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 目前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生活不规律。尤其急诊科、ICU和心血管病房及神经科病房等特殊科室,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特别是夜班护士。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设备、技术的更新,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给护士造成压力。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曾桂娥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65-1366
目的:调查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对97名精神科临床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病人不合作、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护理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等压力为精神科护士主要压力源。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护士压力较大,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浅析夜班护士的压力源与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析夜班护士产生的工作及心理压力,为医院各级领导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及护士自身应高度重视夜班工作压力源,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夜班护士主要的压力源包括心理负荷过重、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对自身健康的影响、社会认可度低。建议医院各级领导重视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缓解其工作和心理压力,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患者得到最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夜班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中心和一所临近医院的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201名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201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4 ~ 50岁,学历:中专47人,大专149人,大学5人,职称:护士16人,护师1 08人,主管护师77人.中位年龄:41岁.结果:采用百分率指标的统计方法,倒夜班的临床护士有56人感觉主要压力来源是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72人感觉压力来源主要是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38人感觉压力来源主要是社会因素,24人感觉压力来源主要是人际关系,1 1人感觉压力来源主要是家庭压力.可以看出,夜班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与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以及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相关性较强.结论:提高夜班临床护士待遇,制定有效激励机制,提升夜班临床护士的成就感,培养她们的职业情感,能稳定临床夜班护士队伍,提高夜班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辜玉芳  陈玉敏  唐丽 《吉林医学》2011,(35):7575-757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宜宾市四家二级医院神经外科46名工作满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工作量太大、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护理的患者病情过重、没有时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的机会太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经常倒班、上班的护士数量太少、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等压力为神经外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结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是神经外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不同身份、学历、岗位、护龄的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及ICU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应对措施。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的压力,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调动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沂水中心医院综合性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目前ICU护士的压力较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多数护士能采取积极的应对压力方式。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尽可能为ICU护士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增加护理人员,各项设施配套齐全,以有效减轻ICU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护士的压力源,并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ICU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发放护士压力表,分析引起压力的原因,寻找应对的方法.结果: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有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护士工作未被认可、护理管理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应对方法包括合理排班、采取新技术、自我放松锻炼、积极主动地与家属进行交流、参加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结论:分析ICU护士压力源,并找到相关应对方法,能够降低护士的压力,提高ICU护士的社会地位,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护士的压力源,并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ICU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发放护士压力表,分析引起压力的原因,寻找应对的方法。结果: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有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护士工作未被认可、护理管理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应对方法包括合理排班、采取新技术、自我放松锻炼、积极主动地与家属进行交流、参加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结论:分析ICU护士压力源,并找到相关应对方法,能够降低护士的压力,提高ICU护士的社会地位,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ICU护理二线值班对一线夜班护士压力的缓解情况.方法:用自设问卷对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夜班中设立二线、三线值班对一线夜班护士压力起到了明显的缓解作用.结论:夜班设立护理二线、三线值班能够缓解一线夜班护士压力,该制度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5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5个方面的压力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及心内科ICU护士中得分最高的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呼吸内科ICU护士的压力程度明显高于新生儿科ICU.[结论]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ICU护士的工作压力较高,而高强度的压力不但影响ICU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ICU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瑛 《中外医疗》2013,(25):158-159
目的探讨换位体验对ICU护士护理行为影响的效果,解决ICU护士在工作中由于自身感受不透彻、操控随意等因素致使患者舒适度下降的问题。方法对该院综合ICU护士进行换位体验,体验期限为7个工作日,观察体验7个工作日后护士更换血压及袖带、度指夹部位以及血氧饱和等所花的时间。结果换位体验前后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从感受的角度对ICU护士做教育与培训,采用换位体验的方式使护士感受到ICU患者的不舒适感与心情,达到促进护士采取良好的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掌握与实际操作情况,为制定气囊管理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72例ICU护士的气囊管理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例ICU护士气囊管理知识得分为2.44±1.11,呼吸监护室(RICU)护士得分最高(3.15±0.77),外科监护室(SICU)护士得分最低(1.78±0.9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知识得分与护士在ICU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而年龄、学历、职称等未能进入回归方程;72例ICU护士在气囊管理行为方面均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以气囊压力监测、气囊管理时体位等方面不规范操作比例较高;不同科室在气囊充气方法、压力监测方法、清除囊上分泌物方法以及气囊充气前口咽吸引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知识掌握及规范操作方面均有待提高。各科室之间应加强沟通,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认知、知识来源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得分为(4.87±0.97)分,认知水平较低的三项为疼痛管理、镇静评估工具和谵妄基础危险因素。不同ICU类型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外科和综合科ICU护士得分均高于内科ICU护士(P < 0.05和P < 0.01),ICU工作年限为6~10年的ICU护士得分高于ICU工作年限为1~2年者(P < 0.05)。ICU护士获取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科室讲座、学习班培训和自己查资料学习。ICU护士对早期活动的具体实施、镇静镇痛量表使用、谵妄评估与干预知识需求最大。结论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可能与学校教育匮乏、临床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有关。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和临床培训中增加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ICU护士的专业水平,规范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的临床操作,以改善ICU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ICU护士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3月应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对海南省三级综合医院的1 082名ICU护士进行心理弹性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ICU护士心理弹性平均得分为(57.61±14.16)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65.4±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及其3个维度评分与ICU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和夜班状况均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夜班状况、用工性质、职场暴力经历、职场紧张感的ICU护士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工作年限、夜班状况是影响ICU护士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OR(95%CI)=1.928(1.214~3.013),1.627(1.085~2.683),2.064(1.542~3.117)];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其AUC(95%CI)为0.924(0.875~0.996)。 结论 ICU护士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影响其心理弹性的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ICU护士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ICU病房护士压力的来源,提出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采用问卷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对南宁市6家综合性医院ICU病房100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然后采用自编《护士减轻压力训练教程》进行减压训练(包括正确认知、系统脱敏、自觉体验、从容应对、心理调节等方面)和管理支持,比较和评价减压前后的变化及效果。结果通过系统训练和管理支持后各项压力指标得分比减压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减压训练、干预和管理支持,可有效地减少ICU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实际掌握水平与护理专家期望水平差异,并分析原因,探讨提高ICU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方法.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北京市30名ICU护理专家及北京市24家医院86个重症监护室84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咨询,请护理专家对61项ICU护理技术期望护理人员掌握水平及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对技术的实际掌握水平分别填写问卷,应用Matlab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回收护理专家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为90.0%;回收护理人员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为95.2%.护士职称人员有17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护师职称人员有4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主管护师职称人员只有1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结论 ICU护理人员实际技术水平低于专家期望,护士职称人员技术水平相对更符合专家期望,护师、主管护师职称人员技术水平与专家期望差距较大.重视护师、主管护师职称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使其具备符合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水平,应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对男护士的接受及对男护士的工作状况调查,为培养和合理使用男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0名江苏三级甲等医院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医生喜欢与男护士值班,94%女护士医生喜欢与男护士值班;87%男护士常向医生请教医学问题并熟练操作ICU仪器设备,男护士本科学历以上占男护士人数74%,男护士发表论文占男护士人数43%,均高于女护士。结论 ICU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及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男性加盟到ICU护理队伍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估沈阳市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状况及担心程度,为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并积极应对及有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211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及担心程度以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如频繁的倒班、不适当的搬运患者、工作压力等)得分最高分别为(13.080±3.535)和(13.080±3.355),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掌握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职业危害的担心程度,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培训,采取积极应对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求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病人及护士满意度高的排班方法.方法 通过连续排班法(APN排班法)、弹性排班法在神经内科监护室分别实行3个月后,对监护室34名护士及105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PN排班法、弹性排班法住院病人满意率分别为93%和97%;两种方法在工作强度和医患沟通方面的护士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周工作时间(2.59±0.75,3.59±0.66)、对生活影响(2.53±0.79,3.50士0.79)、总体评价(2.41±0.70,3.59±0.70)方面的护士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排班法在神内监护室的临床工作中更受护士及病人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