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MR术即内镜黏膜切除术,旧称黏膜大块活检,指的是在内镜下做黏膜切除术,其目的为切除部分黏膜,其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因而起到诊断深部黏膜病变和治疗黏膜表浅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黏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在17例正常口腔黏膜、6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1)Cyclin D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口腔黏膜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同时,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2)Cyclin D1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Cyclin D1在口腔黏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这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重建方法治疗犬输尿管黏膜剥脱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SJ  Lü BD  Jing YF  Sun HB  T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71-2274
目的 观察不同重建方法对输尿管黏膜剥脱的疗效,探索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成年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4组,制作输尿管黏膜剥脱模型后.黏膜缺损处分别予膀胱黏膜或腹膜植入、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处理,对照组仅留置支架管.术后10周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均产生输尿管腔闭锁或严重狭窄.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组和腹膜替代组输尿管腔均无明显狭窄及扩张,重建段新生黏膜生长良好,接近正常输尿管结构.膀胱黏膜组死亡1条,2条重建段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2条输尿管腔无明显狭窄.结论 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或采用腹膜重建并留置支架管充分引流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疗效理想;膀胱黏膜可作为输尿管黏膜剥脱后重建可选择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山羊鼻窦(上颌窦及额窦)黏膜的厚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适当大小黏膜置于固定液中,24 h后制成组织切片,在带有刻度目镜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镜下随机选取三处读数并记录.结果 山羊上颌窦顶黏膜厚度为410.03士65.97 μm,窦底黏膜为461.33±91.37 μm,额窦黏膜为216.90±46.47 μm,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窦顶与窦底黏膜厚度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顶、底黏膜较额窦黏膜厚,上颌窦底黏膜较窦顶黏膜稍偏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泪囊黏膜中是否存在免疫分子,探讨泪囊黏膜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例正常人泪囊黏膜中的IgA、IgG、SC和Lysozyme分别进行检测,并同时检测以上4种分子在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分别比较4种免疫分子在两种黏膜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IgA、IgG、SC和Lysozyme在泪囊和下鼻甲黏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以上4种免疫分子除IgA在下鼻甲黏膜的表达强度高于泪囊黏膜外(P<0.05),其他3种免疫分子在两种黏膜中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且4种免疫分子在两种黏膜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泪囊黏膜具有IgA、IgG、SC和Lysozyme等免疫分子,且有完善的黏膜免疫功能;在泪囊疾病的治疗中应注意保护泪囊黏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口腔黏膜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82例老年口腔黏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口腔黏膜病组),并以同期85例无口腔黏膜病的老年患者为对照(非口腔黏膜病组),对2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口腔黏膜病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是否饮酒方面和非口腔黏膜病患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基础疾病、佩戴义齿、刷牙习惯、吸烟以及饮食习惯方面和非口腔黏膜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5个因素和口腔黏膜病之间呈弱相关性(r=0.163~0.247,P<0.05).结论 老年人口腔黏膜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保持生活饮食习惯,正确的刷牙习惯,戒烟,少食用或不食用辛辣、熏烤、过热食品,有利于减少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口腔颊黏膜成为修复前尿道狭窄的新型替代材料及其手术方法,提高口腔颊黏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分别从口腔颊黏膜和结肠黏膜切取相应大小的黏膜以补片法修复尿道。结果32例前尿道狭窄患者36次行颊黏膜尿道修复术,术后尿道通畅无继发性狭窄。口腔黏膜10d基本愈合,无不良反应。36例开腹取结肠黏膜修复前尿道狭窄,6例失败。结论口腔颊黏膜取材方便,创伤小,易存活,抗感染力强,复原快,能反复切取,手术简单,效果好。可成为替代结肠黏膜修复前尿道狭窄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Stat3及Bcl-2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组织中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Stat3和Bcl-2的 mRNA表达水平和相对含量?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OSCC中Stat3和Bcl-2 mRNA的阳性率和半定量(Stat3/GAPDH,Bcl-2/GAPDH)测定值均逐渐上升,且Stat3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tat3和Bcl-2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何泉  周国华 《医学综述》2016,(4):650-653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具有阻碍肠道细菌、内毒素等致病性抗原侵入黏膜下层的作用,在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方面是不可替代的。一旦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将引起肠道甚至全身各种不良反应,如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等严重情况的发生。神经降压素是一种强有力的肠黏膜营养肽,属于脑-肠肽的范畴,不仅对正常肠道黏膜有营养作用,而且对损伤或萎缩黏膜也同样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乃文  金晶  何屹 《浙江医学》2020,42(13):1446-1450
膀胱黏膜是保护膀胱免受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刺激的重要部位,该黏膜损伤会引起膀胱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膀胱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膀胱黏膜保护药物能修复膀胱黏膜和恢复膀胱黏膜正常功能,并能有效改善膀胱疾病相关症状。膀胱黏膜保护药物种类繁多,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等可分为膀胱黏膜葡萄糖氨基聚糖(GAG)层的替代保护药物、清理膀胱黏膜氧自由基的药物,以及作用于膀胱内末梢神经的药物。本文就上述几种常见膀胱黏膜保护药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醋酸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后修复的病理过程。方法 :用 1%醋酸灌注Wistar大鼠结肠造成大鼠结肠损伤的模型 ,损伤的结肠分别于第 1、3、7、15天和第 2 0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取得的组织分别进行PCNA染色和HE染色 ,结肠隐窝用盐酸浸润消化法分离。结果 :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损伤在第 1天和第 3天之间达到高峰 ,伴随着黏膜水肿、再生、坏死和炎症反应 ,第 5天~第 7天结肠陷窝基底部可见明显增生的细胞。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消退 ,黏膜萎缩和隐窝减少都在大约1周左右停止。 2周时 ,黏膜增厚 ,隐窝下三分之二出现许多分叉 ,3周左右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黏膜隐窝损伤修复的过程是以隐窝分裂增殖的方式进行修复 ,3周左右黏膜恢复正常 ,隐窝基底部的分裂增殖区的细胞对损伤黏膜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犬结肠黏膜与颊黏膜移植到膀胱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YM  Qiao Y  Sa YL  Zhang HX  Zhang XR  zhang J  Chen R  Xie H  Si JM  Li 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18-1420
颊黏膜作为一种尿道替代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然而,由于颊黏膜材源有限,较难用于10cm以上的长段尿道狭窄的修复,必须选用其他组织替代。近几年来,我们进行犬的结肠黏膜替代尿道的实验研究和将结肠黏膜用于10cm以上较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修复的临床初步研究,近期效果较好。但是结肠黏膜是否能与颊黏膜一样作为理想的尿道替代物尚不清楚,我们将结肠黏膜与颊黏膜同时移植到膀胱,观察两者在尿液中长期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比较两者的差异,从而确定结肠黏膜是否能作为较理想的尿道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脂肪瘤肠镜下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大肠黏膜下脂肪瘤进行常肠镜检查,并行脂肪瘤尼龙绳圈套结扎、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标本完整送检,按WHO的病理学标准做出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电子结肠镜下可确定大肠黏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尼龙圈套扎套扎、黏膜下切除术可将大肠黏膜下脂肪瘤较完整切除或部分切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大肠电子镜检查对大肠黏膜下脂肪瘤诊断有重大意义,而大肠黏膜下脂肪瘤尼龙结扎和黏膜下切除术是治疗大肠黏膜脂肪瘤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膜免疫基本机理以及黏膜免疫佐剂在增强黏膜免疫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 通过查找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结果 通过黏膜接种疫苗可有效地诱导黏膜局部免疫及系统免疫应答,并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黏膜免疫佐剂的应用能够增强免疫效果,不同的黏膜免疫佐剂其机理也各不相同,应用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 通过黏膜接种疫苗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同的黏膜免疫佐剂的应用可增强黏膜免疫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相似文献   

16.
犬结肠黏膜与颊黏膜游离补片替代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 YL  Xu YM  Chen BF  Liu F  Liu ZS  Fe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207-3210
目的探讨游离黏膜补片替代尿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条成年雄性比格犬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A组采用颊黏膜补片替代尿道,B组采用结肠黏膜补片替代尿道。分别取4cm×0.8cm大小的颊黏膜补片和结肠黏膜补片来替代A、B两组尿道,术后观察排尿情况,3个月后对犬行逆行尿道造影,并用F8探杆证实有无狭窄。随后处死犬测定移植物长度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犬全部存活,除3例外均排尿通畅,A组有1例发现尿道狭窄,另有1例出现尿瘘及滴血;B组有2例发现尿道狭窄,另有2例出现尿瘘及滴血。移植物平均皱缩率A组为15.25%,B组为13.75%。移植的颊黏膜和结肠黏膜全部存活,大部分颊黏膜的鳞状上皮上已覆盖假多层的移性上皮细胞,大部分结肠黏膜的腺上皮已覆盖假多层的移性上皮细胞。结论犬的尿道黏膜可用颊黏膜补片和结肠黏膜补片来替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道黏膜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3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和女性生殖道黏膜病患者病变局部涂抹标本进行了单独疱疹病毒DNA(HSV DHA)的检测。结果: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和89.5%,总阳性率为87.5%,并且HSV感染口腔黏膜和女性生殖道黏膜的阳性感染率相接近,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HSV感染与口腔黏膜疾病及女性生殖道黏膜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HSV感染可能是引起黏膜疾病的一个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口腔黏膜炎(OM)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炎症和溃疡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和溃疡。据统计,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中,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多达40%~100%。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口咽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假膜形成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被迫中  相似文献   

19.
沈小春  王军  胡辂  周世亮  刘宇  李平  闫庆军  曹燕  兰春慧 《重庆医学》2011,40(14):1391-1392,1394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共70处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用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起源层次,生长特性和性质,再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70处病变经EMR或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完整切除,治愈率98.12%。术中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术后病理提示,良性腺瘤12例,黏膜肌层平滑肌瘤15例,乳头状瘤3例,囊肿5例,脂肪瘤4例,间质瘤8例,异位胰腺4例,类癌1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16例,早癌2例,与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达88.57%。结论超声内镜检查指导下对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逐渐成为一种切除消化道癌前病变与早癌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使用黏膜下注射让黏膜隆起便于切除,有效的黏膜下注射可以减少EMR/ESD的并发症。随着癌前病变与早癌检出率的升高,用于EMR/ESD的技术也在不段完善和提高。现从EMR/ESD的发展对一些新型的黏膜下注射材料进行归纳与阐述,以便寻找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