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真菌植物松茸提取物体外抑制苯并(a)芘致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小琼  邓艳  段生朝 《中成药》2004,26(8):649-651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突变生物资源,为利用生物资源预防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改的Ames试验,研究松茸提取物PME对强致癌物B(a)P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PME能显著性抑制B(a)P的致突变作用(P<0.01),对测试菌株TA97、TA98和TA100的诱发回变菌落形成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1.0%、97.8%和90.5%,PME可使B(a)P的诱发回变菌落数下降至阴性范围.PME抑制B(a)P致突变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松茸提取物PME对B(a)P致突变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ME具有抗突变作用,在肿瘤预防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钩吻总生物碱提取物(钩吻总碱)促进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钩吻总碱体外干预HT-29细胞24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估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观察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HT-29细胞B型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 mRNA表达情况,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3(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钩吻总碱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200 mg·L~(-1)钩吻总碱干预24 h后,对HT-29细胞增殖的平均抑制率达54.17%。DA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观察到钩吻总碱可促进HT-29细胞凋亡。RT-PCR观察到钩吻总碱能降低HT-29细胞Bcl-2 mRNA表达(P0.05),对Bax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提高了Bax/Bcl-2 mRNA表达(P0.05)。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到随着钩吻总碱浓度的升高,HT-29细胞的Caspase-3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钩吻总碱能有效地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促进HT-29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Bax/Bcl-2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钩吻总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取50个鸡胚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钩吻总碱高、中、低剂量组),于CAM上植入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药物载体,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总碱,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品,阳性对照组加入PBS溶液,观察各组CAM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钩吻总碱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而钩吻总碱低剂量组无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作用相当。结论钩吻总碱具有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绿钩吻碱促进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常绿钩吻碱体外培养HT-29细胞24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估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观察HT-29细胞的B型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型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常绿钩吻碱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8μg/mL常绿钩吻碱干预24 h后,对HT-29细胞增殖的平均抑制率达58.81%。DAPI染色法观察到常绿钩吻碱可促进HT-29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观察到常绿钩吻碱能降低HT-29细胞Bcl-2蛋白表达(P<0.05),对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常绿钩吻碱能有效地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促进HT-29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Bcl-2/Bax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志毅  刘铭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俞昌喜 《中草药》2010,41(12):2034-2037
目的 1-甲氧基钩吻碱对福尔马林足底注射所致炎性痛及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以注射福尔马林后l h内小鼠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1-甲氧基钩吻碱对炎性痛第二相痛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CCI模型,于术后第3天至术后第9天sc 1-甲氧基钩吻碱,每天2次,连续7 d,以双足热痛缩足潜伏期比值为指标,观察1一甲氧基钩吻碱对小鼠足底热痛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对抗小鼠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第二相痛反应作用,作用争剂量依赖性,ED50为4.59 mg/kg.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的抗CCI小鼠热辐射痛敏的作用,镇痛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2 d显效,镇痛疗效持续至停药后36 h;术后第9天,1-甲氧基钩吻碱镇痛效应ED50为3.84 mg/kg.结论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抗炎性疼痛作用与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竹叶黄酮抗突变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竹叶黄酮的保健作用。方法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对竹叶黄酮进行了体外抗突变作用的研究。结果竹叶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当其剂量为20mg/平皿时对2-AF,B[a]P和AFB1的致突变性抑制率均达到70.5%以上,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竹叶黄酮的抗突变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致突变物使正常细胞变为突变细胞而实现的,也包括部分去突变作用,但促进突变细胞修复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7)
目的研究地西泮对钩吻总碱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方法 ICR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地西泮30 min后,分别灌胃给予1.321、1.64、2.05、2.56、3.2、4 mg/kg的钩吻总碱,给药后14 d内,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钩吻总碱急性中毒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3 mg/kg,其95%可信区间(95%CI)是1.96~2.31 mg/kg;0.625、1.25、2.5、5、10、20 mg/kg地西泮预处理钩吻总碱急性中毒小鼠的LD50(95%CI)分别是2.25(2.04~2.47)、3.14(2.72~3.63)、2.60(2.32~2.91)、2.82(2.45~3.24)、2.56(2.24~2.93)、1.90(1.66~2.18)mg/kg,提示0.625~10 mg/kg地西泮预处理均可降低钩吻总碱急性中毒小鼠的死亡率。与3.2 mg/kg钩吻总碱中毒小鼠相比,经2.5~20 mg/kg的地西泮预处理,这些中毒小鼠的阵挛发作时间均显著延迟(P0.05或P0.01);1.25~20 mg/kg的地西泮亦显著延长它们的生存时间(P0.01)。仅腹腔注射5、20 mg/kg地西泮的小鼠则未见死亡。幸存动物观察14 d未见异常现象发生,大体解剖也未见重要脏器的异常变化。结论一定剂量的地西泮预处理能有效抑制钩吻总碱急性中毒小鼠的毒性发作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30%A;20~30 min,30%~4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钩吻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前上述6种成分在12批生品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44,1.129,3.590,1.603,2.376,1.631 mg·g^-1;炮制后六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则依次为2.258,0.343,1.176,0.115,0.459,0.281 mg·g^-1;毒性最强成分钩吻素己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92.83%,而毒性较小的钩吻素甲炮制后质量分数升高了56.37%,其他4个成分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钩吻炮制前后可明显分为2个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钩吻炮制后第1主成分由钩吻素子变为钩吻素甲。结论:钩吻炮制后毒性成分钩吻素己被显著降解,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成分含量下降以及钩吻素甲的含量升高可能是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钩吻总碱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寅  方云峰  林文  程明和  姜远英  殷明 《中药材》2001,24(8):579-581
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钩吻总碱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光镜观察HepG2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HepG2的细胞周期变化。钩吻总碱浓度为10μg/ml时,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5),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钩吻总碱作用后,HepG2细胞呈现核染色体断裂、核固缩等形态变化,在细胞DNA直方图上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果表明钩吻总碱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钩吻碱的镇痛作用和无依赖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大鼠光辐射热甩尾法测试,均证实钩吻碱有提高痛阈的作用,小鼠im,sc钩吻碱有增强戊巴比妥钠与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小鼠连续ip钩吻碱5d,未见镇痛作用产生明显的耐受性。小鼠ip钩吻碱连续7次后,不出现sc烯丙吗啡诱发的跳跃反应。小鼠ip钩吻碱无吗啡样S形竖尾反应。钩吻碱对瘾猴的戒断症状,无替代吗啡的作用。ip钩吻碱0.4、0.8、1.0、1.5、2.0mg/kg对醇母致热大鼠无明显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刘浩  刘铭  俞昌喜 《中草药》2009,40(9):1392-1395
目的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 mol/L 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300 mg钩吻总碱中经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19.4 mg钩吻素己和21.2 mg 1-甲氧基钩吻碱,质量分数分别为95.4%、98.6%;经过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共振的结构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两种生物碱分别是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为钩吻生物碱的研发提供了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研究“普乐液”对染发剂致突变作用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修改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进行抗突变检测。结果:所检测的10种染发剂均具有致突变作用,其中8种染发剂具有移码突变作用,2种同时具有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作用。“普乐液”能显著性抑制各种染发剂的致突变作用,染发剂诱发菌落形成抑制率达68.2-100%;“普乐液”可使8种染发剂的诱发回变菌落数降至阴性范围。“普乐液”抑制染发剂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染发剂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普乐液”对染发剂致突变作用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盐酸钩吻碱注射液稳定性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对该注射液进行了恒温加速试验。结果表明,盐酸钩吻碱的分解基本符合一级反应。据此,预测盐酸钩吻碱注射液的贮存期限约为8.5a。  相似文献   

14.
(上接05年第十二期)2、茶色素的抗突变作用在红茶提取物抗突变研究方面,前苏联的研究人员发现,红茶提取物对丝状真菌Fusarium bulbigenum.blasticola培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诱变剂诱变形成的肿瘤状菌体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日本于1994年报告,将红、绿、乌龙茶提取物作用两种致突变试验的细菌株内,检验各种茶提取物对致突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红茶、绿茶提取物显著抑制了烤牛肉二甲基亚砜提取物(DEGB)的致突变性(P<0.001),对其他诱变剂,如2-(2-味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AF-2)和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所进行的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方式对钩吻的减毒作用及不同比例玉叶金花对钩吻毒效的影响。方法对比钩吻不同配伍方式(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薄荷和鱼腥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钩吻不同配比玉叶金花(1∶1、1∶2、1∶3)的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急性毒性及醋酸扭体次数。结果钩吻不同配伍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及小鼠死亡率,尤其是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随着配比的增加,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死亡率均明显降低,且钩吻配伍玉叶金花(1∶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玉叶金花能降低钩吻毒性,且保留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存在大量致突变物 ,人类长期接触致突变物可引起肿瘤、致畸、遗传缺陷等疾病。环境中的一些致突变致癌物通过饮食、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是难以彻底避免的 ,故寻找可食性的天然抗突变物质 ,增加日常饮食中的抗癌因素 ,提高饮食质量对预防肿瘤等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1,2〕。许多科研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笔者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蔬菜类食物的抗突变研究 陆敦等〔3〕应用SOS显色试验和Ames试验研究了韭黄水溶性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 ,并以一些特殊的菌株研究了抗突变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钩吻经胆汁混合蒸制前后成分及毒性的差异,旨在为钩吻减毒存效提供新的炮制方案。方法 采用胆汁混合蒸制法炮制钩吻,建立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汁蒸制品(胆钩吻)HPLC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钩吻生品与胆钩吻指纹图谱信息,筛选成分差异,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钩吻生品与胆钩吻急性毒性死亡率。结果 10批钩吻生品及胆钩吻H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5、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共有峰相似度分别为0.744~0.979、0.998~1.000;HCA分析结果表明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钩吻聚为2类;PCA结果显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能客观反映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钩吻的样本信息;OPLS-DA结果显示钩吻素子、钩吻素己、胡蔓藤碱乙及2号未知物是差异成分,其中前3种成分在钩吻生品中含量较高,2号未知物在胆钩吻中含量较高;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钩吻生品致死量为0.2 g/kg,胆钩吻剂量为4 g/kg时小鼠死亡率为0%。结论 钩吻经胆汁炮制后成分及毒性差异显著,具有减毒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钩吻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方法,依利特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水(含0.3%磷酸-0.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54 nm。并对钩吻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分析。结果 10份不同产地钩吻二氯甲烷部位的指纹图谱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分析相似度较高,共检出9个相对位置稳定的共有峰,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可鉴定为钩吻碱甲和钩吻碱丙,保留时间分别为17.18 min和32.52 min。结论钩吻药材二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钩吻发酵解毒的机理。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原理与技术,将不同药用真菌接种到灭菌的钩吻药性基质上,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药性菌质;用HPLC法对发酵前后菌质中的钩吻碱甲、钩吻素子、葫蔓藤碱甲、钩吻绿碱、葫蔓藤碱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相同发酵条件下,不同真菌对钩吻的发酵情况有所不同,灵芝、云芝、赤芝能够正常生长,其生物碱含量与钩吻生品比较呈下降趋势。结论双向固体发酵后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菌质中,钩吻的液相色谱行为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钩吻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以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为对照,对不同产地钩吻的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考察了5种提取方法、4种展开系统、5种薄层板、3种检视方式以及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方法 5提取,过PXC柱(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三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系统,稀碘化铋钾试液-10%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1)混合溶液为显色剂,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信息保留较多,分离较好,薄层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鉴别钩吻的较专属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