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置生理性起搏器共17例患者,分别占我院近三年起搏治疗的2.5%(1/40)、16.7%(7/48)和52.9%(9/17),应用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观察表明,双腔和单腔生理性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均优于VVI,笔者认为即使是生理性起搏也有适应证的选择问题。阵发性心房扑动、颤动虽不是AAI的禁忌证,但其发作期可使起搏失灵,年迈、病程长、发作频繁、伴隐匿性传导、晕厥者,不宜选用。对频率应答反应过度敏感者,可提高活动阈值或暂时关闭频率应答功能,适时待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1 998~ 2 0 0 1年为老年人植入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器 39例 ,起搏器 DDD型 2 6例 ,DDDR型 1 3例。术后平均随访 0 .5~ 3年 ,随访内容为起搏阈值等参数 ,左室射血分数(L VEF) ,心功能 (NYHA分级法 )及常见并发症 (如充血性心衰、房颤及栓塞等 )。结果 同期老年人双腔生理性起搏器植入率达 2 7.5%~ 49.5% ,术后 LVEF由 (40 .2± 1 6.8) %增至 (48.1± 1 7.2 ) % (P<0 .0 0 1 ) ,心功能平均提高 (1 .2± 0 .3)级以上 (P<0 .0 5) ,运动耐量增加 ,未见常见并发症发生 ,与同期老年人非生理性心室起搏比较 L VEF提高 1 8.2 % (P<0 .0 1 )。结论 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能改善缓慢心律失常老年人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生理性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以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愈来愈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脏起搏领域的反映之一,即是从简单维持患者生命与控制症状的简单的心室按需起搏(VVI),进展到以旨在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各种生理性起搏。生理性起搏系指能保持心脏正常电激动顺序和房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并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自动调节频率的起搏方式。众所周知,心脏具有精细而协调的电和机械收缩功能。具体表现在:①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②频率的可变性,即心搏频率随生理代谢的需求而增减。各种需起搏治疗的心脏病患者突出表现在上述两种功能的丧失,而VVI  相似文献   

5.
生理性起搏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展,生理性起搏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生理性起搏不仅可以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还可以用来恢复心脏正常同步化功能,纠正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不断得到新的诠释,即以最适当的起搏模式、最合理的起搏参数设置、最理想的起搏部位来最大限度地保持心脏房室之间,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左心室内各节段间的同步化和提供机体需要的心率支持。生理性起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研究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同时给起搏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房室阻滞和传导系统其他部位病变患者,常需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但最近研究表明对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左右心室同步可能比房室同步更重要。Kris—tensen等报道:对窦房结功能不全患者AAIR起搏与DDDR起搏相比可减少术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他们的研究目的是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是否是心房解剖发生重构的可能原因,心房解剖重构后增加了Af发生的危险。这项研究结果对起搏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理性起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已经50年,其最基本的治疗价值在于维持频率稳定的心率,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与此同时,尽可能的生理性起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包括房室同步功能、变时性功能,以及近年来强调的心室同步化功能。显然,这些生理性起搏功能大大提高了起搏技术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1~1994年,我院共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3~69岁)。其中双腔心脏起搏(DDD)36例,双腔频率应答起搏(DDDR)2例,心房起搏(AAI)13例,心房频率应答起搏(AAIR)1例。诊断为病窦综合征30例、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双结病变4例、冠心病合并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束支阻滞1例。术前对30例病窦综合征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14例安装了AAI起搏器,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安装了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心脏起搏的选择及应用限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心脏起搏专业学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山西分会、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生理性心脏起搏专题研讨会于1997年7月15~16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31人,收到学术论文45篇。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主任委员陈新到会讲话,勉励大家要为我国起搏事业作出贡献,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生理性起搏。起搏学组组长王方正致开幕词,孙瑞龙主持闭幕式,何梅先作  相似文献   

11.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已经50年,它通过维持频率稳定的心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从DDD、频率应答起搏、右室间隔及双心房、CRT起搏到兼具双室起搏/频率应答/自动复律除颤/事件存储等功能的CRT-D问世,通过起搏系统软/硬件优化实现自身节律点和传导路径优先、无线远程心血管事件监测与干预,生理性心脏起搏克服了非生理性心脏起搏的固有弊端,也预示着多学科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正将起搏系统从心脏节律支持者升格为真正的心脏疾病管理者。本文就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孝勇  俞杉 《山东医药》2021,61(5):93-96
生理性心脏起搏是心脏发挥最佳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寻找更接近生理性的起搏策略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及其他有起搏适应证疾病的重点所在.随着对心脏传导组织、心脏功能的探索及起搏器工艺的发展,生理性心脏起搏的概念、模式以及应用也日趋完善;其中,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应用使心室电激动最大化且模拟了正常心室的电激动顺序,希...  相似文献   

13.
121例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完全性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2例;病窦综合征79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60例、慢─快综合征19例。安置DDD起搏器40例,28例为心房变时性反应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AAI、AAIR(变时性反应不良者选用)起搏器49例。发生并发症14例,均为采用心房电极起搏方式者。其中电极脱位3例、低感知4例、膈刺激现象及输出阻滞各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例,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提出了选择生理性起搏方式的原则,并就其应用限制进行了讨论,强调全面评估病情是作出最佳选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房室顺序的双腔起搏器(DDD)起搏模式,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房室失同步的单腔起搏器(VVI)起搏模式,但可增加右室起搏,损害心功能,并不能改善预后。生理性起搏的含义及作用机制在不断更新。生理性起搏的治疗策略是采取新模式减少右室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仍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房室顺序的双腔起搏器(DDD)起搏模式,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房室失同步的单腔起搏器(VVI)起搏模式,但可增加右室起搏,损害心功能,并不能改善预后。生理性起搏的含义及作用机制在不断更新。生理性起搏的治疗策略是采取新模式减少右室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仍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病窦综合征 (SSS)、房室阻滞 (AVB)患者安置生理性起搏器 (AAI/DDD)与非生理性起搏器 (VVI)对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分别对 4 6例AAI/DDD与 6 1例VVI起搏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近 1年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AAI/DDD组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术前的 5 0 %降至术后的 32 % ,VVI组发生率由术前的 4 4 .2 %上升至术后的 6 5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改善 (P <0 .0 5 ) ,房室大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VVI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血下降 ,心房、心室扩大 (P <0 .0 1)。结论 :生理性起搏优于非生理起搏 ,前者有利于消除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生理性起搏使病人受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 6 0年代中叶至 1978年 ,单纯心室起搏器 (VVI起搏器 )是临床上唯一的植入型心脏起搏器 ,1978年双腔起搏器问世以后 ,才逐渐改变了这个局面。 80年代以后 ,双腔起搏器、心房起搏器以及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单纯心室 (VVI)起搏器的适应证范围愈来愈小。VVI起搏器实际上是一种固定频率的起搏器 ,它有一些重要的缺陷 ,例如 (1)不能对生理需要起反应而改变起搏器频率 ;(2 )丧失了房室同步性 ;(3)可以发生室房 (VA)传导 ;(4)心房颤动和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1)和 (2 )两项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降…  相似文献   

18.
心脏永久起搏器临床应用60余年,从单腔、双腔、到三腔同步化起搏,从固有频率、按需频率、到频率应答,从心室、心房、到房室顺序起搏,从心尖、间隔、左室、到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起搏逐渐被认识、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过去30年,心脏起搏技术已经从单纯治疗心动过缓,向矫正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房室不同步、室间或室内激动异常等多种治疗方向发展,从而优化房内、房室、室内电激动和机械活动。随着起搏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日臻完善,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也在逐渐扩展,比如: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神经血管性晕厥、QT间期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因此,  相似文献   

20.
心脏起搏从最简单的VOO逐步升级为SSI、DDD、频率应答起搏,右室间隔及双心房、CRT起搏,最后到兼具双室起搏/频率应答/自动复律除颤/事件存储等功能的CRT-D问世,起搏治疗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通过起搏系统软/硬件优化实现自身节律点和传导路径优先、无线远程心血管事件监测与干预,预示着多学科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正在将起搏系统从心脏节律支持者升格为真正的心脏疾患管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