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  刘汶 《北京中医药》2009,28(7):505-506
刘汶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错综复杂,病机多为肝脾失调、脾胃失健,进而生成气滞、痰湿等病理产物,而终致"反流"诸症;治疗重在和胃降逆、疏理肝气,配合清热化湿之法,治疗中始终不离健脾和胃之原则;主张分期辨证、辨证与辨病结合、标本兼顾、防治结合的治疗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篇和中篇基础上,探讨慈禧病案对当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启示,认为诊断上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更要发挥中医整体辨证和穴位按压辅助诊断的优势;病机上要结合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机制的认识,重新诠释五脏与五味及五官、肺与咽喉、脏腑与脊背、子午流注等中医经典理论;辨证上要把握胃食管反流病所表现的寒热特点;治疗上要充分发挥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古今相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共识意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病名、病机、诊断、证型、治疗目标、诊治流程6个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也应当使用"胃食管反流病"作为统一病名,正确理解反酸的发生机制尤为重要;建议发挥中医药试验性治疗及针灸穴位探查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临诊之时首分有无典型反流症状,再结合兼症、舌脉进行辨证;以"治反"为主要策略,以治病求本为治疗原则。同时,重新勾勒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流程图,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珺  王亚娟 《环球中医药》2014,7(2):133-136
介绍并分析马淑然教授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的思路和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围绕"滞"、"热"、"湿"、"瘀"、"酸"、"虚"六大关键因素,以证候为中心,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复杂的病因病机;以法为纲,把握胃食管反流病的治则治法;以方为例,选定胃食管反流病的处方用药。做到上衔诊断,中握立法,下接方药,使理法方药有机的融为一体。开拓了诊疗思路,提高了疗效。为临床中医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具有疗效好、个体化强、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喻斌教授认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当从肝脾同治入手,遵循多脏调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本文章总结了喻斌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雪 《四川中医》2011,(9):10-12
总结周德丽教授应用《脾胃论》理论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将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确立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健脾和胃、和胃降逆的治疗原则,并运用自拟方药"五味清胆和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针灸及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从症状上看,RE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胃痞"、"胸痹"、"梅核气"、"胸痞"等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居多,治则多以清利湿热为主,较少顾及虚证,尤其是脾虚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和治疗与脾虚证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日久可产生脾虚证表现,脾虚证进一步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中,脾虚证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预防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以取得比较巩固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65例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经胃镜确诊并有食管黏膜损害的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中药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为基础方,结合中医宏观辨证及胃镜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治疗;对照组以胃动力药、抗酸、抗感染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反流性食管炎,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是近年来临床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故从中医药临床研究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西医治疗、中医外治结合近10年研究文献加以回顾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安安  李黎 《环球中医药》2012,5(2):148-151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虽然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抑酸药物及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为主;中医以专方专药、辨证分型治疗和中医外治法治疗.需要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筛选、验证最终实现优化后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本文从胃食管反流病的历史沿革、病名规范、发病基础、病机关键、辨证分型论治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甘肃省名中医田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以期对同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雅慧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变化,观察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方法。结果:中医药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结论: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及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现状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通过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中医中药","胃食管反流病"为关键词检索最近收录的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初步总结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体系,特色及不足之处。结果文献研究包括了古代中医经典文献和现代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了辨证论治法,中医古典经方化裁疗法,自拟方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配合中药疗法及中成药疗法。结论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来看,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大量特色的临床经验且效果显著,为建立和完善胃食管反流病医辨证规范化治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总结了近年来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认为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代表方药疏肝和胃方和丁香降气方具有显著的临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518-2520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刘启泉教授主张"病下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主要为胃气上逆、湿浊内蕴、肝郁火旺、脾胃气虚,治疗上常以风药、化湿药、清热药、平补药来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