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出生缺陷预防服务利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出生缺陷预防服务利用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个入户对2538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00份。结果:51.7%的妇女服用过叶酸,其中有41.0%在妊娠前服用。36.5%的妇女接受了孕前咨询;24.8%的妇女做过孕前健康检查,69.4%接受过产前检查,孕12周以前检查者有32.3%,孕中期为49.5%;有75.6%的妇女做过孕期B超检查,其中孕早期检查者为17.9%,孕中期为39.4%;仅有7.57%的妇女接受过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住院分娩率为66.5%。结论:云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出生缺陷预防服务的利用率不高,所利用的服务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项目,大部分育龄妇女在妊娠后才开始接受一些出生缺陷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状况及干预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出生缺陷在我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应采取管理的、医疗的、社会的及法律等综合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及服务提供模式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了现行的医疗保健服务系统为流动人口提供妇幼卫生服务以及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对这些服务的利用情况,同时了解了服务提供者对如何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研究发现,对于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大多数医疗保健机构仍然只是坐堂行医,没有树立上门服务的思想。医疗保健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为流动人口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大多数流动人口妇女在大城市艰苦的生活状况和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她们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态度以及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有相当部分的人就医选择的是私人诊所和非法行医者。建议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多部门合作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同时,政府在重点地区相关机构人员的配备和经费的投入上应该考虑流动人口,适当增加人员和经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贫困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服务的利用以及服务提供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检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集中讨论会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结果:乡级卫生机构资源利用不合理,村卫生室设备及人员均缺乏,个体诊所必需的诊断设备缺乏;贫困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服务需要高,但利用率低,经济困难、生殖道感染知识缺乏、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服务质量低下是影响妇女利用生殖道感染诊治服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妇女对RTIs服务的可及性;建议对基层服务提供者加强业务培训;对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兴梅 《现代保健》2009,(30):129-129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20%。平均每出生1000个婴儿,就有13个是出生缺陷,其中有3~4个是神经管畸形。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行建议联合国将其确定为“世界预防出生缺陷日”。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孕产妇出生缺陷知识、行为及预防服务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无锡市2002—2004年无锡市孕产妇回顾性调查等资料,描述和分析了无锡市孕产妇人群出生缺陷预防的知识、行为及各种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锡市育龄妇女健康生育的意识日益强烈,普遍知晓出生缺陷预防的一般知识;各种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相对较高,产前检查的比例达到100%,孕前服用叶酸比例达到44.8%,大约40%的孕产妇孕前接受过TORCH检查和染色体检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孕前检查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叶酸的孕前服用比例。但调查结果同时表明,由于政策的调整,婚前检查的比例已经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大部分育龄夫妇对于妊娠缺乏准备,一般在孕后才开始采取一些出生缺陷预防措施;孕前到医疗保健机构主动咨询的比例较低;有3/4以上的孕产妇接受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已超过了孕8周,如果缺乏孕前保健,这部分妇女在妊娠超过胚胎致畸敏感期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受健康生育的咨询和指导。孕前和孕早期是出生缺陷预防的关键时期,在婚前检查比例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如何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孕前检查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孕前检查的范围,加强孕前保健将是今后无锡市出生缺陷预防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出生缺陷干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州市高发出生缺陷疾病的群体性干预提供信息化服务和综合管理平台。方法:采用基于B/S的开发模式,建立并应用紧密结合干预业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开发了便于业务流程运作、促进各部门数据无缝衔接、信息反馈、预警提示的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结论:通过信息网络途径可以提高群体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背景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和性成熟时期,随着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变化,农村校外青少年的流动、性病/艾滋病、生殖道感染发病的严峻势态,婚前性行为增多、首次性行为年龄下降,非意愿怀孕和少女妊娠的  相似文献   

9.
王桂凤  史坤翀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87-3689
目的:了解丰台区近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状调查研究方法,对1997~2006年在丰台区出生缺陷检测的围产期缺陷儿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来源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的孕产妇。结果:10年共监测围产儿74375例,发现出生缺陷68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24‰,前5位缺陷种类依次为: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先心病、先天性脑积水。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大力开展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能有效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冉隆蓉  赵顺霞  陈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10-1612
目的:积极建立出生缺陷二级干预网络,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和诊断率,以降低成都市出生缺陷率。方法:自2009年起,成都市通过原有妇幼保健网络,采取依托产前诊断中心和分中心力量,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的模式,初步建立起产前筛查网络,对辖区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结果:通过积极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产前筛查工作迅速覆盖到所有区市县。与此同时,成都市政府出台出生缺陷干预规划,将产前筛查率纳入卫生部门年度目标管理,极大地促进了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的开展。成都市产前筛查率从2008年的22.99%,提高到2009年的42.77%。结论: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对建立产前筛查网络有积极作用,能迅速及持续实现筛查人群最大化,达到降低成都地区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能力,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快速评估中的现有资料利用、抽样调查、小组讨论、访谈和观察法等方法。结果: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有75.5%的获得技术职称,技术职称较低,79.2%的人员为初级职称,高、中、初级结构比为1:10.4:43.4。除个别县级服务站外,绝大多数县、乡机构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有保障;从设备和资质看,初步具备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条件,1/3的县服务站已基本具备较为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能力,1/5稍加改进可具备条件,其余约50%的机构需要不同程度地从执业资质到学科建设加以努力。医学检验学、男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遗传学是重点需加强的学科。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营养素补充这三项工作完全有能力做好,而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结论:人口计生部门有能力组织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各项内容并日渐规范。建议从组织管理、部门配合、规范操作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996~2004年出生缺陷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抽取17所(2003年起扩大为30所)县级以上医院为出生缺陷监测点,1996~2004年于监测点监测118091例围产儿,确诊出生缺陷儿1472例。应用《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录入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因素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2004年达最高水平(137·92/万)。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852,P<0·05);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9·109,P<0·05)。9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居前5位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13·89/万)、多指(趾)(13·63/万)、神经管畸形(12·62/万)、先天性脑积水(8·21/万)、先天性心脏病(7·96/万)。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重视产前咨询和围产期保健,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尤其是做好病因学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资料,对先天畸形儿的双亲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干预后,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发生变化,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及流产次数、孕期接触化学制剂、生产畸胎史、父亲吸烟史、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结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病种及顺位,为“甘肃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根据甘肃省地理特点及经济状况,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4个县的40个乡为调查点。以调查点2001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出生的婴儿为调查对象(包括死产、活产)。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从县、乡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站、私人诊所及接生员处获取初级资料,进一步入户调查婴儿出生的情况并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出生缺陷病种以医院诊断为准。结果:甘肃省出生缺陷率为16.4‰,出生缺陷病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7.07%0、低出生体重儿4.98%、四肢畸形2.09%0、唇腭裂O.80‰、唐氏综合征0.48%0。出生缺陷儿中男性18.55%0,女性13.9%0,不同县出生缺陷病种顺位不同。出生缺陷病死率为47.06%,归因出生缺陷死亡比为49.0%。结论: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全国属较高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建立一个大面积人群筛查-高风险夫妇产前诊断-医学建议-选择性流(引)产的体系,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结果:干预后育龄人群对有关出生缺陷知识及基线答对率(83±3.6)%比干预前(42±6.5)%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探讨目前既经济又有效的人口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对降低龙岗区出生缺陷(尤其是重症缺陷)患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六枝特区2000年出生缺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六枝特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布特点及可能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制订干预方案。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全特区2000年所有生育妇女7 351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出生缺陷138例,其中存活儿125例,因缺陷死亡儿10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87.73/万。各乡镇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92.6226,P<0.01)。结论:本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乡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孕期感染及服药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掌握山西省吕梁地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及分布特点,寻找可疑的致畸因素,为有效降低山西省出生缺陷率和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吕梁地区13个县(市),每个县随机抽取5~6个村,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18~45岁育龄妇女逐个入户进行KAP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经核实后录入微机,用SPSS(10.0)/PC软件包处理,统计方法有x~2检验,x~2趋势检验,聚类分析。结果:共得有效问卷6086份,发现出生缺陷276例,出生缺陷率为193.64/万,其中神经管畸形65例,先天性心脏病31例,唐氏综合征29例,发生率分别为45.60/万、21.75/万、20.00/万。各地区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102.654,P=0.003),离石县最高为370.05/万,交口县最低为20.45/万。不同年限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11.796,P=0.00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无脑畸形、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率在不同年龄及孕次的孕母、出生季节、胎儿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孕期抽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做X光检查、食用霉变土豆组的出生缺陷率与非暴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8.599、4.655、10.285、11.805,P值均小于0.05)。结论:山西省吕梁地区出生缺陷率高,出生缺陷率无性别、季节差异,存在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蚌埠市1983年5月~1984年5月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在6,395例新生儿中,出生缺陷102例,发生率15.95‰;围产儿死亡185例,死亡率28.93‰;死胎(产)159例,发生率24.86‰。三组间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生缺陷以神经系统比例较大(26.67%)。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27.37%)。应用逐步回归技术对28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还讨论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出生缺陷监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获取基于人群的出生缺陷相关数据信息。方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采用政府领导管理为主导;以区(县)为监测点,统一的监测方案,建立监测队伍三个技术要点为支撑的"一加三"出生缺陷监测模式,并在重庆市试点区/县进行示范研究。结果:建立了基于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体系,2005年~2006年在试点区(县)进行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区域性的出生缺陷有关信息。结论: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的优势,将出生缺陷监测与日常生殖健康服务紧密结合,建立基于社区人群的、长期的、动态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获取全面、详实的出生缺陷发生信息,为政府制定科学、可行、经济、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与环境危险因素的关系及规划相应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广西2000年出生的围产儿1075例(包括出生缺陷儿317例和正常对照儿758例)进行干预模式拟合。结果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暴露于农药、激素类药、妊娠合并症、镇静药、中成药、母亲患地中海贫血、父亲接触化学制剂、母亲孕期体力劳动过重和产次大于2次且孕期营养不良等9个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6.836、3.216、3.163、2.058、1.965、1.818、1.803、1.568和1.303。结论今后在广西进行出生缺陷干预时可从优生健康教育和对高危孕妇孕期监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