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02年,Bayliss和Staring发现了促胰液素(SEC),这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激素。1905年Edkin相继发现了胃泌素(GAS),从此产生了内分泌学这门新学科。近20年来,胃肠内分泌的研究有了惊人的发展。目前,消化道粘膜被认为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已有40多种肽类化学结构被确定。这些激素作为化学介质调节胃肠道,胰及肝胆系统的功能。近年来,另一个使人兴奋的发现是:许多胃肠肽存在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神经系统中肽类对胃肠道的作用尚有待阐明。现对胃肠激素现状,作一概括性叙述。胃肠激素的结构及生物活性胃肠激素在  相似文献   

2.
消化内分泌学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继 Bayliss 和 Starling 于1902年发现第一种胃肠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后,胃肠激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内分泌学的一个分支,迄今已被陆续发现45种胃肠调节性肽类激素,从而使消化道成了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使一些内分泌的传统概念发生了变化。胃肠激素的新概念(一)神经内分泌概念神经和内分泌本来  相似文献   

3.
王欢 《医学综述》2013,19(15):2735-2738
消化器官的功能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胃肠激素的调节;胃肠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的重要补充,对某些消化器官的活动的调节甚至起主导作用。目前为止,已发现了60多种胃肠激素,对胃肠激素的研究也迅速发展。大量的实验证明,部分分泌异常的胃肠激素与胃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就几种主要的胃肠激素对胃肠道功能作用的新发现及其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 胃肠道是一个内分泌器官,也是内分泌学的祖先。控制生理功能的激素的概念,首先是在胃肠生理学的实验中发现第一个激素—胰泌素提出来的。近年来,有关胃肠道激素研究工作有了重大的进展,并发现胃肠道分泌的激素除调节胃肠外,对胰腺分泌功能亦有很大影响。故有人提出称之为“胃肠胰内分泌系”(gaster—enteron pancreas endocrine Systern,简写GPE系)。本文将对GPE系在生物学和临床中的意义予以介绍,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属GPE系,因已有大量专题报道,故本文从略。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熊良庚  沈鼎明 《重庆医学》2004,33(5):772-773
肝脏是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不仅在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和胃肠激素及其他激素的作用与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肝脏是某些胃肠激素分解代谢的重要场所,如血管活性肠肽(VIP),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胃动素、胰岛素、胰高糖素等.肝硬化时可有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并对机体产生诸多影响,因此,研究肝硬化时血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已经引起广泛兴趣的课题,本文就这一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 ,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中 ,而且存在于一些消化道肿瘤中如大肠癌、胰腺癌、胃癌等。一些大肠癌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胃肠激素 ,而大肠癌细胞又表达该激素受体 ,前者通过后者调节大肠癌的生长。随着对大肠癌与胃肠激素关系深入的研究 ,人们有望运用胃肠激素或其拮抗剂给大肠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本文就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 ,胃肠激素作用于大肠癌的可能机制以及胃肠激素内分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1.1 大肠癌分泌胃肠激素 多数研究表明一些大肠癌组织能分泌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7.
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英杰  连至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8-1339,1322
胃肠运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胃肠激素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分子,它与其他成分如细胞因子、化学递质等共同作用,影响着胃肠道的运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就胃肠激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特殊作用综述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胃肠激素     
一、前言内源性信息传递物质(化学信使),如果不是在腺体内生成,而是在器官组织中或分散在全身的单个细胞内生成者,都称为组织激素(Eeldberg,1955)。有人把胃肠激素看做是组织激素的一种,因为胃肠激素是由散在胃肠粘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在受到摄入食物和消化食糜的刺激时分泌的,它们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胃肠激素可通过血流的转运到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P物质被唯一鉴定为是也存在于脑内的胃肠激素。但至今,最少已有15种胃肠激素被确认为也存在于脑内(表)。西方国家早期对于存在于脑内的胃肠激素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对这些激素在脑内的定位、分子形式,以及合成,降解等代谢过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重视这些激素在脑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我室近年来在胃肠激素脑内功能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收集了一些资料。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关于胃肠激素脑内功能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涂久生 《医学综述》2011,17(1):78-82
胃泌素使十二指肠细胞、小肠crypt细胞、结肠细胞的DNA合成增加,对结肠肿瘤细胞株有促生长作用,胃泌素拮抗剂可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生长抑素是维持胃肠激素环境稳定的重要激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许多实体肿瘤及正常组织有抗增生作用。胃泌素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生长抑素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揭示了临床内分泌治疗的美好前景;胃肠激素及其类似物、胃肠激素拮抗剂用于临床治疗胃肠肿瘤可能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1.
胃肠激素     
<正> 一、前言内源性信息传递物质(化学信使),如果不是在腺体内生成,而是在器官组织中或分散在全身的单个细胞内生成者,都称为组织激素(Eeldberg,1955)。有人把胃肠激素看做是组织激素的一种,因为胃肠激素是由散在胃肠粘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在受到摄入食物和消化食糜的刺激时分泌  相似文献   

12.
问:已被确认为是胃肠激素有哪些?作用如何? 答: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胃肠道激素和肽类有十多种,其中已被确认是胃肠激素的只有四种。 1.胃泌素主要产生于幽门粘膜的“G”细胞,“G”细胞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也有少量分布。胃泌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促进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激素     
消化道激素是由分布在胃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机能,从而起到消化吸收作用。目前已经知道的消化道激素有促胃液素(qastin)、促胰泌素(Secretin)、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CCK-PZ)、抑制胃多肽(GIP)、肠血管活性多肽(VIP)、肠高糖素(enteroglucaqon)等。上述这些激素的发现,不仅对于胃肠疾病的发病机理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在临床上还应用这些激素作为诊断和治疗一些胃肠疾病的方法。消化道激素分泌细胞及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金波 《医学综述》2011,17(22):3431-343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目前一致观点认为,此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肠轴以及其相关的胃肠激素备受关注。现就近年来有关F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论述胃肠激素在F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肠激素是指由胃肠系统所产生或虽存在于其他部位,但也存在于胃肠系,并主要以胃肠系的器官为效应器的调节肽[1]。它们都属于生物活性肽,故又统称胃肠肽。近20年来,胃肠激素的研究发展迅速,许多学者对脾虚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肿瘤与胃肠激素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6.
针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机能具有调整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胃肠激素是20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至今发现的已达到50多种。近年来,许多医疗工作者及科研人员从针刺对胃肠激素紊乱的调整入手,研究其在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以探讨针刺对胃肠机能的影响与胃肠激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现将近20年来针刺对胃肠激素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胃癌是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但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胃癌的生长分化受许多因素调控 ,其中胃肠激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胰腺组织内的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胃肠激素 ,在调控生理功能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实验动物及人体外细胞系的研究表明 ,SS对胃肠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胃癌组织中存在SS受体。但SS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尚不十分清楚。现就该方面资料综述如下。1 生长抑…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胃肠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IBS与胃肠激素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02年,英国两位著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促胰液素.胃肠激素是指产生于消化道的一组小分子或肽类活性物质,分子量<10000,无二级以上构型,除5-羟色胺等少数活性物质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多肽,因此又称胃肠肽.除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多肽由胃肠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或胃肠神经组织(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产生的[1].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组织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研究进展有以下方面: 现已发现的消化道激素共有四十余种。在胃肠和胰腺,已经发现和证实的能够分泌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有18种之多,它们分布于从胃至结肠的绝大部分胃肠道粘膜和胰岛。除此之外,消化系统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内源性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丛和中间神经元,含有大量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能产生多种胃肠神经肽。消化道激素和神经肽影响和调节着消化道的全部功能,包括胃液分泌和胰腺外分泌、胃肠运动、吸收、胆汁分泌、胃肠道血流、细胞营养等。例如,已知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蛙皮素——一胃泌素释放肽、胰多肽、胃动素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而生长抑素、促胰液索、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