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置胃管的两种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留置胃管多用于鼻饲注入水、注药、流食或胃肠减压.因留置时间长,需固定牢固,传统固定方法胃管容易滑出,增加病人痛苦和护理工作量,为改进胃管固定方法,我院采用"工"字形胶布[1]固定法,减少了意外脱管、拔管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丽明 《当代医学》2014,(23):120-121
目的:探讨预防普外科高危胃管意外脱管(拔管)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预防患者意外脱管率,回避脱管带来的风险。方法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微创外科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对高危胃管的识别、标识、固定方法、约束方法、健康宣教等规范化管理进行流程改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普外科住院患者高危胃管的意外脱管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高危胃管意外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和胃管固定方法在重型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插管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留置和固定方法;使用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疼痛强度评分,对两种置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和脱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留置胃管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轻置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减轻病人痛苦,防止脱管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期间脱管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8例住院期间发生留置胃管脱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状况、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营养状况等方面的评定。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期间因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了脱管的发生。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病的防治,重视对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有助于预防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留置胃管患者76例(品管圈前组)按常规方法管理胃管,品管圈后组患者80例按品管圈法管理留置胃管。对比两组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前组发生意外脱管8例,脱管率为10.53%,品管圈后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脱管率为2.50%,品管圈后组胃管脱管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组(P<0.05)。品管圈后圈员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分值除外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余均明显高于品管圈前(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提高品管圈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90例食管癌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按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分为实验组(耳挂式固定)45例,对照组(常规固定)45例,对两组患者之间胃管脱出、皮肤刺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实验组胃管脱落发生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可提高胃管留置效果,减轻食管癌术后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鼻饲操作在医院许多115床科室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普通的布胶布在鼻翼处及面颊处交叉固定,此种固定方法虽简便,由于胶布与导管的接触面积小,如果病人活动、出汗和皮肤油脂分泌,胶布固定不牢固,导管容易松脱,此外此种固定方法布胶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由于布胶布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和损伤,而且留下的黏贴痕迹难以去除.  相似文献   

10.
李艳  何晓睿  程红 《吉林医学》2012,33(25):5566-5567
目的:减少胃管移位、滑脱及皮肤刺激现象,增进患儿舒适。方法:将29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使用3M公司生产的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脱管、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避免在活动时胃管摆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脱管后再次置管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费用,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胃管留置在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皮肤不良反应、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91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观察组46例给予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皮肤不良反应、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脱出率、72h内更换胃管>1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焦虑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肤异常、不舒适、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减少非计划拔管、胃管脱出、胃管移位等情况发生,且有助于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继而减轻留置胃管不适引起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不同胃管固定方法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棉细带双耳胃管固定法,避免局部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方法 对住院62例按医嘱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30)和观察组(32),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管固定法,观察组按常规操作插胃管,证实在胃内后,先用长25~28cm,直径0.2cm棉线绳在插胃管的鼻孔处胃管上打一死结,打结后2端线绳分别再与2侧棉细带连接,然后挂于双耳.结果 接触性皮炎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胃管滑脱发生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革后胃管固定法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佘洁琼  饶小华  陈琼 《右江医学》2010,38(3):330-331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自我粘缠绷带在预防小儿留置针脱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小儿浅静脉置管意外脱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例次静脉置管随机分组,做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对照实验,观察有无脱管、局部皮肤改变、置管保留时间及患儿心理反应.结果 患儿意外脱管观察组7例次,对照组21例次;局部渗血或渗液观察组2例次,对照组7例次;静脉置管保留时间观察组(5.207±1.395)d,对照组(3.308±1.505)d,观察组在心理上更能接受静脉置管.结论 3M自我粘缠外科绷带的应用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静脉置管脱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在婴幼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放置胃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比较2组患儿胃管脱出率和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17%和13%,对照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40%和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Y形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避免了婴幼儿胃管易脱出及重置胃管的不适感,减少了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8,(1):45-48
目的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留置胃管及固定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延长胃管保留时间。减少食物返流现象。方法将60例需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操作流程进行,并常规以胶布固定胃管。实验组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徒手插胃管,以棉线在胃管鼻端处系双十节,棉线两端经两颊、耳后于头顶处打一活结。胃管末端接三通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3%,胃管滑脱率11%,并能有效减少食物返流。结论徒手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棉线在胃管鼻端处以双十结固定胃管,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胃管末端接三通可明显减少食物返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胃管脱管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脱管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实施有效宣教、胃管妥善固定、减轻患者不适、规范护士行为、前瞻性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胃管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