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报告采用Pinnacle 8619型程控起搏器及J形电极对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实施心房按需起搏,效果满意,并就心房按需起搏的适应证选择、导管电极的置入方法和起搏电参数的掌握等问题介绍了作者的体会。认为该法是一种简易、经济的生理性起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房按需起搏后阈值变化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后阈值变化的情况及其基本特征。方法对20例AAI起搏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与同期收治的10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起搏后不同时间的平均阈值较VVI起搏后高0.2~0.8μJ,第1周达高峰(2.15±0.15μJ),2周时趋于平衡(1.70±0.16μJ),随后速即转为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与阈值呈负相关(r=-0.5186,P<0.05),低阈值组P-R段抬高幅度达0.28±0.12mV,显著高于高阈值组的0.17±0.10mV。结论AAI起搏后的阈值在2周后即趋向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对保证理想的阈值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40例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腔心房起搏(AAI)较单腔心室起搏(VVI)有显著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明显减少的并发症[1],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40例AAI起搏远期随访结果。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共为40例病态窦房综合征(SSS)患者植入了...  相似文献   

5.
6.
心房按需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前 ,生理性起搏多为心房起搏 (主要是AAI型 )和房室顺序型起搏 (主要是DDD型 )两种方式。前者更为经济 ,植入简便。本文总结 38例AAI模式起搏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行AAI模式起搏患者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6 0 7± 8 6岁。所有患者均无房室传导阻滞 (AVB)。临床诊断包括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17例 ,冠心病 14例 ,高血压病 7例。起搏指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37例 ,其中 30例为单纯窦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7例为慢 快综合征 ;另有 1例为平行收缩性室性心动过速。 38例患者中 ,31例术…  相似文献   

8.
9.
人工心脏起搏引起额外杂音6例,其中4例出现起搏摩擦音,1例呈现起搏摩擦音伴起搏音,另1例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起搏杂音难以在手术时立即发现,起搏摩擦音常在术后24小时后发生。起搏杂音产生后,有1例出现短暂心绞痛。我们体会摩擦音的发生可能是起搏电极导线与心内腱索相互摩擦所致;起搏音的发生支持骨骼肌收缩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AAI起搏是治疗房室传导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理想方法,它可保持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及防止VVI起搏时心房压力上升,对预防心房纤颤(Af)有一定作用。本组17例AAI起搏主要用于房室传导正常的SSS,其中4例合并间断发作的Af,1例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随诊观察1~15个月之间,Af未再发作,PSVT也得到控制。本组17例全都采用螺旋形主动电极。我们体会其优点为电极可固定在心房之任何部位,操作简单,不易移位,采用可程控多参数的SSI型起搏器,便于定期进行心房调搏,观察房室传导功能的变化及处理可能发生的感知障碍及输出阻滞。  相似文献   

11.
1989年至1993年共植入AAI起搏器42例,术后当天有4例(9.5%)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经对症处理不能使患者症状缓解。例1于术后5d电极脱位,重新手术。余3例均经体外程控降低起搏参数后1~3h,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提示胃肠道功能紊乱与AAI起搏有关。文章对其发生原因和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心房按需起搏的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型生理性起搏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4例AAI型患者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心室按需起搏(VVI)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型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分别比VVI型组增加8.3%、11.7%和17.3%(P均<0.05)。AAI型组起搏后心房刺激脉冲至QRS波群间期与心搏量呈负相关(r=-0.4986,P<0.05)。VVI型组的E峰减速时间(EDT)显著延长(P<0.01),而AAI型组无明显变化。结论:AAI型起搏后心脏仍能保持完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4例起搏—心室(S-QRS)阻滞的患者。其发生与局部心肌纤维化、心肌膜电位降低,导致心肌丧失应激能力有关。本文2例因Ⅲ度S-QRS阻滞死亡。临床应注意与电极脱位等起搏故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按需起搏后双结功能的转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意 《心电学杂志》1999,18(3):147-148
为了解心房按需起搏术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远期转归,观察22例植入AAI起搏器患者术后30~102个月的双结功能电生理参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显示:术后SACT、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2:1阻滞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AAI起搏器植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也无起搏器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对心脏病患有着生命威胁,常规的治疗首先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行电复律及心脏起搏治疗。我们曾对5例顽固性sVT患采用紧急心脏起搏治疗,成功地控制了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挽救了病人生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对33例植入心房电极者进行起搏阈值的随访,结果表明:起搏阈值峰值为1.44±0.74V/0.5ms,出现在植入后两周内;慢性期起搏阈值为1.22±0.40V/0.5ms;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慢性期起搏阈值(1.70士0.37V/0.5ms)明显高于不伴器质性心脏病者(1.16±0.37V/0.5ms),P<0.01;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峰值(1.12±0.29V/0.5ms)和慢性期起搏阈值(0.77±0.17V/0.5ms)均显著低于非激素电极(1.80±0.68V/0.5ms和1.40±0.33V/0.5ms),P<0.05及0.001。提出在非特殊情况下,将出厂时的电能由5.0V/0.5ms降至2.5V/0.5ms既可保证有效起搏,又可节省电能,从而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一项最新进展是应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本文就该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叙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并简要介绍经静脉心内复律及埋藏式自动复律器-除颤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