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方法 :急诊 4 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给予纳络酮治疗的同时 ,配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纳络酮治疗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谷雨  周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78-237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在急性乙醇中毒(或称急性酒精中毒)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295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规范急救护理、补液、B族维生素等药物救治与监测.结果 除13例合并骨折患者及5例脑出血患者收入院继续治疗外,27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急诊科给予护理、救治后痊愈.结论 规范的急救护理在救治急性乙醇中毒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张香兰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1):859-860
目的 :探讨急性乙醇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 13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分别采用洗胃法通过洗胃清除毒物及应用纳洛酮拮抗剂静脉注射以解除中毒症状并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结果 :除 2例病情严重而住院治疗外 ,其他均经门诊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的急救方法 ,主要有洗胃法 ,但因洗胃有一定的危险性 ,故尽可能免用为宜。目前多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为主要的急救方法 ,且有见效快、治疗简便、副作用少等优点。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 ,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能尽快配合 ,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4.
梁燕 《淮海医药》2009,27(3):271-271
急性乙醇中毒是各院急诊科的常见病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纳洛酮在急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明显地提高了急性乙醇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08年5月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88例进行治疗观察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0年6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11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采用以纳洛酮为主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方法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洗胃、催吐护理,保暖护理,给药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9例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后,显效48例(60.76%),有效24例(30.38%),无效7例(8.86%),总有效率91.1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护理抢救,将中医和西医灵活结合起来,护理对策有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苏学斌 《成都医药》2003,29(1):49-50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方法:急诊4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给予纳络酮治疗的同时,配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总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纳络酮治疗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清乙醇浓度与纳洛酮治疗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乙醇浓度与纳洛酮治疗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5年8月1日收治的共1991例急性乙醇中毒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81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清乙醇浓度与纳洛酮治疗量、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程度与纳洛酮治疗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变量两两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乙醇浓度与纳洛酮治疗量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性(r=0.045,P>0.05)。而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程度与纳洛酮治疗量之间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性(r=0.3,P<0.01)。结论:急性乙醇中毒的纳洛酮治疗剂量与中毒的临床表现程度有直接的相关性,而与血清乙醇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地西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急诊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应用地西泮治疗的共158例,分肌肉注射组91例和静脉注射组67例,统计分析地西泮不同给药途经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肌肉注射组不良反应率为0%。静脉注射组有3例发生心跳骤停,2例发生误吸、呼吸骤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结论: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应用地西泮镇静治疗以肌肉注射为好,静脉注射地西泮有可能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5):1188-1190
目的:评价纳洛酮配合血液透析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解毒功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5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为77.36%(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意识复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血液透析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解毒疗效优于单用纳洛酮治疗,可加快患者意识复常和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的对象为8~48岁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按临床症状分期给与不同剂量的纳洛酮治疗,密切观察记录清醒时间。结果:1h内的清醒者48例,2h内清醒者60例。结论:纳洛酮有明显的催醒效果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络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1995年2月~1997年10月,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63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68例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17~48岁,平均28.3岁。常规方法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某院进行急救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急性乙醇中毒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乙醇中毒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来说,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急性乙醇中毒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临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5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常规组(27例)和常规治疗+纳洛酮治疗的治疗组(28例),分别观察、记录用药后到清醒时间,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应用纳洛酮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40 min,常规组平均清醒时间为226 min,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有显著的解毒催醒作用,有利于急性乙醇中毒的观察治疗,对于早期发现意外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伟 《中国乡村医药》2007,14(12):23-24
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2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我院治疗的急性乙醇中毒57例。其中,42例给予纳洛酮治疗(A组),15例患者因  相似文献   

17.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85例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85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 对照组(P<0.01).结论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用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10例接受治疗的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患者,对其临床急救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0例患者实施相应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中毒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平均治疗时间为(9.25±2.54)d,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急性甲醇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时要把握治疗时机,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可最大程度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尽快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谷胱甘肽组 (治疗组 ) 2 8例及促进乙醇氧化组 (对照组 ) 2 2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温水洗胃 ,并给予利尿、胃肠黏膜保护剂及静脉补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为 (75 .8± 0 .5 )min ;对照组为 (132 .8± 0 .6 )min。给药后 1h清醒情况 (例数 ) :治疗组 2 5例 (89.2 9% ) ,对照组 7例 (31.82 % )。结论 :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促进乙醇氧化疗法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急性乙醇中毒并发脑出血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急性乙醇中毒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2例急性乙醇中毒者有22例并发脑出血,死亡4例,好转18例。结论在临床救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应注意并发脑出血可能,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