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哮喘的分期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喘是小儿一种常见而难治-之病,易反复发作.宿痰内伏,是小儿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也是根本病因之一.而宿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脾、肾密切相关.哮喘发作重在治肺,缓解宜治于脾,稳定当治其肾.  相似文献   

2.
王左教授系著名中医急症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学验俱丰,尤以呼吸系统急症及厥脱的治疗见长.现将王师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肺论治王师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内有宿根,由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或他病诱发而发病.病机以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为主;病位在肺,与肝、心、脾、肾四脏皆相关.王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结合虚、邪的偏盛与主次关系,分期论治,辨证用药.(1)发作期.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等症.此时肺、脾、肾诸脏或虚或实,痰壅于肺,标实甚急,急则治其标,故治肺为先,宜宣肺、肃肺、清肺、泻肺.  相似文献   

3.
"哮喘"一症分而言之;哮为喉间声响而言,开口闭口皆有痰声;喘为呼吸而言,气息迫促,升多降少.哮在发作期间每与喘促相兼,而喘未必兼哮.一般多以哮喘合称,实际是有区别的.古人先哲往往在治疗上是急则治标,治肺也;缓则治其本,治肾也;其理论之原由,是"肺主肃降"和"肾主纳气"也.  相似文献   

4.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5.
单要军  薛松  李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8-2148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剂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哮病"。中医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但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气管炎症过度、气道痉挛和痰液高分泌等肺实的表现,还存在以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为代表的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之类肾虚的表现;缓解期不仅存在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等肾虚的表现,还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肺实的表现。结合上述关于"肺气实"和"肾气虚"内涵的研究,我们认为肾虚为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哮喘患者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症,皆存在"隐匿性肾虚"证。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肺实",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肾虚";哮喘缓解期不仅存在"肾虚",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肺实"。在哮喘发作期采用清肺平喘结合补肾益气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肺平喘法;而在哮喘缓解期采用补肾益气法结合清肺平喘等治法,可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气道重塑等得以减轻。哮喘的治则不能单纯地"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而应推行"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7.
陆拯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业医四十余载,治学严谨,熟谙经典,融汇各家,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深受教诲.陆师认为,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喘""痰饮"等范畴,病情复杂,痰饮内伏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诚如<脉因证治*哮病>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则哮喘之症作矣."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若论及痰之本也,又无不在于肾.痰与饮为阴邪,深伏于内,盖因阳气虚弱不能化阴.因此,哮喘之根本在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功能失调,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故临证之时应审证求因,四诊合参,细察虚实,罹寒罹热,循泻实、补虚、温寒、清热之治则,施以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8.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将哮喘归属为"哮病"、"喘证"范畴.该病反复发作,发作期大多存在着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情况,因此很难将其单纯地归于某一孤立的证型.临证中当根据该病发作之缓急,有所侧重,综合治疗,笔者就临床治疗哮喘的体会论述如下. 1 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脾补肾为主 肾者五脏六腑之本,久病必伤肾;肺主气司呼气,肾主纳气,肺之呼吸功能需赖肾之纳气功能协助.是故哮喘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临证所见尤以脾肾阳虚证候为多,肺肾阴虚者甚少,即有亦常合并有脾肾阳虚之证候.故温补脾肾为治疗慢性哮喘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之大法也.临证之时常以蛤蚧、人参、仙茅、仙灵脾、肉桂、附子、干姜、山茱萸等温脾补肾药作为慢性哮喘之基础药随证加减治之.对于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补脾肾之法贯穿其始终,盖脾肾温其痰自化,其升降之性自复.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古代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论述较多。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源于脏腑,阴阳失调,致津液凝聚成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交结,伏于肺,成为哮喘夙根,所影响脏腑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复因六淫外感、劳倦、情志因素引动伏痰,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而致哮喘发作,出现肺失清肃为标,痰浊胶结为本的证候特征。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是气道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从痰瘀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痰鸣、气喘为临床表现的肺系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1]。如《幼科发挥·哮喘》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笔者从痰瘀论治本病,疗效卓著,现将点滴体会奉之,供同道参考。1病因病机1·1小儿哮喘主要病因责之于“痰”:痰为哮喘之“夙根”,“无痰不成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肺脾肾不足,肺失治节,脾失运化,肾失蒸化,水液代谢障碍,停聚为痰,痰饮伏肺,成为哮喘发病“夙根”。历代医家、古籍颇多记载,如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认为:哮病“乃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哮喘证治     
<正> 哮喘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特别在农村,更为多见。患者痛苦非凡,每逢气候突变,即见发作,并且越发越剧。气急之时,呼之不出,吸之不纳,真乃无性命之忧,有终身之累。哮喘的成因和机理哮喘的起因一般多先受风寒所致。正如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中说:“宿哮沉痼,起病由于寒入肺俞,内入肺系,宿邪阻于气阻于痰。”由于寒邪伏肺,痰浊内生,迁移失治,久郁化热。因此,当本病发作时,呈现本寒标热之象较多。即使经过清化,邪热已去,若寒痰未尽,仍有复发之机。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乃脾津所化;肺为贮痰之器,痰壅则肃降失司。病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失于肃降,脾气失于健运,穷必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迎春 《中医研究》2020,(10):55-59
清代李用粹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黏滞难除,极易走窜,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百病兼生于痰,可以引起咳嗽、哮喘、不眠、眩晕、痫证、癫狂、梅核气、呕吐、噎膈、癥瘕、闭经、不孕症等疾病。治疗"痰"之为病,以治气为治痰开路,以治脾肾断痰之源,使痰无以生。  相似文献   

17.
小儿哮喘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由于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故前人称之谓“宿疾”。因患儿的体质因素不同,所以预后也极不一致。顽痰内伏,痹阻肺络,气道不通,是为实证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气虚失约,则是虚性哮喘的发作根源。盖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哮喘之实证在痰在肺,哮喘之虚证在气(气虚)在肾。但小儿  相似文献   

18.
李小珊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是哮喘,应以喘论治。风、痰为中医主要病因,亦为病机中的主要病理环节。风痰并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作期疏风祛痰,恢复肺的宣降功能,以射干麻黄汤为基本方;缓解期因久咳伤肺,久嗽动脾,肺脾虚则累及肾,治以补肺健脾,扶正祛邪为主,药用玉屏风散加减。  相似文献   

19.
哮喘反复发作,不能囿于“发时治标”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于发病时既有外邪客肺和痰浊壅肺的标实证,又有肺脾肾不足的本虚证,故而不能囿于“发时治标”之说,而忽略扶正培本。此类患者不任风寒,极易感邪,其因虽在于卫气虚弱,藩莆不固,但卫气的化生、滋养、宣布,又无不赖于肺脾肾功能的正常。肾气虚,则不能蒸发肾精化生卫气,脾气虚,则不能消运水谷滋养卫气;肺气虚,则不能宣布卫气以抗御外邪。故卫外不固的肇端,乃是肺脾肾之虚。再者,痰是外邪客肺和肺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邪乘为生痰之标,肺脾肾之虚是生痰之本。痰作为病理因素,可使气机不利,肺失宣肃,治当不可忽视。但专事制邪祛痰,不治生痰之本,痰虽暂去,犹可复生,病虽暂缓,不能持久。又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肺肾不足,气机出纳逆乱,则哮喘难平。总之,对于反复发  相似文献   

20.
张燕萍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萍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风"、"痰",主要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治疗以疏风宣肺、健脾祛痰、益气养阴为主,确立了治肺在先,肺脾同顾,肺肾同补在后的辨治大法,同时重视抗过敏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