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90例分别摄胸部X线平片和进行CT扫描,对比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90例支扩患者X线平片表现正常者32例,漏误诊率16.84%;其余病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紊乱,部分有“卷发”或杵状改变,或在肺纹理增粗紊乱基础上存在斑片样实变影。190例患者中有187例CT扫描存在异常表现,其中85例为管状、环状或椭圆形阴影,47例有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囊腔,其内可见液平,30例有柱状扩张和印戒征,25例患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串珠样扩张;漏误诊3例,漏误诊率1.58%。两种方法比较, X线平片漏误诊率较高( P<0.01)。结论:常规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以提高PAP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AP患者的X线、常规CT及HR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常规CT及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与磨玻璃影,边界清晰锐利.HRCT扫描呈地图样变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铺路石样变5例.结论 X线对PAP的诊断无特征性,常规CT表现虽优于X线,但也不理想,而HRCT的地图样变、铺路石样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扫描结合X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CT扫描,并同时进行X线检查;完成X线检查与CT扫描后对CT片、X线平片进行重读。结果 CT扫描诊断结合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100%,X线结合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与单纯X线检查、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扫描结合X线检查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应重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71,P<0.01).CT和HRCT诊断尘肺的敏感性达到98.70%,在X线胸片确诊的77例煤工尘肺患者中,CT和HRCT评估76例为煤工尘肺,可疑1例.CT和HRCT从36例X线胸片无尘肺煤工中检出8例(22.22%)达到小阴影密集度1级;从73例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检出26例(35.62%)阴影密集度≥3级,其中3级密集度阴影20例,4级密集度阴影6例;对4例X线胸片Ⅲ期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与X线胸片诊断结果相同.从113例煤工中,X线胸片检出肺气肿7例(6.19%),CT检出36例(31.86%).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1~2级组的CT平均肺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无尘肺组和小阴影密集度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3、F2=-23.00和F3=57.72,P<0.01或P<0.05).结论 从多层螺旋CT获得的CT和HRCT影像,与X线胸片比较,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为煤工尘肺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76例矽肺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矽肺的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CT影像表现。方法76例患者均行X射线胸片和CCT扫描,其中70例在CCT扫描的基础上加做HRCT扫描,分析3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本组病例CT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肺纹理异常,小叶间隔增粗,线样影,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细支气管扩张,胸膜肥厚粘连(含假胸膜斑),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合并气胸、主肺动脉(MPA)增粗、结核、肺炎,其中76例CCT及70例HRCT图像中均出现小阴影及肺纹理异常,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CT,X射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能更好地描述矽肺病变,而且能早期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等异常改变,与X射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赵恒西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13-1714
目的分析33例X线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的病因和进一步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方法以上33例患者在胸片拍摄1周内进行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明确诊断29例,总的诊断率为87.9%。4例虽未确诊,但为临床综合分析病因提供了依据。经临床治疗随访的最后明确诊断30例,3例原因不明。结论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的病因以炎症或支气管扩张和结核占绝大多数,肺癌比例较少。肺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部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全肺野扫描和局部HRCT扫描,并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2例肺部疾病患者HRCT均能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其中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6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周围型肺癌7例,肺良性结节6例。结论HRCT在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部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全肺野扫描和局部HRCT扫描,并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2例肺部疾病患者HRCT均能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周围型肺癌7例,肺良性结节6例。结论HRCT在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CT(CT/HRCT)对煤工尘肺(CWP)大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CWP作胸部CT/HRCT扫描,并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结果62例CWPX线胸片检出大阴影19例,检出率为30.6%,共检出大阴影30个;CT/HRCT检出大阴影者43例,检出率为69.4%,共检出大阴影123个。CT/HRCT较X线胸片多检出大阴影93个(4.1倍)。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P〈0.01)。无一例X线胸片上显示大阴影而CT/HRCT未能显示者。62例CWPX线胸片检出Ⅲ期大阴影(≥1.0cm×2.0cm)者17例,检出率为27.4%,共检出Ⅲ期大阴影27个;CT/HRCT检出Ⅲ期大阴影34例,检出率为54.8%,共检出Ⅲ期大阴影67个,CT/HRCT比X线胸片多检出Ⅲ期大阴影40个,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1)。CT/HRCT对大阴影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尘肺微细病变及特殊位置的大阴影均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结论CT/HRCT在复杂性尘肺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胸片,可检出X线胸片所不能发现的大阴影,可作为尘肺的一种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秦国鹏 《职业与健康》2007,23(12):996-997
目的对比分析矽肺及疑似矽肺X线胸片与胸部CT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5例经X线胸片确诊矽肺及1例疑似矽肺患者行常规胸部CT扫描,分别观察X线和CT图像,得出各自主要征象。结果矽肺患者胸部CT扫描在观察肺门、胸膜改变及纵隔内病变和阴影内部密度等方面优于高千伏胸片。结论胸部后前位高千伏摄片结合粉尘接触史一般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结合胸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刘平 《药物与人》2014,(2S):37-3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人收集了10例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胸片、CT的检查资料,都有病理确诊,对其胸片、CT回顾性分析。结果:胸片表现:9例有散在粟粒状、结节状影,6例有片絮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3例有网状影及多发小囊状影,3例有小叶间隔增厚,1例有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而重要的检查手段。平片、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分析,在痰液、胃液中、肺部穿刺活检或纤支镜肺活检查到含铁血黄素巨细胞,就可基本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经武 《健康必读》2008,7(6):79-79
目曲评价支气管异物X线、CT表现对异物定位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7年所有支纤镜证实的支气管异物患者共25例,其中3例除行普通胸片外还进行了CT扫描检查。结果单纯肺气肿19例(其中6例肺气肿较轻,4例伴皮下气肿),胸片显示肺炎、肺不张6例,CT检查显示支气管狭窄、肺气肿、纵隔摆动。结论肺气肿+皮下积气,异物在气肿一侧;有明确肺不张或炎症,异物在肺不张一侧;CT更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情况,肺气肿表现不明显者,又没有肺炎或肺不张,应进一步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胸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手术证实85例患者共有158处创伤,CT扫描的诊断正确率为96.8%(153/158),X线胸片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62.7%(99/15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的敏感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X线胸片则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对骨折创伤定位准确的优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二者结合诊断,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HRCT)对吸烟者早期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5例X射线胸片示正常,肺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吸烟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应用64层CT常规扫描及低剂量HRCT检查。结果:低剂量HRCT发现肺气肿26例,常规CT发现肺气肿27例。结论:在无临床症状吸烟者健康体检中,X射线胸片作为影像诊断往往会出现肺气肿的漏诊。而低剂量HRCT弥补了X射线胸片诊断早期肺气肿的不足,为无临床症状吸烟者诊断早期肺气肿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与常规CT取得相同效果,而且辐射剂量大幅降低,是值得提倡的吸烟者健康体检中早期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肺部HRCT和X线胸片提示ILD的比率分别为45%、34%和18%。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结论: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景泓 《现代保健》2014,(17):27-29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影像技术中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80例,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对照组应用普通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在异物征象观察中,将全部患儿分别进行螺旋CT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螺旋CT组和X线组,对比两组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在异物征象观察中,螺旋CT组异物征象(纵隔位置改变、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炎)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X线而言,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准确率高,并能准确判断出异物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伴随病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优势进行评价。方法:抽取胸部外伤患者43例,对其采取X线平片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肋骨骨折32例,可疑骨折者6例,正常者5例。经多排螺旋CT检查证实肋骨骨折40例,后全部经手术证实,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较X线检查高(P<0.05)。结论:采取多排螺旋CT技术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X线胸片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X线胸片、CT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病理学结果。结果X线胸片示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多表现为干咳、胸闷、气喘、痰中带血等,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经支气管镜检查并给予活检、刷检可得到病理学和(或)病原学依据而确诊。其中活检阳性率70%,刷检阳性率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结论纤支镜对胸部X线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