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涂勤  刘莉  何雯  夏朝晖  陈艾  龙敏 《中国药房》2012,(2):136-138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一剂抗生素预防用药的疗效,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符合剖宫产指征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试验组仅术中钳夹脐带后于30min内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g1次;对照组依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用药。比较2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生素费用。结果: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未联合用药,对照组联合应用率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抗生素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一剂抗生素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奇数组:A组(围手术期用药组);偶数组:B组(传统术后用药组)。A组50例,选用头孢噻肟钠与替硝唑,于手术前30m 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B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 替硝唑静脉滴注5d。结果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燕萍 《海峡药学》2013,25(1):219-2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各150例预防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组(研究组)胎头娩出断脐后即单次静脉冲击给抗生素1次,术后12h内重复给药1次,术后共预防性用药24~48h。术后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结果两组在术后体温、术后2d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术后西药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优于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奇数组:A组100例(围手术期用药组);偶数组:B组100例(传统术后用药组)。两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经济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3组.A组50例,选用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前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B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用药3天;C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全身用药5天.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合理、低成本的理想方法.术后全身用药5d较用药3d对预防感染无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相似文献   

8.
陈来凤  孔卫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70-1671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预防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成本、伤口感染率、术后退热时间、术后血象变化、术后最高体温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成本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50~200元;两组术后退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3,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25,0.951,均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76,P>0.05).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 ,根据预防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 3组 :A组 (围手术期用药组 ) 2 1例 ,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 ,于手术前 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 ,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 ;B组 (手术期及术后用药组 ) 2 4例 ,术中甲硝唑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 ,术后头孢噻肟钠用药 3d ;C组 (传统术后用药组 )2 0例 ,术后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全身用药 5d。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病率、腹部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 ,且剂量小、疗程短 ,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单次预防性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手术后对产妇给予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3~7d。分析比较2组术后治愈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术后治愈率均为100%。试验组术后退热时间为(39±8)h快于对照组的(63±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31±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2±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少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6例,Ⅰ组剖宫产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2异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Ⅱ组术前不用任何抗生素,术后用药方法同Ⅰ组。Ⅲ组用药方法同Ⅱ组,时间为5do观察3组术后体温变化、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及切Ⅵ感染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后病率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体温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短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0例围手术期感染用药与传统术后用药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明显优于传统术后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提倡围手术期用药,减少了切口感染,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王春蕾  唐龙英  陆国椿 《中国药房》2012,(22):2073-2074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的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2所医院170例剖宫产者采用2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2011年摩洛哥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85例设为Ⅰ组,产妇在术中断脐后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2.0g,术后氨苄青霉素1.0g,q6h,给药4次;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产科85例设为Ⅱ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头孢唑林1.0g,术后头孢唑林1.0g,q12h,持续3d。比较2组术后发热、产褥病率、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Ⅰ组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预防感染效果与Ⅱ组相同。结论:Ⅰ组方案优于Ⅱ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将60例选择性剖宫产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术前一次性应用头孢唑啉,B组30例,术后3d常规应用头孢唑啉,观察手术前后生殖道菌群变化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两组手术前后血白细胞平均计数,细菌培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人均抗生素用量A组2g,B组12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和抗生素会影响阴道菌群,剖宫产术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8年和2003年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各7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用药,并对预防感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不同用药后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倡围手术期用药,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熟悉周式剖宫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其术式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总结某院1999年08月~2008年09月应用周式剖宫产术终止妊娠427例(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该院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患者496例(对照组),行两组围生儿结局、两组产妇围术期间及产褥期情况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切口延裂、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但两组产妇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无明星差异。结论:周式剖宫产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低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