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男,49岁。1984年3月20日诊。反复发作哮喘20年。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近两年来发作频繁,服中西药均不见效。症见:呼吸困难,气喘哮鸣,痰少,咯痰不畅,大便秘结,四、五日一次。舌红,苔微黄,少津,脉弦数。辨证为阴津亏虚,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处方增液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芒硝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陈皮6克,苏子10克。紫菀  相似文献   

2.
例一:周××,女,54岁。1978年8月5日诊。右胁疼痛并放射至背部,反复发作五年。曾多次去县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胆囊炎”,此次病发前来治疗。自诉:恶心呕吐、胸闷发热、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治法:疏肝泻火,利胆止痛。金钱草15克、陈皮10克、白英15克、凤尾草15克、荷包草15克、川楝子15克、黄柏15克、香附12克、柴胡12克、大黄(后入)10克。服药三剂后,除胃纳较差外,余恙均除。  相似文献   

3.
一、便秘(溃疡性结肠炎) 杨某某,女,42岁,工人。1986年9月15日诊。便秘反复发作已一年。每星期难解大便一次,行乙状纤维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中医结合治疗一月余,不效。诊见:大便难行,结如羊屎,皮肤皲裂,舌干无苔,脉细数。证属燥热伤肺,大肠失润。治宜清燥润肺通便,以清燥救肺汤调治。处方:桑叶10克,杏仁10克,  相似文献   

4.
处方:乌梅10克,肉豆蔻10克,诃子9克,罂粟壳10克,苍术9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顾某,男,22岁,教师。1983年10月14日初诊。大便稀溏日行3~5次已一年余,无脓血,稍有下坠感,腹痛隐隐,喜得温按,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形体日渐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缓,给予上方治疗;三剂后,大便日行两次,稍成形,饮食及体力稍增。复宗上方  相似文献   

5.
我院中医科从1983年7月至12月先后用自拟冬海金龙蝼蛄汤加减治疗23例尿路结石,22例痊愈,仅1例无效。冬海金龙蝼蛄汤药物组成: 冬葵子20克、金钱草15克(鲜品30克)、广地龙15克,水煎800~1000毫升,一日分4~5次服完。另:海金砂12克(兑服)蝼蛄末5只,一日分2次冲服。  相似文献   

6.
一、三叉神经痛魏×,女,53岁。1988年4月22日诊,住院号880590。左侧颜面及头部阵发性烧灼样掣痛5天,伴左齿痛、不能咀嚼及吞咽。大便干结5日未行,溲赤,目弦,口苦,舌红苔黄腻而燥,脉弦数。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此次发作后曾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少效。查体:神清,急痛病容。心肺肝脾正常,胆囊区深压痛。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左颊及上齿触叩后疼痛发作。诊为少阳火郁、经脉挛急、移热阳明之三叉神经痛。急投大柴胡汤加味:柴胡、生大黄(后下)、枳实、白芍、钩藤各15克,黄芩、半夏各10克,全蝎8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2剂,嘱水煎日分4次服完。药后解粟状及糊样大便4次,左颊头侧掣痛顿失;右肋下无按痛。继予上药日1剂,3日后疼痛未作,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近一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及用法:乌贼骨50克、贝母15克、白芨25克。共研细末,过筛后再加云南白药8克混匀,分装成7克一包备用。空腹服,冷开水送下,每次7克,一日4次。病案举例: 例一,李××,男,36岁。1984年12月26日诊。右上腹疼痛,伴有返酸、嗳气四年,遇寒加重,每次发作可持续数日、数周,多为隐痛、饥饿样痛。因四小时前解柏油样大便四次,呕血二次(血量约250毫升),而来诊治。  相似文献   

8.
杨××,男,8岁,1982年10月24日初诊。两年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吐白涎沫,四肢抽搐,甚则小便失禁。县医院诊断为“癫痫”,经服用苯妥英钠等,病情有所好转。但持续服用数月而出现痴呆,语无伦次,因而停药。近半年来又复发如初,现每日发作二、三次。醒后神志恍惚,站立不稳,时喃喃自语,傻笑,答非所问,流涎,质粘稠,味臭秽。饮食一般,大便数日一次,干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此系痰火为患,宜重投泻火涤痰之剂。处方:大黄(后下)20克、(?)石(火硝煅)20克、黄芩10克、沉香4克。10月30日二诊:服药三剂,痫证发作每日减为一次,发作持续时间也有所缩短,流涎大减,大便正常。以上方加法夏9克、贝母6克、  相似文献   

9.
<正> 例1 泄泻(肠炎) 高:××男45岁教师。1978年10月7日初诊,患者自述泄泻三年馀,反复发作日数十行,西医诊断肠炎。经用氯霉素、次苍、输液处理治疗后,效:果不佳,要求中医会诊。现大便仍稀,日五六次,体重胸闷,腹满肠鸣,不嗜饮食。素体虚弱,面色少华,舌苔滑腻,脉沉细。大便常规检查:脓球++。拟方香连丸加减主之,广木香6克川黄连10克广陈皮10克淡云苓12克川黄柏10克煨葛根10克净连翘10克建神曲10克建泽泻10克粉甘草6克二剂。1978年10月10日二诊,药后大便增至七次,时感腹疼,舌苔变为灰滑而腻。拟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广木香6克淡云苓10%广陈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拟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20例,两天内治愈者7例,4天内治愈者13例(其中4例同时加用驱蛔灵3克,一次顿服),简介如下: 方药及用法:茵陈30克、槟榔30克、使君15克、花椒(川椒为佳)5克、细辛3克、干姜10克、延胡(醋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大黄5克。并发胆道感染者,本方加银花15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金钱草30克;大便结燥加芒硝5克,一次冲服。上方加水适量煎15分钟后约200毫升,分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4岁。工人。腹痛腹泻16年,反复发作。曾到几所大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三次大便培养阴性。二年前由外省调至本市工作,每因饮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或酒而发病,近二月病情加重,大便日8~12次,伴腹痛,里急后重,食纳极差,神疲乏力。检查:体温39.1℃,呼吸19次/分,脉搏92次/分,血  相似文献   

12.
心悸治验     
例一,李××,女,46岁。患者于1983年9月28日因心悸、气短、胸闷而来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拟诊:心悸。收入中医病房治疗。自诉于入院前三个月,曾类似发作一次。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又曾赴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心肌炎恢复期,不能排除早期冠心。近来因劳累,除有上述症状外,自觉头晕眩,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夜寐多梦,面色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检血压:128/84毫米汞柱,心率:82次/分,律齐,辨证属心脾两虚型。处方:党参30克,黄芪15克,自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降真香6克,酸枣仁10克,阿胶10克(烊化分冲),炙甘草6克,连服三剂,效果不明显。二诊时嘱每日加用费菜50克,猪心一个炖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急性发作疼痛60例,7天内疼痛消失者46例,15天内疼痛减轻者11例,3例无效。药物制备及用法:全蝎(连尾)50克,蜈蚣(去头足)30克,丹参100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日20克,用白糖调成糊状,分早、晚两次服用,开水送服,儿童按年  相似文献   

14.
催乳     
<正> 一、方药:紫背金牛50克(干品),猪肉50克。二、用法:紫背金牛洗净,猪肉切块,加水750ml(约1.5市斤),煲至300ml左右(约6市两)。每日1剂,分2次饮汤吃肉。三、疗效:治疗初产妇无乳者15例,服药2~3天后均有乳汁. 四、病例:农某,女,24岁,1968年8月15日就诊.产后25天未有乳汁,经治未效。诊见颜面苍白,两跟充血,大便秘结,小便稍黄,脉略数。服上方3天即有乳汁.  相似文献   

15.
李某某,女,25岁,2008年11月6日就诊。便血1月余、月经未来36天。患者平时月经周期28天。大便排出不畅,便后仍感未尽,便粘时稀,便后出血,颜色鲜红,不欲饮食,急躁易怒,悲伤易哭,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左脉弦细,右寸弱,关部缓,两尺弱。诊断:便血经不行。处理:《妇青主女科》顺经两安汤加减:当归15克,炒白芍20克,熟地15克,山萸肉克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麦冬15克,荆芥炭6克,巴戟肉5克,升麻2克。五付水煎服,一付药煎两次约500ml,日分两次服。嘱其尽剂复诊。  相似文献   

16.
<正> 治疗方药:生首乌、黄芪、瓜萎仁各15克,枳壳、陈皮各6克,生地、当归各1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甘草等;阴虚明显者,加玄参、麦冬等;血虚明显者,加熟地、枸杞等。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显效41例(服药1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大便1日或2日1次),有效10例(症状改善,大便3日或4日1次),无效5剂(用药二疗程,症状无改善)。病案举例:章某,男,71岁,1984年2月16日诊。  相似文献   

17.
肛漏     
<正> 陶××,女,24岁,1974年11月8日初诊。自述于1970年开始患肛门左侧脓肿,尔后每年急性发作二、三次。近两年来常有脓液从外口流出,近三日脓肿再次复发,行走不便,大便不畅。曾经中西医多方调治,只能暂时消肿止痛,不能根除。笔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的原则,用活血排脓,通溲利水,清热解毒之品试治。拟方:穿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火麻仁10克、瓜子仁1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30克、天葵子15克、紫花地丁30克,二剂。服后自觉痛减,并溃脓,但不  相似文献   

18.
小儿感染性体克系属温病范畴,可致厥、闭、脱三种证。兹举治验3则如下: 一、厥证李××,女,8岁。1984年7月28日入院。高热4天,寒战烦渴,头痛呕吐,继则昏迷,抽搐痉挛,口吐白沫,四肢厥冷,大便正常,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为暑邪内闭,肝风内动。治以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方用清宫汤合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粉2克(分2次冲服),广角粉3克(分2次冲服),玄参、连翘心、地龙各9克,竹叶心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钩藤18克(后下),白芍、黄芩各6克,银花30克,全蝎3克,紫雪丹2支(分2次冲服)。  相似文献   

19.
1986年4月~1989年4月,我科用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疏肝活血汤组成:柴胡、丹参各15克,赤芍、枳实、全瓜萎各12克,青皮12克,公英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加减:乳房肿块大者或化脓者加二花30克,连翘15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乳汁不通者加通草10克或刺猬皮6克,水煎服。病案举例:刘×,女,26岁,教师。产  相似文献   

20.
李某,男,72岁,1987年7月2日初诊。10天前始小便点滴难下,少腹满胀难忍。前医诊为“前列腺肥大症并发尿潴留”。经导尿、西药治疗,其效不显,求余诊治。诊见:小便消滴不通,少腹微癃胀满而痛。口干舌燥,渴而饮水,喘而汗出,手足心热,大便难,两颧红,唇红而干,舌色深红,苔薄少津,脉虚数,此癃闭证也。乃高龄老人,气阴两虚,金不生水,开阖失司之故。拟用益气养阴,化气行水法治之。方用生脉散加味:生晒参15克麦冬50克五味子30克桔梗5克荷梗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7月6日):上药服3剂后,口干舌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