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的浓度,探讨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DKK-1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浓度,并研究分析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DKK-1与TRAP5b、血尿酸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2 574.8±997.9) ng/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 009.4±756.9) ng/L]血清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81.8±770.7) ng/L,F=49.5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998,P<0.001)。(2)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3.2±1.4) U/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5±1.4) U/L]血清TRAP5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2) U/L,F=103.03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391,P=0.004)。(3)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清DKK-1水平越高,TRAP5b的水平亦越高(r=0.47,P<0.001)。(4)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尿酸水平与血清DKK 1和TRAP5b均无相关性(P>0.05)。(5)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TRAP5b浓度与痛风石的存在和病程相关,合并痛风石组血清TRAP5b浓度高于无痛风石组[(8.4±6.4)U/L vs. (4.0±1.6)U/L,t=-2.938,P=0.007],并且病程越长,血清TRAP5b浓度越高(r=0.455,P=0.01),但血清DKK-1浓度与病程和痛风石的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血清DKK 1明显升高,并且DKK-1与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TRAP5b呈正相关,提示DKK-1可能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超灵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 IS)以反映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细胞功能。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2.18±0.95 mg/L vs 0.89±0.45mg/L,P<0.01)和HOMA IR指数(1.61±0.18 vs 0.92±0.09,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OMA IS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85.1±14.9 vs 127.6±9.8,P<0.01)。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合并痛风组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后发现,痛风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82±1.09 mg/L vs 1.77±0.87 mg/L,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体重指数(BMI)(r=0.44,P<0.01)、血尿酸(r=0.49,P<0.01)2、4 h尿尿酸(r=0.37,P<0.01)和HOMA IR指数(r=0.48,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与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第一跖趾关节(MTP1)痛风性关节炎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46名痛风患者和58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的MTP1超声声像图,并与6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观察双轨征、滑膜增厚、滑膜炎、关节腔积液、痛风石、骨侵蚀、暴风雪征等超声征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痛风组:痛风石38例(82.61%)、双轨征17例(36.96%)、骨侵蚀32例(69.57%)、滑膜增厚28例(60.87%)、滑膜炎20例(43.48%)、关节腔积液18例(39.13%)、暴风雪征5例(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双轨征21例(36.21%)、关节腔积液28例(4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相比,痛风组患者更易出现痛风石、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患者第一跖趾关节(MTP1)出现痛风石、双轨征、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对于临床诊断痛风有意义,而双轨征和关节腔积液对于临床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意义,痛风石、骨侵蚀、滑膜增厚、滑膜炎是鉴别诊断痛风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相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57-2360
目的: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含量与骨破坏、炎症及氧化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的A组,同期在我院就诊的56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的B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DKK-1、骨破坏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氧化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A组和B组血清中DKK-1、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中DKK-1、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SOD、GSH-P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血清中DKK-1的含量与TRACP5b、RANKL、β-CTX、PGE2、sICAM-1、sVCAM-1、sCD14、MDA、8-OHdG、3-NT的含量呈正相关,与SOD、GSH-Px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DKK-1能够引起关节骨质破坏、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激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与C反应蛋白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关系。 [方法 ]对5 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包括尿酸高与尿酸正常 )及 5 0名健康人检查 ,测CRP浓度与尿酸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 ,比较血尿酸高、血尿酸正常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浓度的差异。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组CRP浓度 (6 .31± 2 .6 0 )mg/L及尿酸正常组高血压患者CRP浓度 (2 .80±1.95 )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P浓度 (1.2 4± 1.2 6 )mg/L ,两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组CRP浓度高于尿酸正常组高血压患者CRP浓度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 ,且其血清尿酸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2 2 ,P <0 .0 1)。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出过少,或二者兼有之,使血浆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浓度.临床表现可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甚至出现痛风性肾病[1].  相似文献   

7.
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诊治及分期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慎仁  邓志波 《广东医学》1992,13(6):324-326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组具有不同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疾病。原发性痛风系因嘌呤代谢的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当血尿酸浓度超饱和时,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于肌肉骨骼系统和泌尿系统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包括肾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肾石病及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生化基础。流行病学显示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痛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于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制剂在高尿酸血症/痛风中疗效的研究正如雨后春笋般如火如荼,它将从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及中药复方制剂在高尿酸血症/痛风中疗效的研究现状及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痛风汤消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37℃时,血清尿酸的饱合浓度为420μmmol/L,高于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在理论上尿酸可以析出结晶,并可以在组织内沉积,造成痛风的组织学改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本实验即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设,认为湿毒内伏血分为其病机关键.通过对急性痛风病机的分析,以利湿解毒为法,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的发病基础。其临床特点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症是当今世界中老年男性常见病。目前,国内尚无一个较理想的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增加大鼠嘌呤代谢动物的方法,以腺嘌呤(Adenine)为造模剂制备较为稳定的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为研究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提供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十字针刀结合改良抽吸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十字针刀结合改良抽吸罐治疗,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 mg/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03±0.43)分,低于对照组的(3.38±1.01)分(t=11.726,P < 0.001);治疗组CRP、IL-1β、IL-6分别为(6.23±1.36) mg/L、(3.37±0.58) pg/L、(6.56±2.08) pg/L,低于对照组的(11.41±3.21) mg/L、(5.57±1.01) pg/L、(9.87±1.74) pg/L(t=8.138,P < 0.001;t=10.346,P < 0.001;t=6.685,P < 0.001)。  结论  十字针刀结合改良抽吸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的方法,分析痛风关节炎患者下肢关节以及肌腱的异常表现,探讨在肌腱部位通过超声检测发现尿酸钠 (monosodium urate, MSU)晶体沉积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在痛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连续就诊并资料完整的痛风患者共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探讨其在痛风合并肾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连续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和超声资料,分析肾结石与尿液离子成分的相关性以及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双能CT证实的肾尿酸盐结石为金标准,探讨尿液离子异常对于痛风合并肾尿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中80例超声发现下肢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61例超声发现肾结石,34例双能CT检查证实为尿酸盐结石。与超声检查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结石组的痛风病程更长[(48.7±26.6)个月vs. (84.0±30.6)个月,P=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0.1±9.6) mg vs. (28.6±20.7) mg,P=0.001],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06.3±315.4) mg vs. (355.7±219.6) mg,P=0.001]。与双能CT无肾结石组患者相比,肾尿酸盐结石组痛风病程更长[(49.1±28.4)个月vs. (108.3±72.2)个月,P=0.001],24 h尿草酸总量更高[(23.6±16.9) mg vs. (28.5±18.8) mg,P < 0.05],24 h尿枸橼酸总量更低[(556.0±316.3) mg vs. (391.7±261.2) mg,P < 0.05],平均血尿酸水平及24 h尿尿酸总量更高[(466.2±134.5) μmol/L vs. (517.2±18.1) μmol/L,P < 0.05;(1 518.1±893.4) mg vs. (1 684.2±812.1) mg,P < 0.05]。以病程、既往痛风发作频率、血尿酸、血肌酐及24 h尿草酸、枸橼酸、尿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病程(OR=1.229,95%CI:1.062~1.522,P < 0.05)、高血尿酸(OR=1.137,95%CI:1.001~1.213,P=0.01)、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21,95%CI:0.659~0.952,P=0.01)为痛风患者超声发现肾结石的危险因素;长病程(OR=1.201,95%CI:1.101~1.437,P=0.005)、高血肌酐(OR=1.145,95%CI:1.001~1.182,P=0.04)、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OR=0.837,95%CI:0.739~0.931,P=0.02)为痛风患者出现肾尿酸盐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病程、低24 h尿枸橼酸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肾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Dickkopf-1(DKK-1)水平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Sb)活性在骨破坏及骨代谢失衡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0例RA患者、5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DKK-1水平、关节液DKK-1浓度及血清TRAPSb的活性浓度.比较各组DKK-1及TRAPSb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A患者血清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OA患者组(均P〈0.01)。(2)RA关节液DKK-1水平显著高于OA(P〈0.01),15例配对血清和关节液DKK-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3)RA骨质疏松组血清TRAP5b活性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4)RA患者外周血DKK-1水平及TRAPSb活性均与病程、Sharp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DKK-1和TRAP5b与局部骨破坏密切相关,可作为骨破坏及骨代谢失衡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Semaphorin 3A(Sema3A)的水平,分析Sema3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0例SLE患者、50例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19例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HS)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血清中Sema3A的水平,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活检结果。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是否缓解,将SLE患者分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41例)、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28例)及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01例)。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将SS患者分为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8例)及SS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32例)。将28例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的SLE患者,根据骨髓象结果从骨髓增生情况方面将其分为骨髓增生正常组(19例)和增生减低组(9例),从巨核细胞成熟方面将其分为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8)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20例)。比较各组Sema3A水平差异,并分析各组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及不同骨髓象间血清Sema3A的水平。结果: (1)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显著降低[(3.84±2.76) μg /L vs. (6.96±2.62) μg/L,P<0.001],S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亦较HC显著降低[(4.35±3.57) μg/L vs. (6.96±2.62) μg/L,P<0.001],H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也明显降低[(5.67±2.26) μg/L vs. (6.96±2.62) μg/L,P=0.041]。(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SS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2.76) μg/L vs. (4.35±3.57) μg/L,P=0.28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HS患者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2.76) μg/L vs. (5.67±2.26) μg/L,P=0.006]。(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Sema3A水平显著低于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1.28±1.06) μg/L vs. (3.83±2.65) μg/L,P<0.001]和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28±1.06) μg/L vs. (4.87±2.60) μg/L,P<0.001],而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与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2.65) μg/L vs. (4.87±2.60) μg/L,P=0.12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Sema3A水平与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相比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1.06) μg/L vs. (1.68±1.11) μg/L,P=0.189]。(4)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显著相关(r=0.600,P<0.001), SS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573,P<0.001),但HS患者与Sema3A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393)。(5)血清Sema3A在骨髓增生正常和减低的SLE患者,及有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SLE患者中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ema3A在多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中水平普遍下降,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显著降低,并与血小板呈明显正相关,在SS患者中亦可得出类似结论,提示Sema3A与结缔组织病的血小板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转化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初发SLE患者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80例,入组研究时所有SLE患者均未开始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活性维生素D。使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检测前臂、髋部、腰椎骨密度,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aric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25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VD3)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SLE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可能因素。结果: SLE患者平均年龄(32.8±12.4)岁,育龄期女性68例,年龄未超过50岁的男性12例;健康对照组平均年龄(30.0±2.9)岁,育龄期女性70例,年龄未超过50岁的男性10例。SLE患者前臂、腰椎、髋部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总体骨密度减低发生率为20%。血清骨转化因子方面,SLE患者血清BAP浓度与同年龄的健康对照相似,血清TRAP5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01),血清25-OH-V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46.1±12.3) nmol/L vs. (25.4±11.2) nmol/L, P<0.001]。存在肾炎的SLE患者血清25-OH-VD3显著低于不存在肾炎的SLE患者(P=0.04)。上述指标同SLE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提示,血清25-OH-VD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负相关(r=-0.3, P=0.001),血清TRAP5b浓度与SLEDAI正相关(r=0.435, 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58)及SLEDAI评分(P=0.085)可能与SLE患者骨密度减低有关。结论: 初发SLE患者骨密度值较正常对照下降,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参与SLE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 (IFN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和可溶性可诱导共刺激分子(sIC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FNα-1b治疗,50 g/次,隔日1次,肌内注射。对照组继续给予IFNα-1b巩固治疗,用量同前,疗程12个月。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序贯治疗,600 mg/次,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应答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sPD-1和sICOS水平,检测两组患者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并参照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分别为50.0%(20/40)和37.5%(15/4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16/40)和25.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LDQ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AST [(26.56±2.85) U/L]、ALT [(30.28±3.23) U/L]和GGT [(34.26±3.58) U/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PD-1和sICOS水平分别为(404.27±41.26) pg/mL和(35.78±3.91)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91±52.55) pg/mL和(44.36±4.56) p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替比夫定序贯治疗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应答总有效率,其抑制患者血清中sPD-1和sICOS水平表达可能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6月至12月将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透析的162例尿毒症患者分为MS组(66例)和非代谢综合征(NMS)组(96例),比较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的差异,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M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MS发生率为40.7%(66/162).MS组与NMS组体重指数[(24.2±3.1)比(21.6±2.7)kg/m2]、腰围[(93±8)比(79±7)cm]、白细胞[(6.8±1.5)×10^9/L比(5.6±1.4)×10^9/L]、超敏C反应蛋白[(7±5)比(4±3)m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9±0.26)比(1.39±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0.8)比(2.1±0.7)mmol/L]、甘油三酯[(2.1±1.1)比(1.3±0.8)mmol/L]、血糖[(5.9±2.7)比(4.8±1.3)mmol/L]、血清铁[(16±7)比(13±5)μmol/L]、尿酸[(429±114)比(388±88)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2±4)比(23±4)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非血管通路侧肱三头肌皮下脂肪厚度、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OR=1.058,95%CI=1.001~1.119)、白细胞(OR=1.786,95%CI=1.346~2.371)、超敏C反应蛋白(OR=1.101,95%CI=1.010~1.201)是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MS发生率高,微炎症可能参与了MS发生,血清铁、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是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MS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Dic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2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KK-1的水平,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CD8+CD161+T细胞)。比较两组血浆DKK-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患者血浆DKK-1浓度为(124.97±64.98) ng/L,健康对照组血浆DKK-1浓度为(84.95±13.74) ng/L,RA患者血浆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浆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406,P=0.021)、DAS28评分(r=0.372,P=0.036)、免疫球蛋白G(r=0.362,P=0.042)、免疫球蛋白A(r=0.377,P=0.033)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3)RA患者血浆DKK-1水平与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13,P=0.019);与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细胞无相关性。(4)外周血CD161+CD8+T细胞百分比与红细胞沉降率(r=-0.415,P=0.004)、C-反应蛋白(r=-0.393,P=0.007)、DAS28评分(r=-0.392,P=0.007)、类风湿因子(r=-0.53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589,P<0.001)、免疫球蛋白G(r=-0.368,P=0.012)、免疫球蛋白M(r=-0.311,P=0.03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浆DKK-1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可能与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DKK-1参与骨稳态的调节,可用作RA骨破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