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荣 《中外医疗》2009,27(9):179-179
一般情况下,当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时,能自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源,但当一个人生病住院时,由于疾病造成各种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变。病人无法满足其需要,加上各种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会成为新的压力源,继而影响病人的生理及社会心理。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各种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可以使病人尽快达到全面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压力源与医学应对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住院患者压力源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对某三级医院的内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①患者压力总均分为1.872±0.541,患者感到压力在中度以上的压力源是:经济原因、患病对个人的影响,缺乏相关的信息、住院对家人的影响。②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患者低于常模,与患者压力总均分呈负相关,回避应对方式与患者压力总均分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采用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低于常模,屈服应对方式与患学压力总均分和年龄都呈正相关。结论:在对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中,除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方面的信息外,还要指导患者学会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使患者发挥国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在宜宾市2家三级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年以上的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应采取积极措施减轻或消除引起工作压力的因素,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丽  朱小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927-927,949
目的: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探讨解除或缓解精神科护士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83名护士和某综合性医院185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在护理病人方面的问题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更大,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各种支持系统,以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手段。方法:对116例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情感、行为、智能障碍及躯体疾病的发生频度,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及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减轻临床护士长工作压力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分析临床一线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减轻护士长压力的应对措施.结果 护士长工作压力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工作量负荷、新时期护理管理要求,对工作的态度、复杂的人际关系、管理知识缺乏和护理队伍不稳定等,我们可以从卫生部门、医院管理、护理部组织的培训、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缓解护士长的工作压力.结论 分析临床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从多途径、多方法减轻护士长的压力,有利于促进护士长的身心健康及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尚守芝 《实用医技》2008,15(3):391-392
了解临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本文对临床护士主要的压力源进行了分析;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文娟 《大家健康》2016,(6):268-269
目的:研究急诊护士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该院急诊科护士现存的压力源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实践后,根据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检测,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压力检测,对比实施应对措施前后,急诊护士压力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应对措施后,急诊护士压力分值明显低于实施应对措施前(P <0.05)。结论:急诊护士压力源有工作强度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不足及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等问题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之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理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急诊护士压力,使急诊护士可以更好的应对日常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收集2010~2011年肛肠手术病例,通过望、问、触、听等方法观察和借助心电监护仪的监测,发现94.4%的病人因住院使生活环境改变,原有生活规律打乱,同时由于疾病威胁,手术刺激,治疗和护理不可避免的痛苦等压力源的作用,病人产生一系列压力反应.针对不同的压力反应,医护人员共同为病人制定了相应的防卫措施,从而减轻压力反应带给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42例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外走的原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青年男性病人、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外走行为发生比例较高。恢复期病人的外走行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病情波动阶段的病人的外走行为具有盲目性。结论:针对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防止病人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极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门诊5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护士的压力水平为中度,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病人的家属不礼貌,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护理管理者的批评太多,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为主要压力源.结论 门诊护士应清楚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积极应对,才能减轻压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自制的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妇产科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负荷工作,经常倒班、夜班工作量大,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深造及进修机会太少,患者、家属及社会认同度低,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高度期望,成为妇产科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结论: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妇产科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护理管理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减压,应有个体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临床护士压力源以及影响因素,为减轻护士压力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护士100名为调查对象,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压力以及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压力源各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环境及设备方面的得分最低。排名前5位的子条目分别为经常倒班、病区拥挤、工资低、环境差、家属不礼貌。不同人事关系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护理方面压力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压力源较多。与工作环境、待遇等问题也密切相关,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护士的压力源,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护士的压力,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根芳 《中外医疗》2011,30(13):170-170
精神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会有所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的病人心理反应较为多变,容易产生恶性心理和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特征,简单介绍了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干预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职护士工作中现存的主要压力源及压力程度,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维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提供依据,通过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60名临床在职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及压力源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属中度,现存的工作压力源主要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认为在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较多,应制定有效措施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稳定护理专业队伍;护士应通过自我调节、积极应对以释放、缓解工作压力,来确保护理工作的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琴 《中外医疗》2009,28(18):161-16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35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压力源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环境及资源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等问题。结论压力造成的影响应引起个人及管理者的重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或减少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透室护士的压力源情况,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96名血透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血透室护士得分最高的前10项压力源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病人的家属不礼貌、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的机会太少、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结论血透室护士压力程度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促进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菅峰  许淼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604-604
1要有一颗仁心长期治疗的精神病人,在心灵上承受了较大的创伤。首先,不适应的是离开了家人,精神病人离开家人,大都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经常哭闹、拒食、要求回家;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打针、吃药、手术等治疗措施带来的痛苦,使精神病人身心两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精神科医护人员应用一颗仁心去温暖、体贴、爱护这一颗颗受创伤的心灵,除了为病人治疗和护理外,还要主动与病人谈心,缓解恐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劝解、安慰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恢复期的精神病人随着疾病的好转自知力逐渐恢复,此时病人有恢复健康的喜悦和欣慰,同时又有面对社会等的各种压力时的忧虑烦恼.在这时候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是十分关健的.恢复期精神病人心理特征主要有焦虑、抑郁、恐惧孤独、自尊紊乱等心理特怔.故作好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校和实习护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引起社会关注,以采取有效方法缓解或解除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3名在校护生和50名实习护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最大压力源为学习压力,其次为就业压力,压力最小的是情感困惑,常用应对方法是向他人述说;实习护生最主要的压力源为就业压力,其次为自身知识技能不足,相对其他压力最小的是经济,常用应对方式是向他人述说、顺其自然(二者所占比例相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存在不同来源的压力,其中关键问题在于学习,而缓解压力的对策缺乏,相关教育不足,社会的关注度亦不高。根据学生压力源情况,对相关者提出应对措施的建议。以正确应对护生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