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国胜  周欢  曹欣  陈家言  杨洋  马骁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06-1308
目的:了解成都市女性流动人口中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推动的抽样方法 (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对目前在成都市市区工作且年满20周岁的533名女性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有性生活的533名女性流动人口中,有301名(56.5%)女性使用了安全套,有232名(43.5%)未使用安全套。在125名未婚女性中使用安全套者67人,占53.6%;在已婚408人中使用安全套者234人,占57.4%。调查对象中,有420人认为安全套可以避孕,占78.8%;有281人接受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占52.7%。文化程度越低、收入越低、年龄越大、获得的相关知识越少,则安全套的使用率越低。结论:应加强流动人口女性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胡健  雷世光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08-3711
目的了解边远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伴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7-10月,按分阶段抽样方法,在贵州省兴义市、七星关区、威宁县流动人口就业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场所随机抽取流动人口进行安全套使用情况一对一面访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44名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近1年经常使用安全套占28.5%,近3次经常使用安全套占25.0%,近1次使用安全套占51.4%;151名发生临时性伴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近1年经常使用安全套占11.9%,近3次经常使用安全套占21.2%,近1次使用安全套占48.3%。商业性行为近1年经常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血液传播知识、共用注射器传播知识、打算使用安全套、相信能使用安全套、购买安全套等因素相关(P0.05)。临时性伴性行为近1年经常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血液传播知识、共用注射器传播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安全套减少传播知识、1个性伴减少传播知识、安全套使用知识、打算使用安全套、相信能使用安全套、购买安全套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边远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与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安全套认知率及可及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婚外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婚外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使用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进行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人群地理分布图,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975名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其中婚外性行为者行为特征。结果在获得的965份有效问卷中,10.1%人有婚外性行为,在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伴侣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是36.4%和26.7%,婚外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与性别、文化程度、工种、艾滋病知识水平、对艾滋病病人态度无关。结论包头市流动人口婚外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且呈盲目状态,很难在性病、艾滋病预防方面发挥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提高安全套使用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暗娼安全套使用率及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闸北区部分娱乐场所的167名暗娼进行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暗娼第一次提供商业性服务的平均年龄为(24.77±5.34)岁;在167名应答的调查对象中,过去一个月暗娼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8.9%,过去一周的比例为75.6%,最近一次使用的比例为92.7%,且差异有显著性(χ2=62.161,P=0.000);与顾客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她们与固定性伴(主要是男朋友或丈夫)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χ2=53.513,P=0.000);月收入高低、有否其他非顾客男性性伴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暗娼安全套使用率随周期延长有下降趋势,且安全套使用在不同性伴间存在差异,应进一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宁市男性流动人口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与血清学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2021年每年的4—7月,在南宁市邕宁区8个建筑工地对年龄为15~65岁的非南宁市户籍的男性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739名男性流动人口,答对≥6题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最近1年的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总的发生率分别为97.18%(1 690/1 739)、10.75%(187/1 739)和7.42%(129/1 739)。2017—2021年南宁市男性流动人口答对≥6题的知晓率(2018年最低[92.72%(280/302)])、商业性行为(2021年最高[27.75%(111/400)],2020年最低[2.62%(9/343)])和临时性行为(2021年最高[16.00%(64/400)],2020年最低[1.17%(4/343)])的发生率均出现波动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179.96、65.16,均P<0.0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已成为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外来流动人口多数处于性活跃期,由于他们知识水平低、社会约束力弱,很少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健康。截至2006年底,闵行区流动人口已达100多万,是上海市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之一。因此,有必要在该区的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和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7.
暗娼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社会认知理论研究暗娼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为以暗娼为目标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相关信息。方法:典型抽样方法,选取广西某县城娱乐场所全部服务小姐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回收问卷176份,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我为初中文化水平,18-24岁居多,暗娼对使用安全套相关行为自我效能和对使用安全套的正向预期是影响暗娼使用安全套的重要心理因素,他们可以解释12.8%的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变化,自我效能的作用大于正向预期的作用,对使用安全套的负向预期和社会影响没有进入到预测模型。结论: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中,应该重点提高暗娼的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和强化她们对使用安全套的正向预期。  相似文献   

8.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安全套使用现状和可接受性,并寻找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为采取干预方法促进安全套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辖区城乡结合镇随机抽取4家大场所和18家小场所,采用自制问卷对125名女性服务员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安全套使用观点和技巧部分选项正确率低;有48.80%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不是每次商业性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客人不喜欢用;场所老板对使用安全套持不支持不鼓励态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安全套使用效能与过去1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生小孩数、是否饮酒、安全套获得性、使用技巧等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安全套使用效能与每月饮酒次数、安全套获得性、月收入、是否吸烟有关。[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安全套使用技巧、效能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星级宾馆女性性工作者人口学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区星级宾馆的229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回收172份有效问卷。长沙市芙蓉区星级宾馆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22岁,未婚占79.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0.1%,来自城镇占66.3%,从事商业性眼务工作时间不超过两年的占88.4%;最近一个月来安全套的使用率为80.7%;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是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实施行为干预中,应该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培训,重点提高女性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进一步提高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首批项目县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和安全套使用状况,并分析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项目县的女性性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面谈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安全套使用因素.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此有关的因素,由SPSS15.0软件完成.结果 本次共调查1 157例,平均年龄为(24.58±5.08)岁,以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女性为主,调查对象全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94%,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2.74%,明显高于与固定性伴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67.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因素作用后,发现牡丹区和平度市安全套使用率低;在其他因素分析中发现低年龄组(≤20岁和21~25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伴教育和艾滋病宣传材料接受率高可以促进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结论 为进一步提高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仍需针对年龄、艾滋病知识水平、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和同伴教育等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情况,包括获取途径、药具的种类、影响获取因素和障碍。方法:于2007年3~8月,在深圳市的两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随机抽取目前不使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 849份。结果:61.5%的流动人口报告计生服务站为最主要的获取途径,其次是社区工作站占22.3%,大部分流动人口(95.4%)领取的是避孕套。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农村(2χ=7.904,P=0.006)、未婚(2χ=435.410,P=0.000)、<25岁(2χ=216.795,P=0.000)、白领(2χ=161.759,P=0.000)以及收入<1 000元(2χ=41.583,P=0.000)的流动人口与是否领取免费避孕药具有关;不好意思去领取是最大的障碍占近40%,其次是不方便领取(33.7%)。结论:流动人口主要从计生服务站领取避孕套,其中非农村、未婚、<25岁、白领以及收入<1 000元的流动人口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比例较低,流动人口中可能存在不好意思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等障碍。说明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药具发放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安全套推广使用过程中干预措施在流动人口中的可及性,并确定流动人口偏好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性传播疾病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364名流动人口与44名卫生保健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安全套使用推广提供与利用情况,评价各项干预措施在流动人口中的可及性及偏好。 结果 安全套使用推广干预措施的提供率与流动人口的偏好顺序较为一致,干预措施可及性介于17.6%~55.0%。 结论 在推广安全套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干预措施在流动人口中的可及性,建议推行可及性良好并易被接受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宝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6):745-74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估计约有1.2~1.3亿人由农村流向城市务工,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流动人口已被视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脆弱人群和桥梁人群,促进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像一般人群扩散。作者主要对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情况,以及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结论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济南市流动人口进行抽样,通过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利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065人,有效问卷20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2%。流动人口的知识性、行为性、信念性、功能性健康素养分指数及综合指数分别为5.21±1.28、5.74±1.99、5.16±1.01、5.00±1.02和5.25±0.94。不同性别和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分指数和综合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性别。结论此次调查的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处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和性别,应根据此特点制定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七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共纳入2 335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SymbolcA@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七省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6.7%,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36.5%),传染病防治(33.0%)、基本医疗(27.8%)、慢性病防治素养(22.8%)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更高(初中OR=1.625,P=0.001,高中OR=1.621,P=0.004,大专及以上OR=2.066,P<0.001)、流动次数较少(OR=0.919,P=0.049)、城市地区(OR=1.677,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次数多的重点人群以及农村重点地区开展干预措施,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中先天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在界定的危险因素范围内, 对流动和常住人口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ENTER法)回归分析, 并比较两人群调整后的危险因素种类和OR值。结果入选流动人口病例855例, 对照617例;常住人口病例1673例, 对照1912例。流动人口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孕母孕早期被动吸烟, 特有的保护因素是家庭月收入高(≥1201元);常住人口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孕母糖尿病、梅毒感染、住装修半年居室以及胎婴儿为巨大儿。孕母文化程度高在流动人口中为危险因素, 在常住人口中是保护因素。产次、孕母孕早期病毒感染、孕母接触化学制剂、孕母异常生育史等因素的OR值在流动人口中高于常住人口;孕母孕早期发热、胎婴儿低体重的OR值在流动人口中低于常住人口。结论流动和常住人口各自有CHD危险因素, 多个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风险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宝安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后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方式,从2015年1-9月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下属6个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型工厂工人为调查对象,每个街道各2个工厂,共调查3 165人,分析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 流动人口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1.4%;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关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32.8%、“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吃饭会得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60.0%,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艾滋病知晓率较低(OR=0.78,95%CI:0.67~0.91)。 结论 应该加强对宝安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需要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及宣传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