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type 1,HSV-1)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1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 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问隙变小、炎细胞浸润,面神经横截面秽面神经管横截面积的比值明显变大;颞外段面神经出现神经髓鞘变薄、脱失。面神经麻痹鼠和无面神经麻痹鼠的部分神经组织中检测到HSV DNA。结论在面神经耳后支断端接种HSV-1可以引起小鼠暂时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于病毒逆行转运引起面神经炎,进而神经肿胀受压发生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见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探讨其与面瘫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以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诊断人院的患者共计157例按照病因及病情轻重分为Bell麻痹重症组60例,Bell麻痹轻症组19例,Hunt综合征组28例、颞骨骨折组28例,肿瘤性面瘫组22例。人院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颞骨骨折、Bell麻痹轻症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重症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08±0.90)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5),且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0~4.0g/L。结论病情严重的贝尔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由此产生的高凝状态将加重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保守治疗无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颢骨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轻症组水平正常,预示着纤维蛋白原检测可能在贝尔面瘫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建议作为Bell麻痹的临床必检项目,早期降纤及改善微循环可能是重症Bell麻痹患者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3.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要】目的建立Ⅰ型疱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e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 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 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问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l%)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侧20只(54.05%)。20只双侧面神经麻痹动物中,13只(65%)先出现右侧面神经麻痹,2只(10%)先出现左侧面神经麻痹,另外5只直接发生双侧面神经麻痹。37只面神经麻痹动物中,6只(16.22%)面神经麻痹自行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7.83d。结论HSV-1存在于脑干和大脑皮层面神经运动核放射区与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手术经过、面神经麻痹发生的时间、治疗用药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664例鼓室-乳突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在术后出现了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5%,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时间是术后5~14天,平均11天,面神经功能情况:HBⅣ级4例,Ⅲ级2例,Ⅱ级1例,6例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3例伴有耳周疼痛,3例有面部受冷风刺激史,3例进行了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阳性;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其中1例恢复正常,1月后5例恢复正常,余1例在2月后也恢复正常。结论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鼓室-乳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其发生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鼓室内填塞物刺激或鼓索神经牵拉肿胀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面瘫症状可在10天内得到明显改善,2月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例,其中明确诊断6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例、Machado-Jesoph病1例、双下颌骨骨折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1例、Vogt-小柳-原田病1例、Bell面神经麻痹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为可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Lyme病。脑脊液检查5例其中有阳性发现者4例。Lyme抗体检查6例中有阳性发现者1例;影像学检查5例中有阳性发现者2例;肌电图和瞬目反射检查7例,均为周围性损害。7例患者均应用激素和维生素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最长2个月,以House-Brackmann Ⅰ级为面神经麻痹完整治愈标准。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少见,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诊断失误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应该在临床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中面对这样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做细致的全身检查;同时应了解可能的原发病及其特点,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同时发生的双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年发生率10万人中约为15—30人。然而,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则极其少见。文献报导,BSFP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的0.3%~2%,与单侧面神经麻痹病因学分类不同之处在于BSFP很少归因于特发性或Bell面神经麻痹。BSFP病因复杂,明确甚为困难,病因分布广泛,从先天性发育不良到肿瘤、病毒感染到神经变性疾病,并且常为全身性疾病复合症状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复习文献,对BSFP常见病因、临床和听力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贝尔面瘫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尔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可出现病侧眼睑闭合不全,皱额、蹙眉均不能或不全,口角下垂,鼓腮漏气,耳周疼痛,味觉异常,听觉过敏,泪液减少等。近年来,关于贝尔面瘫治疗方法研究颇多,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有药物、手术、针灸、物理疗法及眼部护理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2年4月收治1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男,42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闭睑困难,口角向左偏斜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拟诊面神经麻痹、按贝尔面瘫治疗未见好转,无耳流脓及头痛眩晕史,听力正常。体检:右侧面神经麻痹,两耳外耳道正常,鼓膜标志正常无穿孔、两侧腮腺区无肿块,纯音测听检查两耳听力正常。CT检查右侧鼓室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接处有软组织增生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病因包括:贝尔面瘫5例,颞骨骨折20例,中耳乳突炎4例,内耳道面神经肿瘤3例,颅脑颌面手术损伤5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外科治疗方式。结果:H-B分级Ⅰ~Ⅱ级恢复率:贝尔面瘫80%,颞骨骨折80%,中耳乳突炎100%;内耳道面神经肿瘤术后1例由Ⅳ级改善至Ⅲ级,2例术后无明显变化;颅脑颌面手术损伤行面-舌吻合者4例由Ⅴ级改善至Ⅲ级3例,Ⅳ级1例,行瘢痕切除+面神经探查减压术者1例由Ⅴ级改善至Ⅳ级。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Mobius综合征由Von Graefe于1880年首先报道,德国神经学家Mobius于1888年报道了伴有两侧外展神经麻痹的先天性双侧面神经麻痹,并提出系由于颅神经发育不全所致,自此命名为Mobius综合征。我科最近就诊1例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Mobius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