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旨在阐明并非所有证型的头痛均应使用川芎。[方法]通过列举古代、现代医家关于川芎治疗头痛的说法、用法,并以临床案例加以佐证。[结果]川芎在治疗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型头痛时可引动气血上行,导致头痛加重。[结论]临床上使用川芎当需辨清证型,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2.
芎芷炖猪脑     
[功用]补脑通窃、祛风止晕。适宜血虚头晕、慢性鼻炎、体质虚弱、风寒头痛、风湿痹痛、胸痹心痛等症。 [配方]川芎15克、白芷10克,同煎汁1大碗,放入猪脑1个,炖熟,饮汤吃猪脑。(53)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搏动性、原发性的头痛病,多一侧起病,重者可致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是目前治疗的一大难点。中医治疗偏头痛既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祛除疾病的根源,具有多目标、多途径的特点。通过对治疗偏头痛的古今医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主要采取祛瘀、平肝阳、补虚三种治疗策略。其中化瘀方中大多含有川芎,发现川芎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镇静,镇痛,清除氧自由基,同时也发现含有川芎的药对居于偏头痛治疗使用药对之首。川芎是临床上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用药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之一。该文对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川芎临床治疗和预防偏头痛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并对川芎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梳理。结果发现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机制包括抑制氧自由基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抗神经元凋亡,保护脑神经;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痛阈值;抗血小板聚集;调肠道菌群等。  相似文献   

4.
<正>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1]。目前,对于不同产地川芎指纹图谱研究较多[2,3],但福建产地的川芎指纹图谱尚未见报道福建的泉州、福清、莆田等地大量种植川芎并出口东南亚等地,我们拟建立一种闽产川芎HPLC指纹图谱,为闽产川芎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2年来,我们用自制的川芎白芷散鼻吸治疗头痛120 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情况:本组男45例,女75例,年龄15-66岁,平 均32岁。病程3个月-15年,其中偏头痛80例,丛集性头 痛22例,紧张性头痛16例,脑外伤引起的头痛2例。全部 病例均经各种辅助检查,确定无器质性病变,并排除因炎症 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急性头痛。 药物配制:川芎、白芷、冰片按10:10:1比例选上述3 种药物研成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川芎、白芷散:用消毒棉球沾少量川芎白芷散,离鼻孔 约0.4cm处,即吸气,使药物吸入鼻内,每次约1-2分钟, 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慢性鼻炎禁用。  相似文献   

6.
大川芎片是新研制的中药新药,由天麻、川芎2味药材组成,经提取、精制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成,具有活血化淤、平肝熄风之功效。大川芎制剂主治头风及淤血型头痛,疗效确切、质量稳定、毒副作用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按中药新药研究规范,根据以上2味药材的理化性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对大川芎片制剂中的天麻、川芎进行了鉴别,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主药天麻中天麻素进行定量,建立了可靠、准确、专属性强的质量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药岛津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输液泵,SP…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药物用药规律,如常见的和潜在的配伍规律、用药模式、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所占比等,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中近10年来有关中医治疗头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物频次统计排列在前面的依次是川芎、当归、白芷等。高频次的配伍药对是:白芷与川芎、当归、半夏、细辛、白芍等高频药物的配伍。用药模式显示:川芎与白芷是最常见的配伍。关联规则显示:当用到白芷时,一定出现川芎。基于熵聚类发现的潜在药对:代赭石与石斛、木贼、苦楝皮,钩藤与桂枝等高频潜在配伍。数据分析整合新处方13个。四气占主要比率的是温性;五味占主要比率的是辛、甘、苦味;药物主要归经是肝脾心肺。结论:川芎为治疗头痛的要药,数据显示:中医讲"头痛不离川芎"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在头痛治疗中,白芷也是用药频次较高的一味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见配伍多是白芷与高频药物的配伍;治疗头痛的药物多是温性,味辛、甘、苦;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肺,为头痛治疗主要从肝脾心肺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我院研制的头痛灵合剂以中药川芎为主药,配白芷、川牛膝制成,具有疏风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具有疗效肯定、制剂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现将头痛灵合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穹治疗各种头痛早有古训,笔者在此基础上自拟川芎汤治疗妇女经前头痛10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组方 川芎15~50g,白芷15g,勾藤15g,芥穗10g,僵蚕10g。 本方具有行气活血,平肝清热,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妇女月经前期头痛症。用法:川芎在头痛发作剧烈时用至50g,最少也在15g,待疼痛缓解后,用常规量巩固疗效。如患者素体阴虚,常用生地、黄柏、麦冬、玄参等滋阴清热并制约川芎之温燥,以不伤正气为宜,如出现肝郁气滞,可佐以白芍、郁金、香附、柴胡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太子参;心…  相似文献   

10.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国内对该中药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较多的研究,临床上使用的川芎有生品、酒炙品、炒品3种饮片[1,2]。川芎嗪是川芎中主要有活性的生物碱,制剂中川芎嗪含量的测定已有报道[3,4]。为了探讨川芎炮制前后川芎嗪的变化,用RP-HPLC法测定了3种饮片中川芎嗪的含量。1 试药与仪器川芎:购于滕州市药材公司,经本院中医教研室秦庆云鉴定为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洗净处理后备用。川芎炒品、酒炙品:参照文献[1,5]制备。上述各样品均粉碎过40目筛。试…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来源于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为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等多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胸痛、头痛、呃逆、不寐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不仅具有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作用,而且具有抗缺氧、镇痛、抗炎、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药川芎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韩景兰,乔玉荣,许献英(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郑州450052;扶沟县崔桥卫生院)主题词川芎/治疗应用,综述川芎是一味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具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祛风燥湿之...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十分重视川芎的应用,如朱丹溪认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但是,川芎治疗头痛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收集历代治疗头痛的方剂502首,对川芎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鼻渊舒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组成药味白芷、栀子、川芎进行鉴别,并建立方法学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栀子苷。结果 白芷、栀子、川芎的薄层色谱中阴性对照无干扰。栀子苷在0.086 9~1.737 6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0.81%。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方法可以用来控制鼻渊舒软胶囊的质量,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5.
方剂组成柴胡五钱、川芎四钱、苍耳子四钱、黄苓三钱、菊花三钱、连翘四钱、夏枯草五钱、白芍三钱。加减 1、头痛剧烈加白芷,蔓荆子,细辛,元胡之类。 2、炎症较重加银花,龙胆草,丹皮,川连之类。  相似文献   

16.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丹溪。由苍术、黄柏、防己、川芎、羌活、白芷、威灵仙、桂枝、南星、桃仁、红花、龙胆草、神曲共十三味药组成。其方义为苍术、黄柏(二妙丸)清热燥湿,羌活,威灵仙祛百节之风,桂枝横行手臂,防己除湿利水,白芷祛头俩之风,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行瘀,南星祛经络骨节之痰,龙胆草泻肝胆经之火,  相似文献   

17.
肤疡宁软膏为一临床验方,临床用于治疗皮肤烧伤疗效显著。该方是由油煎白芷、伏龙肝、冰片、白矾等组成、用麻油和蜂蜡制成的软膏剂。白芷具有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1],由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配制的白芷糊软膏(白芷、紫草、冰片等)用于烧烫伤有较好的效果[2]。  相似文献   

18.
中药川芎中主要含有苯酞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具有镇痛、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抗炎、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川芎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本文综述川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川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芷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及疮疡肿痛。白芷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成分,药理实验证明白芷中所含的呋喃型香豆素具有平喘、降压、抗菌、解痉等多种药理作用,线型呋喃型香豆素还具有光敏感作用[1]。前人[2]对杭白芷的化学成分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  相似文献   

20.
<正>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1]。白芷的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物质[2],2010版《中国药典》仅对其中欧前胡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考虑到不同提取方法可能会影响欧前胡素的含量,我们通过RP-HPLC法测定并比较白芷不同提取方法的欧前胡素含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