血流阻力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给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症,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发挥较高的疗效性,能大幅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此显著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由于颈枕部软组织的损害,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66-6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正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随机选取2002年6月-2004年6月两年间我院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 ,社会老龄化及劳动方式的改变 ,屈颈机遇的增加等 ,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 ,已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多见 ,其症状复杂、缠绵难愈。笔者自 1989年以来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 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系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0 9例 ,女性 91例 ;年龄最大者 81岁 ,最小者 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刺组和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活血通络药物、领枕牵引疗法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增加激痛点推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颈性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治疗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上联合激痛点推拿,可进一步提升颈性眩晕改善效果,并可促进椎动脉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手法。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肩颈痛、恶心呕吐评分及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及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CS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龙氏手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26. 4±2. 3)分、椎动脉血流速度(40. 2±6. 4) cm/s、治疗的总有效率96. 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 6±1. 2)分、(29. 6±5. 5) cm/s、83.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还能提高其椎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推拿 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颈部为重点进行全身推拿(30例),B组进行颈椎牵引(30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7%和93.4%,B组分别为13.3%和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2.
13.
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颈椎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前后X线摄片对照观察,治疗组颈椎结构改善的总积分值均数(3.85)明显高于针刺组(1.96),针刺加颈椎矫正术对改善症状及颈椎结构有显著疗效,在效果及颈椎结构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纯针刺(P〈0.05,P〈0.01)。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4.
15.
《上海针灸杂志》2015,(8)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 5例、对照组4 5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病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大椎、后溪、三阴交、太溪、悬钟穴,配合六味地黄加葛根方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六味地黄加葛根方中药内服治疗。连续治疗8星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1.1%,治愈率为6 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 7.3%,治愈率为3 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在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颈肩痛、生活工作量表差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0.0 5)。结论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0.01,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19.
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推拿治疗30例CSA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S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和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推拿治疗后可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和血清ET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NO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推拿可调节CSA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