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为一组严重的眼底病变,晚期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反复出血,甚至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密切相关[1,2];玻璃体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玻璃体动脉的萎缩与否同眼内VEGF的含量密切相关[3].本实验采用高氧诱导建立小鼠动物模型[4],球后注射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5],检测和比较小鼠眼内玻璃体动脉的萎缩情况,探讨VEGF与缺血所致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薛春燕  黄振平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57-258,I0004
目的: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新生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出生后第7~12 d置于75%氧箱内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饲养。至第17 d时处死小鼠,摘取眼球,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各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25.70±4.90)个,对照组平均为(0.85±1.02)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VEGF染色较实验组减弱。结论:该方法能建立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采用ADP酶染色和视网膜连续切片法,定量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视乳头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并见血管迂曲、扩张、变形,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右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有许多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并且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并见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结论 成功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并且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5.
眼内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测定及对视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引起视功能损伤的眼科常见病之一,随着基础研究和手术技巧的日臻完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已明显提高,但术后视功能恢复尚不理想,脱离后视细胞凋亡、外节变性及不完全再生和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所介导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可产生兴奋性毒素作用,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致神经元死亡学说备受学者的关注。视网膜属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脱离后是否也伴有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并对视网膜各层组织尤其是对视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了影响。目前尚未定论。本研究采用HPLC反向柱前衍生技术,利用Pico-Tag法对氨基酸分析快速和灵敏高等特点,首次将该方法用于对人眼内组织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并检测了不同时期玻璃体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兴奋性氨基酸与视网膜脱离后组织损伤的关系,并进行药物干预兴奋性氨基酸以保护视细胞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在视网膜脱离后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药物保护方面有所突破,为临床手术联合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的应用,促进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玲  惠延年  徐磊  王丽丽 《医学争鸣》2002,23(14):1300-1302
目的:定量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玻璃体中的水平。方法: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正常对照组10只眼,PVR-A,B组7只眼PVR-C组13只眼,PVR-D组16只眼。结果:玻璃体内HGF的含量:正常对照组1.8-7.4μg.L^-1;PVR-A,B组3.8-12.8μg.L^-1,PVR-C组7.7-20.1μg.L^-1;PVR-D组10.3-24.6μg.L^-1,PVR各组玻璃体中HGF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VR-C,D组玻璃体中HGF的含量较PVR-A,B组的含量升高(P<0.05orP<0.01);PVR-D组玻璃体中HGF的含量与PVR-C组比较含量升高(P<0.05)。玻璃体中HGF的偏量随着PVR的发展而呈上行性升高,结论:PVR患者玻璃体中HGF含量升高,HGF可能参与了PVR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小鼠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方法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取小鼠主动脉,去除外膜及脂肪组织,将血管剪成1 mm×1 mm大小的组织块,用植块法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鉴定。结果60 h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内皮细胞从组织块边缘游出,12天左右细胞开始融合成片,免疫染色相关抗原检测呈阳性。结论用组织块培养方法可以获取较为满意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油酸致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ALI)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ALI组从尾静脉注射油酸0.9ml/kg制备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h后每组随机抽半数小鼠处死后行肺泡灌洗(BAL),另一半小鼠右肺称重后烘干,左肺留取病理标本;分别测定肺湿/干质量比、肺泡灌洗液(BALF)总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变化;ELISA测定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ALI组肺湿/干质量比、BALF中蛋白含量和总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ALI组BALF中VEGF的含量和肺组织中VEGF表达积分吸光度值(IA)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鼠早期ALI血清VEGF表达升高而BALF和肺组织中VEGF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 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11.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实验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实验I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血管抑素治疗组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减少了41.96%(P<0.01)、57.40%(P<0.01)、81.73%(P<0.01),在血管抑素治疗的三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逐渐加强。与正常组相比,高氧对照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组(浓度200μg/μl)、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氧疗的广泛应用,所致的肺损伤不容小觑.微血管在肺发育及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微血管的形成受生长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调节.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影响肺发育成熟,与某些肺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在高氧肺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腔内高氧含量对视网膜与脉络膜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高氧含量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流量的影响。②方法 以 2月龄猪为实验对象 ,采用放射微球标记法分别测定玻璃体切割术中气液交换及氧液交换后 10min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量。③结果 高氧组视网膜血流量急剧减少 ,由未注氧前 (空白对照 )的 (1.885± 0 .4 76 )mL (min·g)降为 (0 .2 4 5± 0 .0 2 2 )mL (min·g) ,常规空气交换组降为 (1.343± 0 .16 6 )mL (min·g) ,高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5 .96 1,P<0 .0 1) ,与常规空气交换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2 5 7,P <0 .0 0 1) ;高氧组脉络膜血流量由未注氧前的 (4.6 4 5± 0 .5 2 0 )mL (min·g) ,降为 (2 .6 17± 0 .2 6 9)mL (min·g)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5 .999,P <0 .0 1) ,与常规空气交换组的 (3.899± 0 .2 88)mL (min·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5 .2 75 ,P <0 .0 1)。④结论 玻璃体腔内提高氧含量 ,可以使视网膜、脉络膜血流量明显降低 ,视网膜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病变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应用对抗体央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经过纳米粒法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玻璃体标本VEGF含量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152.3011±17.8671ng/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609.7452±87.4238ng/l.结论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VEGF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下调HIF-lα表达,降低VEGF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高氧暴露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PBS组、高氧+PBS组、空气+OVA组、高氧+OVA组,每组8只.高氧+PBS组及高氧+OVA组小鼠置于高氧箱[氧浓度分数(FiO2)≥95%]、空气+PBS组及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