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次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60例次中, 非出血期26例次血管造影,阳性12例次(46.15%);出血期34例次血管造影,阳性27例次(79.41%).结论 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消化道出血行DSA血管造影患者92例,观察造影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造影阳性者4 8例,占5 2 .2 % ,急诊组31例,择期组17例,其中,有出血直接征象者18例,占19 5 %(18/ 92 ) ;行介入治疗2 8例,其中,灌注法2 0例,栓塞法8例。结论 血管造影是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DSA成像技术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吴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463-7464
目的:探讨DSA成像技术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参数,对5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情况对部分患者行超选择性DSA检查。结果:55例中,31例获得满意的DSA检查效果,出血部位和原因诊断清楚,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地达到了止血目的;24例未能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结论:良好的DSA成像质量是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行DS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征象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导丝或导管进行术前定位。结果:DSA检测出血病灶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小肠出血占37.9%,结肠出血占62.1%。手术和造影证实,肿瘤性出血8例(27.6%),非肿瘤出血21例(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并且在造影中发现出血部位后置入标记物,可以为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很有效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或经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为85.7%(18/21),介入治疗成功率88.9%(16/1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放射学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诊断小肠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本文分析21例小肠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及DSA特征,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所有患者均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临床特征:①急性消化道出血为主症状;②常规检查一般为阴性;③血红蛋白含量短期内降至4~6g/mL。DSA特征:①动静脉瘘;②局部肠壁染色增浓;③局部血管异常增多,结构紊乱。其中12例进行了动脉导丝栓塞,2例栓塞后出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DSA是诊断血管畸形所致小肠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动脉导丝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为外科手术切除提供的正确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23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其中造影明确诊断12例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微粒。结果23例中15例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肿瘤血管和染色、动脉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0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小肠血管畸形,空肠7例,回肠5例。均经Seldinger’S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8例(66%),出血间接征象4例(33%),其中6例同时具有直接与间接征象(50%)。结论DSA对小肠血管畸形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从 1989年到 1999年对 2 2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 9例在发现出血灶的同时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2 2例中显示出血灶 19例 ,阳性率 86 % ,其中 8例显示造影剂外溢。 9例经导管栓塞或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 ,出血得到控制。结论 :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是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价值的方法 ,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急性出血患者的DSA造影表现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15~82岁。全部患者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超选入可疑出血动脉内,先行DSA造影明确出血有无及部位,再将同轴微导管超选入出血动脉内,栓塞出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结果33例患者经DSA造影明确诊断为血管出血,经栓塞治疗后,均达到止血目的;2例患者DSA造影未见明确出血征象而放弃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的33例患者术后1周随访,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DSA造影加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消化道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消化道出血(非休克组29例,休克组32例)分别经DSA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共检出上消化道出血45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其中DSA准确检出35例(休克组28例,非休克组7例),内镜准确检出36例(休克组10例,非休克26例)。结论DSA与内镜在诊断急诊消化道大出血时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休克患者DSA优于消化道内镜检查;而对于无休克患者,内镜优于D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s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 出血的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出血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麦克尔氏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100%。结论 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7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3例为急诊血管造影。7例中4例明确了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其中血管瘤2例,平滑肌瘤恶变1例,腹外伤术后出血1例。1例经导管灌注加压素达到止血效果。笔者讨论了下消化道的血管造影技术问题及介入性放射学对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DSA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4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阳性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的诊治情况,探讨DSA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3月至2006年3 月期间行DSA检查的176例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诊断有阳性发现的41 例,分析其出血部位,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41例阳性病例中,胃及十二指肠出血7例,小肠出血23例,结肠出血11例;其中消化道炎症14例,肿瘤9例,血管畸形7例,憩室5例,外伤及术后出血6例.所有病例中,行外科手术治疗17例,内科药物治疗13例,11例经介入栓塞或灌注治疗.[结论]合理的应用DSA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价值很高,并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SA在消化道出血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18例中14倒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占77.78%);1例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占5.56%);1例升结肠动脉瘤(占5.56%);2例溃疡出血(占11.10%)。结论:合理使用消化道选掸性血管造影对确定肠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28-1330
回顾性总结55例急性外周动脉出血患者进行DSA诊断与介入性治疗情况,分析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对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临床疗效与价值。DSA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主要分布在胃动脉、肝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膀胱动脉、肾动脉、支气管动脉等。DSA表现:26例患者可见造影外溢,出现局部"血湖"征象,逐渐弥散变淡;27例可见血管聚集、扩张、扭曲、畸形、点状显影、浓染征象,均明确诊断为动脉出血;2例患者造影并未显示明显的出血征象,提示小囊状血管扩张、扭曲;DSA诊断出血率达96.36%。通过导管向病变动脉注入相关栓塞材料或缩血管物质进行止血治疗,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止血效果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适用于急性外周出血性疾病,且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1例消化道大出血经急诊选择性插管及超选择插管教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造影结果阳性的病例进行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者19/21例(阳性率为90%),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下消化道出血4例;选择性插管与超选择插管对于出血的检测差异无显著性;15例消化道出血栓塞成功达到止血目的,1例死亡,3例未成功.[结论]DSA检查是诊断急诊消化道大出血准确率高,选择性栓塞治疗是控制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定尧  章士正 《急诊医学》2000,9(5):305-307
目的:评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从1989年到1999年对22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检查,其中9例在发现出血灶的同时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22例中显示出血灶19例,阳性率86%,其中8例显示造影剂外溢。9例经导管栓塞或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出血得到控制。结论: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是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价值的方法,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我科79例已行介入诊疗的急性外周动脉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介入疗效。结果 79例急性外周动脉出血患者均行DSA检查,75例行动脉栓塞术,余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行栓塞术。75例介入治疗后66例出血立即停止,即刻止血率88%(66/75)。56例平均随访30 d未再出血,且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失访10例;余9例动脉栓塞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对于大多数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患者,DSA能明确出血部位及责任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定位准、创伤小、疗效高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