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犬齿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个损伤少,方便快捷且效果好的鼻内镜下的上颌窦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病变。方法:2002年3月至今,设计在患侧唇龈沟第三齿上方做一纵形切口1~1.5cm,分离至犬齿窝骨质,用骨凿或电钻做1cm左右的骨孔,清除此处的上颌窦黏膜,置入鼻内镜,检查上颌窦内的病变情况,如果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颌窦自然窦口正常者,无须扩大窦口,在上颌窦内的创面上和犬齿窝骨窗处贴附止血纱布,缝合2针,也可以应用耳脑胶粘合。如果为上颌窦息肉,处理方法基本同上颌窦囊肿。如果为上颌窦曲菌病,就需要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1~1.5cm,鼻腔内可不必填塞,如需扩大自然窦口,可填塞膨胀海绵。结果: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畅,症状消失,经过4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未见病变复发,仅2例有短暂的唇部麻木,7~8d后康复。2例扩大自然窦口处有肉芽生长,经处理后肉芽消失。结论:本术式有视野清晰,处理病变方便,并发症少,不宜发生严重的反应,窦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上颌窦手术与上颌窦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显微镜下行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即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及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共89例外 颌窦疾病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中,行自然口扩大术39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50匀作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A组的治愈率及造口通虫经,均较B组为高,但窦腔或窦口息肉以A组发生率为高。表明前者疗效较后者更具优势,但亦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兔实验性上颌窦炎自然窦口和窦腔黏膜的不同处理对纤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已制成实验性上颌窦炎的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术中黏膜处理不同以侧别分为 3组 :不处理黏膜组、部分切除黏膜组和全部切除黏膜组 ;按术中窦口处理不同分 2组 :窦口开放组和窦口扩大组。用活性碳粉末检测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速度 (MCT) ,将测得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处理黏膜组、部分切除黏膜组和完全切除黏膜组MCT检测结果分别为 4 .4 96± 1.0 2 1、3.892± 0 .92 5和 0 .80 9± 0 .14 7,3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 ;窦口扩大组 (4 .0 86± 1.0 4 2 )与窦口开放组 (3.995± 1.0 1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用活性碳检测上颌窦黏膜MCT是一种有效判断纤毛运动功能的方法 ;被切除的上颌窦黏膜术后虽会再生 ,但再生的黏膜纤毛运动功能较正常低下。窦口扩大术与窦口开放术对术后纤毛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前期手术组和后期手术组。其中 ,资料完整 ,符合统计要求的 135例 ,前期组 79例 (15 8侧 )采用常规上颌窦开放法 ,开窗孔在 1 0 (上下径 )~ 1 5 (前后径 )cm范围以内。后期组 5 6例 (112侧 )采用改进后的上颌窦开放法 ,开窗孔上下径 >1 0cm ,前后径 >1 5cm。观察 2组术后窦口开放情况。结果 前期组上颌窦口I期开放率 78 5 % (12 4/15 8) ,开放良好率 43 0 % (6 8/15 8) ,Ⅰ、Ⅱ期合计开放率 85 4% (135 /15 8) ,开放良好率 45 0 % (71/15 8) ;后期组上颌窦口I期开放率 92 9% (10 4/112 ) ,Ⅰ、Ⅱ期合计开放率94 6 % (10 6 /112 ) ,开放良好率均为 79 5 % (89/112 )。两组Ⅰ期、Ⅱ期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和开放率经统计学分析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完善手术操作并尽量扩大上颌窦开窗可提高上颌窦口开放率及开放良好率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 对比全面开放和保留上颌窦下缘两种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手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探讨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中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恰当位置.方法设立3个观察组,观察示踪剂从上颌窦内向鼻腔的传出途径的差别.①正常对照组30例;②实验A组30例:ESS手术中全面开放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③实验B组30例:ESS手术中采用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和(或)后缘扩大、完整保留下缘.两个实验组均为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12个月以上、窦口开放良好的病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上颌窦内示踪剂均从自然开口下缘引流出,并直接进入中鼻道,其中下缘后份是核心区域;②全面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组(实验A组)30例中,从下缘引流者4例(13.3%),从后缘和(或)上缘弥散进入筛窦者17例(56.7%),示踪剂堆积于上颌窦内和(或)在窦内呈旋转性传输运动,但不能引流出上颌窦者9例(30.0%);③保留上领窦自然开口下缘组(实验B组),全部通过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30/30,100%),无改变引流途径的病例.结论 ①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是上颌窦纤毛传输的主要途径;②保留下缘的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与正常人无差别;③全面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发生改变,只有少数从自然开口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多数从上缘和(或)后缘弥散进入筛窦,部分积滞于上颌窦内难以排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窦黏膜纤毛形态与功能的转归状况,为术中及术后处理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慢性上颌窦炎模型.然后,按术中及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分成4组,即窦口开放组12只,窦口扩大组12只,手术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术后12周处死动物,纤毛传输速率检测,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纤毛活性,获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窦腔黏膜纤毛形态学观察.结果 上颌窦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窦口开放组阳性率100%(12/12),显著高于窦口扩大组的42%(5/12);窦口开放组纤毛传输速率平均2.2mm/min(0~6.2mm/min),窦口扩大组为5.2mm/min(2.1~10.1mm/min).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术后,上颌窦腔黏膜纤毛活性和清除功能转归与黏膜组织结构基本同步.手术的关键应是解决窦口的持续通畅引流,有限度的窦口扩大术式明显优于单纯的窦口开放.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息肉及囊肿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息肉、囊肿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将上颌窦内有息肉和囊肿的 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 6例。治疗组应用Rudolf 4 .5mm上颌窦开窗器 ,经下鼻道钻孔 ,套管内窥及息肉和囊肿 ,电动吸引切割器切除。对照组经扩大的自然开口 ,用上颌窦息肉钳清除窦口可见到的息肉和囊肿。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治疗组治愈 4 1例 ,好转 8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8.0 0 % ,治愈率为 82 .0 0 % ;对照组治愈 2 8例 ,好转 11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为 84 .78% ,治愈率为 6 0 .87%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钻孔上颌窦息肉、囊肿电动吸引切割术是一种简单、疗效肯定的手术方法 ,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开放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120例双侧病变相近的、术中见双侧上颌窦窦口均有病变的I、II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比一侧窦口尽量扩大,另一侧常规扩大,术后不同时期鼻腔症状改善情况及窦口开放率。结果术中尽量扩大窦口一侧在不同时期其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扩大侧,随访6个月,窦口开放良好率为96.7%。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对上颌窦窦口有病变者,尽量扩大窦口,有利于上颌窦通气引流,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治性鼻窦手术中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为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66例行根治性鼻窦手术自然窦口扩大术,术后随访10~42个月,对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手术疗效与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根治性鼻窦手术中自然窦口的处理是治疗慢性鼻窦病变伴多发性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对我科近年经鼻内窥镜治疗或同时施行Caldwell-Luc手术的21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原症状手术后均消失,术后2-3个月鼻内窥镜检查,窦腔内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随访6个月-5年,21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窥镜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处理筛窦、蝶窦病变时,内窥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严重上颌窦真菌病仍不能替代Caldwell-Luc手术,术后鼻内窥镜下清理术腔,可巩固疗效,促使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窥镜进行具窦手术加中药辅佐治疗160例患者(A组),与单纯行内窥镜鼻窦手术66例患者(B组)进行术后0.5~1年随访及内窥镜检查显示:A组与B组中复发性耳窦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4.1%与60.0%,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0.2%与21%,鼻窦囊肿患者复发率分别为0%与16.7%.以上均经x2检验及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表明中药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辅佐,明显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了复发率。并且提示,鼻内窥镜手术时,对气化的中鼻甲有积脓及呈息肉样改变者,则不宜再予保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成初期组和近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参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初期组治愈率为61.6%,好转率为33.0%,无效率为5.4%;近期组治愈率为88.4%,好转率为11.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窦解剖,术中行中鼻甲成形术,完整切除钩突,同期矫正鼻中隔偏曲,控制术中出血,可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82例采用不同途径寻找上颌窦开口并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开口方式与处理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发现窦口开发率为84.22%(574/682例),闭锁率为16.88%(106/682)。结论:上颌窦口的处理方法是鼻内窥镜手术重要步骤,也是影响疗效与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5年3月47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47例中治愈28例(59.6%),好转17例(36.2%),无效1例(2.1%),死亡1例,总有效率95.8%,手术死亡率2.1%.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手术范围、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香菊胶囊对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0例患者随机分成香菊胶囊试验组(200例)和鼻窦炎口服液对照组(80例),急性鼻窦炎疗程10天,慢性鼻窦炎疗程28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急性鼻窦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慢性鼻窦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2.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香菊胶囊对急、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吉诺通治疗慢性鼻窦炎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吉诺通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1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吉诺通治疗组84例,剂量300毫克,每天3次,连服4周;对照组82例,用达先片口服,剂量10毫克,每天3次,连服4周.两组病例其他治疗均相同.结果吉诺通治疗慢性鼻窦炎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7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吉诺通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鼻窦炎口服液在鼻窦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8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术后同时加用中药鼻窦炎口服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3.0%,对照组对治愈率76.7%,经卡方检验X~2=4.44.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鼻腔分泌物稀薄,粘膜水肿反应轻,消退快,术腔上皮化过程明显缩短,复发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7.0%。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不但可以提高和巩固手术疗效,减少复发,而且术后可以减少抗生素、激素用量,可长期服用,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In terms of operation time, anesthesia method,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 ESS and balloon sinuplasty seemed comparable. The advantages of balloon sinuplasty were shown to be shortness of sick leave, possibility to be performed as an in-office procedure, and lower adhesion formation.

Backgroun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ersistent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alloon sinuplasty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to dilate the ostium. Although balloon sinuplasty is considered relatively safe and efficient, comparative evidence of its put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dvantages remain limited.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was to evaluate intra-operative factors and early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mong CRS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with either balloon sinuplasty or ESS technique.

Materials and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08 patients with CRS treated either with ESS or balloon sinuplasty during the years 2008–2010. Intra- and peri-operative factor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 records of the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n?=?39 in ESS group and n?=?36 in balloon sinuplasty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and anesthesia meth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with either technique. All ESS procedures and 67% of the balloon sinuplasty procedures were done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whereas 33% of the balloon sinuplasty procedures were done in the office setting. The duration of sick leave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dh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SS group compared to the balloon sinuplasty grou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89年1月~2004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除1例失访,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结果有18例患者经传统术式(鼻侧切开术和柯-陆术式)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为27.8%.鼻内镜下手术20例(包括3例癌变患者),除1例侵及颞骨未行根治性手术,其他病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优势.对于较为局限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病例,仍可考虑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