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卢引导经皮活检诊断肝内小的(≤3 cm)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从2000-2006年共190例病人193个肝内小病灶通过肝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病灶平均大小为(2.3±0.7)cm(0.6~3 cm),肝内病灶直径≤1 cm 22个,1.1~2 cm 74个,2.1~3 cm 97个,活检全部采用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采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技术.结果 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87例(98.4%)取样足够用于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恶性肿瘤149例.良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病变22例.诊断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为98.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活检对于诊断肝内小的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明胶海绵-凝血酶原-碘海醇用于封堵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针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因不明原因肝病、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并发凝血功能异常而接受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患者,穿刺取材后均以明胶海绵颗粒-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碘海醇混合物封堵针道;观察穿刺活检效果、并发症及穿刺前后凝血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101例均穿刺取材成功,技术成功率及组织学标本充分度均为100%,并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18例(18/101,17.82%)出现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轻微疼痛、封堵剂渗透至肝包膜下或皮下;未见出血、气胸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前、后凝血及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明胶海绵颗粒-凝血酶原-碘海醇用于封堵经皮肝穿刺活检针道安全、可靠,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2006-2009年我科收治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人,入院诊断为肝脓肿,术前均未考虑肿瘤的可能,术后病情反复,经肝细胞活检证实为炎症性肝癌,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例1 女,42岁.以"腹痛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温38.8℃,脉博90次/分.痛苦面容,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彩超用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彩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彩超正确诊断右侧胸腔积液 78例、腹腔积液 30例、腹腔出血 6例、腹腔脓肿 2例、肝动脉血栓 2例、肝静脉血栓 1例、胆道并发症及肝癌复发各 2例。误诊肝动脉血栓形成 1例。成功进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 5 1例及肝活检 4 0例。结论 彩超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彩超用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彩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彩超正确诊断右侧胸腔积液78例、腹腔积液30例、腹腔出血6例、腹腔脓肿2例、肝动脉血栓2例、肝静脉血栓1例、胆道并发症及肝癌复发各2例。误诊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成功进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51例及肝活检40例。结论 彩超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2021,12(5)
移植肝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不仅在供肝病理学评估,而且在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不可缺少的。移植肝并发症的病理学诊断相关研究随着临床肝移植的扩展而日益深入,国际上逐渐制订了Banff移植肝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我国移植肝活检的病理学研究也逐步开展,并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肝移植临床实际的移植肝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本文对Banff移植肝活检病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移植肝并发症的主要病变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移植肝活检病理学诊断,协助临床进行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高移植肝和受者的良好存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切肝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6-2007年10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不超过半肝的规则性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A组),余65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肝术(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输血病人平均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在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和两组肝切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A组术后第3、7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术后第1、3、7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肝动脉重建的外科技巧和影响肝动脉重建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2004-2005年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68例肝移植病人中与动脉相关的并发症共22例,发生率为5.9%(22/368);围手术期发生的15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12例为动脉血栓形成,3例为误伤右副肝动脉而继发的大面积肝坏死;术后远期发生的7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动脉血栓形成3例和动脉广泛狭窄4例.所有22例动脉相关的并发症中,接受再次肝脏移植者13例.因肝动脉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11例,占该组肝移植病人死亡的30.5%(11/36).结论 保护供体肝动脉的完整性、正确选择受体动脉的吻合部位、显微外科血管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及预防或及时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等是提高肝动脉重建质量,降低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Mirizzi综合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因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或合并炎症引起肝总管狭窄产生胆管炎和黄疸者称为Mirizzi综合征。是由阿根廷医生Mirizzi于1948年首先描述这一综合症的。临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胆囊切除术病人的0.7%-1.0%。解剖变异,特别是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条件。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Mirizzi综合征病人2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并发症(ischemic-type biliary complication,ITBC)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6-2010年181例肝移植病人的术后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对发生ITBC病人进行Clavien分级,逐步回归法筛选ITBC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6.08%(11/181)肝移植病人发生ITBC,其Clavien分级均在Ⅲb级以上。对ITBC组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术后1d肝动脉阻力指数(RI1d)(P=0.0500,OR=0.916),术后1周肝动脉阻力指数(RI1w)(P=0.0078,OR>999.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该疾病的发生作用显著。结论 缺血性胆道并发症预后不佳,术后肝动脉血流异常是IT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动脉吻合技术,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有利于预防ITB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MPR图像引导肝脏顶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检查发现右膈下肝顶部局限性病灶的49例患者,于螺旋CTMPR技术引导下行右膈下肝脏穿刺活检,统计取材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49例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取材组织均呈圆柱状,全部获得病变组织,能够用于病理诊断。并发症包括少量气胸2例,右肺小片状出血5例,肝包膜下少量出血1例;无肝内血肿及穿刺相关死亡病例。结论CTMPR技术引导肝顶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供肝零时相活检病理学改变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寻找预示并发症发生的早期形态学指标,为临床采取预防性诊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91例肝移植术中零时相活检标本,经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利用双盲法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91例供肝有40例(44.0%)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和胆道并发症的概率及出现晚期或持续性保存损伤的概率显著高于无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的供肝(P〈0.05)。中央型坏死和细胞凋亡程度较重时排斥反应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均显著高于程度较轻的供肝(P〈0.05)。汇管区炎症较重的供肝术后出现晚期或持续性保存损伤的概率显著高于汇管区炎症较轻的供肝(P=0.021)。结论供肝术中灌注后零时相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术后采取预防性诊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88例儿童胆总管囊肿肝脏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讨论儿童胆总管囊肿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儿童胆汁性肝脏纤维化分级及临床转归。方法 收集88例儿童胆总管囊肿手术时肝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析、肝纤维化分级,其中11例因分期手术曾有二次肝活检结果。根据随访及二次肝活检结果对儿童胆汁性肝纤维化的转归进行讨论。结果 88例中术后3例死于肝衰竭,59例获长期随访,恢复好。88例肝纤维化分级为:0级10例、1级42例、2级21例、3级10例、4级5例。其中11例二次肝活检的病例在胆总管囊肿外引流3-8个月后8例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下降1-2级,3例无变化(其中1例为0级)。结论 (1)继发性胆道梗阻是儿童胆总管囊肿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2)建立统一的肝纤维化分级标准有助于临床评判。(3)儿童胆汁性肝纤维化在病因解除后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逆转,即使是假小叶形成后仍可能存在一定机会。  相似文献   

14.
正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肝胆管内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起病隐匿,病程多复杂,易术后结石残留、复发,远期可癌变,相当一部分病人因治疗决策不当,导致反复多次手术,使病情更加复杂。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在我国的胆结石外科治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现将我科近来收治的1例继发于胆管损伤的肝内胆管结石,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2岁。2013-02-07,因胆囊结石急性胆囊  相似文献   

15.
<正>肝组织活检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有大量腹腔积液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肝活检发生腹腔内出血的风险很高,为其禁忌证~([1-4])。在这种情况下,经颈静脉入路肝活检则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和补充。经颈静脉肝活检(TJLB)是一种得到确认的获取肝组织标本的技术~([1-2])。尽管与经皮穿刺肝活检比较,TJLB操作复杂,需要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费用,但在一些特殊的临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IVC)狭窄及压力升高时,通常需行肝以上部位的引流,如场房分流术(MAS),但因径路太长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很高。作者使用血管内金属支架扩张腔静脉狭窄部位降低狭窄以下段的压力,随后行门腔分流术(PCS)治疗2例病人,效果良好。例1,男性,23岁,1992年12月因顽固性腹水入院,患者有巩膜黄染,大量腹水。胃镜显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及充血性胃病。彩超发现肝静脉变细,未能看到汇入IVC的开口,肝内静脉受压。经皮肝穿活检报告肝小叶中心充血。骨髓活检排除骨髓及髓外增殖性疾病。腔静脉造影显…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再次手术的管理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而棘手的难题 ,要成功地救治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是重要的环节。现结合我院自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2 8例的临床实践进行讨论。一、术前管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 (以下简称肝门狭窄 )因原发疾病及多次胆道手术原因、术前病人常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肾功不全等多种并发症。我院收治的 2 8例病人中有 2 0例 (71 40 % )合并梗阻性黄疸 ,胆管炎 5例 (1 7 80 % ) ,营养不良 5例(1 7 80 % ) ,贫血 1 0例 (3…  相似文献   

18.
正肝癌的肝外转移较常见,但其中肝癌腹膜转移极少发生。肝癌破裂经手术治疗后出现单一孤立的腹膜转移灶国内外更少有报道。由于病例罕见,针对此类病人的治疗仍在探索阶段~([1-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收治1例肝胃韧带区肝癌术后单发孤立腹膜转移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54岁。因"肝癌破裂出血"于2016-02-15急诊于外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肝右后叶)肝细胞癌(高-中分化),肝切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肝移植中心因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的6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西罗莫司组和他克莫司组,比较两组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胆道并发症、切口并发症、代谢疾病、肿瘤复发和病人生存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胆道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组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他克莫司组,而高血脂的发生率则高于他克莫司组(P<0.05)。与他克莫司组比,西罗莫司组肿瘤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累积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并不增加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胆道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延迟肿瘤的复发,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放置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近些年兴起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新技术[1,2].现有文献中,关于其各种并发症的全面研究相关论文报道不多.2001-2006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为58 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放置了胆道内支架66枚,发生各种并发症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