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特征的恶性血液肿瘤,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进行潜在治疗药物的前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日益广泛应用的稳定的T-ALL小鼠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的异种移植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现就T-ALL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从小鼠品系、移植用细胞株、建模方式及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5-18+22
目的 探讨IDH1-R123与Notch1双突变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童ALL患者5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IDH1-R123与Notch1双突变基因测序,确定IDH1-R123与Notch1双突变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率及突变特征,入组患者均给予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两组治疗后均完成24个月随访,比较突变儿童与非突变儿童生化指标、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58例儿童ALL患者中33例IDH1-R123与Notch1双突变,突变率为56.90%;突变儿童血WBC计数、平均血红蛋白高于非突变儿童(P0.05);突变儿童平均血小板数低于非突变儿童(P0.05);ALL IDH1-R123突变25例,占43.10%,突变位于WD40区域,且均为点突变;Notch1突变8例,占13.79%,突变位点主要位于HD区域和PEST结构域。其中,HD突变5例,占62.50%,均为氨基酸位点为233;PEST结构域3例,占37.50%;突变儿童与非突变儿童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儿童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低于非突变儿童(P0.05)。结论 IDH1-R123与Notch1双突变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突变率较高,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孟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35-38
TAL-1基因易位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常见的基因缺陷。为确定TAL-1的基因易位与白血病的关系,观察了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AL-1基因的变化,结果:172例儿童患者中48例有TAL-1基因易位。在发生TAL-1基因缺陷的患者中,除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外,CD2阳性率明显增高,CD10阳性率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TAL-1基因易位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常见的基因缺陷。为确定TAL-1基因易位与白血病的关系,观察了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AL-1基因的变化。结果:172例儿童患者中48例有TAL-l基因易位。在发生TAL-1基因缺陷的患者中,除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外,CD2阳性率明显增高(97.9%),CDl0阳性率则明显减少(12.5%)。观察5年存活率,TAL-1易位患者存活时间相对较长,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及化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意义,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对43例初诊患者T淋巴细胞进行了研究。AL患者初诊时CD_3~+、CD_4~+细胞减少,CD_4~+/CD_8~+值降低,化疗后无论缓解与否以及缓解后6个月内,上述异常仍未恢复。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持续至缓解后的6个月。由此可见,纠正免疫紊乱在白血病治疗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7.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方法 :用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SAP法对 3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化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CD3+、CD4+、细胞减少 ,CD4+/CD8+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是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贫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以恶心、呕吐、纳差及多尿1个月余为主诉,于2008年5月26日收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个月余前因腰痛服用骨质增生口服液等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及纳差.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易于进食后发生,伴头痛、嗜睡,并多饮(日饮水量3~4 L)、多尿(夜尿3~4次),无心慌、怕热和多汗,无血压升高,无肤色变白、阴腋毛脱落等,体质量下降约8 kg.当地胃镜示胃炎,B超示肝内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入Jurkat细胞建立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裸鼠造模前连续2d给予环磷酰胺(2 mg/只),尾静脉移植组连续2 d尾静脉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组连续2 d皮下接种5×...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制备含胞嘧部氨酶(CD)基因,胸苷激酶(TK)基因的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作准备。方法:构建包含有CD,TK融合基因的重组粘粒,将其与腺病毒DNA末端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人胚肾293细胞株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并进行鉴定。结果:酶切结果及PCR结果显示,重组粘粒中CD,TK融合基因插入正确,经鉴定所获重组腺病毒带有融合基因,并且无具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存在。结论:所获重组病毒为E1,E3缺陷型,含有所需的双自杀基因,可进一步用于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构建UAS-Hey转基因果蝇品系,为研究Hey基因在果蝇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工具.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果蝇Hey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至pUAST表达载体,构建pUAS-Hey重组质粒.显微注射至野生型果蝇的胚胎,通过mini-white标记筛选出UAS-Hey转基因红眼果蝇.将这些转基因品系分别进行平衡与定位,并用PCR扩增方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pUAS-Hey重组质粒,通过显微注射及转基因果蝇的筛选与平衡,共获得7个独立的转基因品系.PCR分析证实P[mini-white,UAS-Hey]已整合入各转基因品系的基因组,且处于可表达的区域.结论 成功构建了UAS-Hey转基因果蝇,为运用GAL4/UAS系统进一步研究Hey基因的功能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传代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及其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所获的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检测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情况.方法设计特定的引物,PCR扩增转入基因组DNA中的APP基因,对转入PS1/APP的小鼠应用刚果红染色结合免疫组化观察Aβ沉积、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结果与未转入的阴性对照相比,在PS1/APP双转基因的AD小鼠皮质和海马内可见Aβ斑块形成,围绕在Aβ斑块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形成典型的SP结构.结论我们获得的PS1/APP双转基因小鼠能够模拟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并筛选有效的、编码2条shRNA的乙酰肝素酶(Hpa)特异性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分别设计、化学合成6对寡核苷酸单链,经退火、连接和磷酸化后得到Hpa shRNA双链,将两两随机问隔4~8个碱基后定向克隆入带有各自的U6启动子和终止码、共同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eent protein,EGFP)基因和Neo基因的pGenesil-1中,构建3条含两段Hpa基因shRNA的pGenesil-1-Hp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株SKOV3,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免疫组化分析Hpa蛋白表达.结果:酶切与测序证实pGenesil-1-HPSE—shRNA构建成功,无任何碱基突变,3组质粒转染细胞均有Hpa表达的变化,3种不同shRNA质粒转染细胞后Hpa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别.结论:构建并筛选了针对Hpa特异性的双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Hpa-shRN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携带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1,APE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内英文摘要中,并检测其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水平.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人APE1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LV中,经过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与包装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基因慢病毒载体,为其体内外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靶向NMNAT1基因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GC-E3/Lenti中,获得pGC-E3-NMNATI统一质粒,经PCR检测以及测序鉴定后,与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共转染至包装细胞293T,包装产生病毒液,并测定其滴度.结果: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Nmnatl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包装慢病毒产生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5U/L.结论:成功构建NMNAT1基因慢病毒载体,为研究其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功能和基凶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牙釉质丝氨酸蛋白酶(EMSP1)基因
进行体外扩增,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EMSP1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意义。方法:根据EMSP1的DNA序列,采用Oligo 6.0软件设计两对引物,以129品系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长为5 000 bp和1 700 bp片段作为同源长短臂。将其分插入通用型基因敲除载体pSSC-9的正向筛选基因neo两侧,用PCR方法、限制性酶切DNA
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分别切出5000 bp和1700 bp片段,表明长短臂已克隆于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成功构建
EMSP1基因打靶载体pSSC-9- EMSP1。结论:成功构建小鼠EMSP1基因打靶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携带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人研究RAMPl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RAMP1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de—GFP—CMV中;I-CeuI+I—SceI双酶切穿梭质粒pShuttle—GFP—CMV—RAMPl,将回收的GFP-CMV—RAMP1片段,亚克隆至腺病毒骨架载体pAdxsi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重组腺病毒质粒酶切线性化后应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Ad—RAMP1并进行PCR鉴定及滴度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GFP—cMVl-RAMP1双酶切后,得到O.8kb(RAMP1)和5.1kb(pShuttle—GFP—CMV)两个片段;重组腺病毒质粒pAdxsi—GFP—CMV—RAMP1用XhoI酶切得到7个片段,而作为对照的空腺病毒质粒只得到6个片段;重组腺病毒Ad—RAMP1 PCR鉴定可见阳性扩增条带;病毒滴度检测达4.5×10^11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人RAM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RAMPl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AQ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AQP1(hAQ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DNA重组与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含hAQP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 hAQP1),并观察pAdEasy-1/ hAQP1在ECV-304中的感染情况.PCR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结果 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明pAdEasy-1/ hAQP1构建成功.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hAQ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