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 =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 =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 =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 =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简称N400)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N400检查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比较,N400检查和PANSS评定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N400潜伏期[(523±112)ms、(453±89)ms]缩短,波幅[(5.1±2.2)μV、(6.8±2.9)μV]增高(P<0.05),其中潜伏期[(453±89)ms、(519±96)ms]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ANSS反应缺乏和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言语认知功能和部分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法将12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ANS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能显著改善患者PANSS量表评分,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但加用阿立哌唑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对照组给予伪经颅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2个月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为工具,评估患者阴性症状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阴性因子和SAN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PANSS评分、SAN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高频rTMS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91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EC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4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对照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效果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6周和干预后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PSP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均P<0.05),但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SP评分,以及干预后6周、12周的NOSIE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练习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可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部分社会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回归社会,值得在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太极拳运动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运动疗法;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工具评定。结果:治疗中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IPROS、SANS、SAP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IPROS、SANS、SAPS量表减分差值比较,其中IPROSR符合正态和方差齐,统计结果t=4.514,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SANS、SAPS方差齐性检验不齐,不符合正态或方差不齐,经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结果SANS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显著提高康复疗效;抗精神病药物辅以太极拳运动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是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氮平口腔崩解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和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各25例,疗程8周,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68.0%),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0例(40.0%),有效12例,无效3例;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合用氯米帕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合用氯米帕明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合用组与对照组,合用组在对照组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氯米帕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进行疗效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为39.62±7.82和39.25±6.61,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为35.32±6.25和39.64±6.8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合用组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3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均P<0.01),合用组上述4个指标以及生理职能方面治疗前后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合用氯米帕明治疗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继续接受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治疗6个月。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末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应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阴性因子和阳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3、6个月末PANSS总分、阴性因子和阳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因子和阳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个月末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3、6个月末TE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时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替换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泌乳素(PRL)血症与男性精伸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关系及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肯60例,观察治疗6个月。将其中治疗后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的32例作为研究组,将治疗后未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的28例干1: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一次。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病人的乍活质疑。,结果:研究绀PANSS减分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RL水平较高、治疗前后差异较大或治疗前PRL水平较高者疗效较好,尤其胜阳性症状改瓣叫娃,GQOI.I总分、躯体健康纬度、心理健康纬度、礼会功能纬度较人绀时分值亦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分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RL水平0疗效有关。伴有高泌乳素血症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黾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奋乃静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奋乃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WCST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CST各维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WCST各维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确切,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奋乃静相当;但奥氮平更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加西酞普兰)和对照组(阿立哌唑),每组30例。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5),而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第8周末显著降低(P〈0.01),且第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皆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PANSS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MEC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和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末和3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分(P<0.01)、阴性症状分(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P<0.05)、PSP分值(P<0.05)和ITAQ分值(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4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予以利培酮片口服,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第6周末评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钾、血红蛋白的结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各个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在治疗各个时点的PANSS总分和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47%,与对照组的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6周末研究组的肾功能、血钾、血红蛋白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在治疗后第2、4、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88%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疗效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加重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2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前PANSS、IPROS总分及各凶子分间无明显差异。与综合康复训练前比较,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41例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0),分别给予20次10Hz左侧前额叶背外侧rTMS真刺激和伪刺激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采用治疗中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值为3.7±1.4,高于对照组的1.5±1.1(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2.4%,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0Hz左侧前额叶rTMS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