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照观察留行子耳穴按压对术后切口疼痛的疗效 ,并探讨其镇痛机理。 方法 :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0例采用留行子按压耳穴 ,对照组 30例应用吗啡类镇痛药 ,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6h、2 4h的血浆 5 HT浓度变化。 结果 :(1 )治疗组镇痛疗效略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 ,尿潴留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3)治疗组治疗后 6h、治疗后 2 4h血浆 5 H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4)治疗组治疗后 6h血浆 5 HT显著高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血浆 5 HT显著高于治疗后 6h(P <0 .0 1 )。 结论 :留行子耳穴按压疗法对术后切口疼痛有确切的镇痛作用 ,可与吗啡类相比拟 ,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治疗后血浆 5 HT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是耳穴按压止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电针在术后止痛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118例胸、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进行针刺镇痛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研究。并随机取80例手术后患者作对照。结果:电针镇痛后仍需使用止痛药品者占34%,对照组则高达90%,对比差异显著(P<0.01);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研究中,记录第1次肠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是26.30±12.15h和43.30±15.27h,对照组是39.20±14.40h和63.10±20.30h,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电针治疗对术后镇痛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在外科领域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改善痔术后刺激性创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予耳穴压丸,并于换药、排便后或其他刺激性疼痛发生需镇痛治疗时追加按压镇痛,对照组于刺激性疼痛发生需镇痛治疗时予洛芬待因片口服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总体镇痛治疗效果、一般状态下创口疼痛程度,换药或排便等刺激初始疼痛程度和镇痛处理后疼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均应用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术后第1、3、5天,2组换药或排便等刺激初始疼痛评分、镇痛处理后疼痛评分及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5天观察组患者一般状态下创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丸可改善混合痔术后刺激性疼痛,而且镇痛起效快,疼痛持续时间短,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硬膜外镇痛泵自控镇痛(PCEA)和口服镇痛药物基础镇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法联合冷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治疗后1 d,2组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7 d,2组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冷疗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疼痛评分,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是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的良好方案。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陈良国为观察比较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二组,芬太尼-卡肌宁(组Ⅰ)30例;普鲁卡因-琥珀胆碱(组Ⅱ)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和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表1),观察记录术后病人刀口疼痛...  相似文献   

6.
吴钢  蔡端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4):274-276
目的 前瞻性研究开腹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和度冷丁肌肉注射镇痛治疗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术后镇痛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1999年8月-2001年8月4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胆囊切除术,术后度冷丁肌肉注射镇痛治疗(Internmittent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Pethidine.IMP),Ⅱ组:20例胆囊切除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镇痛治疗。40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发热,痛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尿潴留,睡眠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PCIA达到较好镇痛效果,两组术后发热,肠蠕动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及升高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Ⅰ组(P<0.001)、术后睡眠时间长于Ⅰ组,而且术后血糖和皮质醇浓度较快恢复至术前水平,但是尿潴留发生率高于Ⅰ组。结论 术后可靠的镇痛可以减轻应激反应的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枸橼酸芬太尼和单纯使用枸橼酸芬太尼,对隆乳术后患者静脉内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隆乳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枸橼酸芬太尼组(FA组)和单纯使用枸橼酸芬太尼(FEN)组,每组30例。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FEN组比较,FA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减少;FEN组镇痛VAS低于FA组(P〈0.051。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隆乳术后镇痛能提高PCIA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乳头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对60例乳头良性狭窄病人进行EST治疗,30例施行改良EST,另30例行常规EST。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常规组3.3%(P〉0.05)。改良组乳头再狭窄临床症状复发者占6.7%,而常规组复发者占30%(P〈0.05)。结果表明:改良EST治疗乳头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常规ES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术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治疗组(n=52),两组患者在腰麻前均进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治疗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8 mg地塞米松。观察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患者分别于静息状态、运动状态时的NR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穿刺血肿、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等)。结果:治疗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时6 h、12 h、24 h、48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穿刺血肿、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0.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胸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PCEA组病人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照组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和48h血浆NPY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结束时血浆NPY及血清皮质醇浓度均较麻醉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体外震波碎石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梅艳  刘芹 《护理学杂志》2003,18(1):15-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体外震波碎石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90例碎石治疗的尿石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30例,观察组2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分别在碎石前、中、后进行护理干预(建立干预基础以及采取认知、情绪、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术中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疼痛发生率为6.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碎石有效率达99.23%;对照组分别为28.26%、16.09%、96.0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体外震波碎石术法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上腹部手术后镇痛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择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采用N2一O2一安氟醚(GOE)吸入麻醉,其中镇痛两组术终采用0.25%丁哌卡因20ml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后硬膜外分别持续滴入0.125%丁哌卡因及0.00025%芬太尼生理盐水溶液,在术终及术后2、5、8小时分别采静脉血分离血浆,并同时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作疼痛程度评定,标本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分析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镇痛两组疼痛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多巴胺血浆浓度在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术后2、5、8小时与术终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组间比较术终无差异,而术后2、5、8小时镇痛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镇痛两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后在腹腔神经丛阻滞下,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既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有效地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引起儿茶酚胺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痔患者分成两组,以EPH为治疗组,PPH为对照组,使用相应术式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EPH)比对照组(PPH)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平均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5),EPH无术后大出血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疼痛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EPH手术比PPH手术时间短,发生出血少,无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耳穴贴压配合针刺防治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不良反应的效果,将406例行PPH的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行PPH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耳穴贴压或配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213例仅行PPH治疗。观察两组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发生情况与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防治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配合针刺在防治PPH不良反应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针在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将60例因晚期股骨头坏死首次行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耳针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93±5.90)岁;于术前2d在神门、皮质下、肾和髋关节4处耳穴行耳穴埋针和每日4次的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87±6.21)岁;不行耳穴埋针和耳穴按压治疗。采用VAS(visualanalogscale)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予PCA镇痛泵静脉镇痛48h(镇痛泵内400ml液体中含800mg曲马多和0.8mg芬太尼),记录不同时间镇痛泵的用量及使用镇痛泵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耳针组在术后第3、4、5、7天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61±0.29)、(3.59±0.30)、(2.97±0.26)、(2.29±0.45)分,低于对照组的(4.19±0.28)、(4.00±0.31)、(3.15±0.29)、(2.83±0.31)分。术后0~12、12~24、24~36h和36~48h各时段耳针组镇痛泵的用量分别为(72.27±8.06)、(60.40±8.16)、(44.13±4.75)、(40.40±3.69)ml,均比对照组用量(86.27±8.51)、(73.87±8.32)、(54.53±5.20)、(44.67±6.31)ml减少。在使用PCA期间耳针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少于对照组的21例。耳针组术后2周Harris评分(78.90±5.14)分,高于对照组的(73.37±5.99)分。结论:耳针能减轻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使用镇痛泵期间的恶心呕吐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近期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8例。所有患儿静脉全麻用药方案一致。T组插管翻身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0.2%罗哌卡因 0.5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C组不行阻滞。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补救镇痛情况、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的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为行SPR的脑瘫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用量,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三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吗啡2mg(Ⅰ组)、吗啡2mg+灭吐灵10mg(Ⅱ组)或吗啡2mg+氟哌啶2.5mg(Ⅲ组)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观察病人24h内恶心,呕吐及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病人术后24h内切口明显疼痛的发生率小于其它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联合应用能否有效提高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减少其它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一组(P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第二组(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第三组(P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地佐辛5mg,术后所有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有效按压次数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PD组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和D组(P〈O.05);PD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组和D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加PCA治疗效果明确,可降低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小剂量或无背景剂量氢吗啡酮复合纳布啡用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47例,男105例,女42例,年龄18~80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剂量氢吗啡酮组(SD组,n=76)和无背景剂量氢吗啡酮组(ND组,n=71)。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药配方为氢吗啡酮10 mg、纳布啡4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镇痛泵参数设患者自控镇痛2 ml,锁定时间10 min,SD组设背景剂量1 ml/h,ND组无背景剂量。记录术后24和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补救止吐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两种术后镇痛方案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不同亚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亚组间的交互作用。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ND组比较,SD组术后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1),镇痛泵用药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48 h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补救止吐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更能从小剂量PCIA镇痛方案中获益。两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和瘙痒。

结论 与无背景剂量比较,采用氢吗啡酮0.1 mg/h复合纳布啡0.4 mg/h的小剂量PICA输注模式用于胃肠道手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级镇痛对心脏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胸骨正中切口的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分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各6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定期雾化吸入、拍背吸痰、鼓励患者自主咳嗽等措施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传统镇痛组依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疼痛强度并予以镇痛治疗,分级镇痛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后,再采用分级镇痛治疗。结果分级镇痛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镇痛组(P〈0.01),患者术后呼吸音、胸片及自我评价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镇痛组(均P〈0.01)。结论分级镇痛治疗能有效缓解心脏术后患者疼痛,进而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