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煮散剂     
中药煮散剂是指以水或酒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煮去渣得液的汤剂剂型。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中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处方。《金匮》半夏千姜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也是煮散剂。以“煮散”命名的方剂首载于《千金方》,如丹参牛膝煮散。宋代煮散剂盛行,至今常用的煮散剂如藿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七味自术散、导赤散、牡蛎散等。清以后,煮散剂日趋减少,《成方切用》少有煮散之剂,将泻白散、凉膈散也改成了汤剂。近世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无一首煮散剂。今天临床上亦少见使用,现行《方剂学》教材把煮散剂改成汤剂,许多方书将煮散剂作为散剂来阐述,这种更改和归类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剂作为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载体,一直占据中药剂型的首要地位,但传统汤剂存在的煎煮费时、携带不便、口感较差、药材浪费等问题,限制了现代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因此研究既能保持传统汤剂通过煎煮保持的巩固疗效,又方便快捷,使用方便的中药剂型,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大任务。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从古到今,中药煮散剂都不失为满足上述条件的优良剂型,故本文从国内外中药煮散剂研究的现状、煮散剂优势与特色及展望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为以后中药煮散剂的研究、发展和运用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药煮散即把药材粉碎加工制成粗颗粒,按照剂量要求和服用次数,与水共煮,去渣取汁服用。煮散与汤剂相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服用等优点。该法历史悠久,唐宋盛行,现在的一些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银翘散等在原方中都是煮散,延续至今。经过剂型改革,煮散又有...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药煮散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煮散剂是将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药剂。我院制剂室在此基础上采用无纺布制成药袋 ,综合了袋泡剂与煮散剂的共同优点 ,开发出了适合我院院情的新型煮散剂。具有节省药材 ,便于煎服 ,取药便捷 ,减轻了工作强度等特点。   1 中药煮散剂的历代应用 :汉 .张仲景《伤寒论》载四逆散、半夏散等 ,将其药物捣细加水煎汤的用法。《金匮要略》载“抵当汤为大黄、水蛭、虻虫、桃仁等四味 ,为末 ,以水五升煮取三升 ,去渣 ,温服一升 ,”每次用药量仅为原方的三分之一。“煮散”一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续命煮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理肺止咳方煮散剂与饮片汤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痰湿蕴肺证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进行对比评价,探讨其成本优势。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为煮散组58例和饮片组37例,均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比较理肺止咳方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治疗成本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咳嗽、咯痰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煮散组中药应用成本明显低于饮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疗程及西药应用成本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理肺止咳汤煮散剂在疗程、临床疗效与饮片剂型治疗效果相当,但经济成本上明显优于饮片剂型。  相似文献   

6.
中药煮散是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传统剂型.其制作方法是将中药饮片经粉碎加工为粗末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成.从剂型上看,它并非独立剂型,而只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具有汤剂的一切特征.  相似文献   

7.
浅谈煮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中医治病多用汤剂 ,较少用煮散 ,其实 ,煮散虽为汤剂的一种 ,但它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优点。1 煮散沿用悠久《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都有应用煮散的记载。宋代《太平圣惠方》、《济生方》亦有大量煮散的方药。2 煮散优于汤剂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药材 ,具有细胞组织。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浸出 ,是指溶媒进入细胞内 ,溶解有效成分再扩散入溶剂的过程。根据扩散定律可知煮散的溶出明显优于汤剂。因为煮散药的颗粒半径明显小于饮片 ,因此扩散面积也即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积较大 ,有效成分与溶媒的接触机会就较大 ,因而有效成分易于…  相似文献   

8.
将损伤熏洗Ⅰ号由汤剂改革成袋装煮散剂,并对改进前后两种剂型的浸出率进行了测定对比。结果表明,煮散剂为汤剂的1.89倍,说明此剂型改革可行,且袋装煮散剂能集熏、洗、敷于一体,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更利于贮藏、保管与携带。  相似文献   

9.
将损伤熏洗I号由汤剂改革成袋装煮散剂,并对改进前后两种剂型的浸出率进行了测定对比,结果表明,煮散剂为汤剂的1.89倍,说明此剂型改革可行,且袋装煮散剂能集熏,洗,敷于一体,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更利于贮藏,保管与携带。  相似文献   

10.
张巍云  梁鹦 《中成药》2004,26(9):i022-i023
中药散剂,是传统剂型之一,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散剂的特点在古书中也早有论述:"散者散也,去疾病用之."即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并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因此,散剂在现代药物制剂中仍有一席之地.如我院的自制制剂慢萎散,是根据我院消化科老专家的经验方研制而成.在临床应用中有独到的疗效.但是,由于医院制剂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为手工操作,而且制剂品种多,批生产量小,中药饮片染菌现象普遍,给散剂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按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中药散剂的口服制剂,其细菌总数每克不得超过30000个,霉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为了有效地控制散剂的卫生质量,笔者以慢萎散为例,对中药散剂的染菌途径进行了卫生实验检测.  相似文献   

11.
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汤剂服法在宋以前灵活机变,以一剂一煎三服为多见;迨至宋代,由于散剂盛行,使得古方汤剂一律改为煮散,多一煎一服,而日服次数语焉不详;自元明汤剂重新恢复使用,沿用了散剂服法,以一剂一煎一服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宣肺化痰汤煮散剂与传统饮片的量-效关系,优化煮散剂用量、煎煮时间等参数,为中药煮散剂的规范化应用提供证据。并进一步观察两种剂型的宣肺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实验研究部分,取标准汤剂与其煮散剂调配制剂的浸泡液,参照浸出物测定法试验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1200(1.6mm-200mm,5μm,柱号:E2118626),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临床研究部分,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及煮散荆组,每组40例,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经济学效果。结果:煮散调配剂浸泡液水溶性浸出物高于其标准汤剂;煮散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高于其标准汤剂指标成分。两组在治疗急性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改善临床各组症状及起效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成本一效果分析方面,煮散剂组比值最低,满意度最高。结论:复方颗粒调配的中药煮散剂,水溶性浸出物是等量的标准汤剂的1.9倍;含量指标成分是标准汤剂的1.5倍;宣肺化痰汤能有效改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且传统饮片与煮散剂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者服用方便,经济成本低,患者满意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统计《太平圣惠方》中药内服煮散汤方的数量,对煮散方的个数、制散粒度、制散工艺、服用量、煎煮初液量级减少量、服用方法式及时间、主治病症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宋代官修医籍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服药灵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宣肺化痰方煮散剂与中药饮片煎剂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价,探讨中药煮散剂的优势及社会经济价值。方法:门诊收集200例痰热蕴肺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宣肺化痰方煮散剂,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宣肺化痰方饮片汤剂,治疗、观察7天,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分析两组成本-效果比。结果:在单项症状改善及临床总疗效方面,煮散剂组稍优于饮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西药成本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成本、患者满意度,煮散剂组明显优于中药饮片组(P〈0.05)。结论:宣肺化痰方煮散剂临床疗效有优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趋势,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中药饮片汤剂,且节约了大量中药药材、节省煎煮时间,携带更方便,患者接受程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煮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煮散剂胃苓散,活血散,沆瀣散,清热散,解毒散,黄柏末,混合均匀,水煎取液,温服;结果:有效率97.37%,无效率占2.63%;结论:中药煮散剂型疗效满意,大大地降低药费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26味常用中药散剂中的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超微速溶饮片因其具有节省药材、减少费用、质量可控、方便卫生等许多优点,而备受医药界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探索具体的临床使用剂量,继对宋代至清代散剂与汤剂用量进行研究之后,我们进一步对国家《药典》及部颁《药品标准》中散剂的中药剂量进行研究,从而为超微速溶饮片临床剂量的确定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代盛行将中医古方汤液改为煮散。在此期间,用药剂量和煎服方法与汉唐时期方剂一致的"大汤剂"仍有继承与应用,尤以庞安时与陈自明二位医家为代表,另有少量散见于其他医籍。汉唐"大汤剂"在宋代主要应用于病势重者,其应用较少与其具有一定的临床风险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关。而"大汤剂"在盛行煮散的大背景下依然能传承下来,体现了当时医家对"以散代汤"的质疑及中医病证与方药剂型关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散剂是古老的剂型之一,在我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散剂历代应用颇多,是中医中药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近年来,随着许多新剂型的研制与应用,使得散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院中医儿科在中药制剂的配合下,在实践中结合临床开发研制了十几种小儿散剂,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得到了满意的疗效且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同时,我们体会到中药散剂有许多特点和优势不可质疑,是灵活应用的好剂型。自1991年以来,我们将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8种小儿中药协定处方加工制成散剂,辨证施治于临床,先后观察了388…  相似文献   

20.
谈谈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均匀而成的干燥粉状剂型。依其用法,可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两种。内服散中又有调散和煮散之分,调散是以细末为剂,用茶、酒或蜜等调服,如《局方》川芎茶调散;煮散则有细末入煎连液服和粗末入煎去渣服之别,前者如《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后者如《局方》黄芪鳖甲散等。外用散剂需将药物研成极细末、按其用药部位和方法不同,可分撒布、吹入、眼用、牙用等散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