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86例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分析,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期类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在经伊马替尼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o R)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期患者59均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4例未实现;慢性期患者中,低危组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缓解率上均明显优于中、高危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伊马替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3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分成3组:A组6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B组31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C组28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治疗18个月后,分析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百分率(CCyR)、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MMR)。结果 A组治疗3,6,12,18个月后CCyR、CHR和MMR都呈现出上升趋势。B和C组治疗12,18个月时,CCyR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MMR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CHR在各时间节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随访期间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伊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能更快的在患者体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且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3.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bcr-abl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ph ALL患者12例,应用VDCP或VDCL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12例ph ALL完全缓解(CR)9例。总CR率75%。无治疗相关死亡。9例CR患者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期11(7~19)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ALL,CR率较常规化疗诱导治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和耐药情况,研究改善伊马替尼耐药的方法。方法:32例Ph阳性进展期CML病人,其中加速期12例,急变期20例,每日口服伊马替尼600或800mg,持续3~9mo。结果:CML加速期病人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和83%,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25%,持续完全血液学缓解病例占25%。CML急变期各类型病人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和55%,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15%,持续完全血液学缓解病例占10%。CML急变期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分别为45%和20%,联合化疗与暂停伊马替尼对继发耐药可暂时改善其耐药性,但药物有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伊马替尼对初治或复治的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人均有效,可作为非移植CML治疗的标准一线方案,伊马替尼治疗CML急变期的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率较高,联合化疗和暂停伊马替尼可暂时改善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时间为(4.1±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9±2.2)个月,且持续时间为(16.7±1.9)个月,对照组为(14.4±2.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率为80.0%(16/20),对照组为35.0%(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4/20),低于对照组的35.0%(7/20,P<0.05).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永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08-2809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期间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 10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行伊马替尼治疗,观察患者的遗传学疗效及分子生物学疗效,并检测治疗期间患者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分析其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获得遗传学缓解组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谷浓度为( 1659.64±129.67) μg/L,显著高于未获得组的(794.51±93.62) μg/L(t =9.38,P<0.0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组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谷浓度为(1618.46±141.32)μg/L,显著高于未获得组的(904.78±80.77) μg/L(t=11.25,P<0.05).治疗期间患者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遗传学疗效、分子生物学疗效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P <0.05)及0.266(P <0.05).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期间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监测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对判断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应用伊马替尼联合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或VDC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强的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等症状完全缓解后,还要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已达到巩固和强化治疗的效果。结果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后,20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4例;未缓解2例。20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过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其中3例出现骨髓抑制,4例不同程度地出现感染,对症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都可以缓解,并且没有出现严重性出血,更无死亡。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对20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 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初诊Ph阳性成人ALL 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15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组给予单纯化疗,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达沙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记录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化疗组,缓解时间短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ALL缓解率高,维持时间长,患者远期生存率高,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尼罗替尼已证实在新诊断慢性期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比伊马替尼有更好的疗效。我们在这些患者中比较并评价尼罗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这项随机化、多中心、开放的3期研究中,846名患者来自于过去六个月内被诊断为慢性期ph染色体阳性的CML。我们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据表、区组分组和以Sokal评分为依据的分层方法将患者按1:1:1比例分别接受尼罗替尼(剂量每天2次,300mg或400mg)、或者伊马替尼(剂量每天1次400mg),以口服的方式予药。主要终点指标是12个月时依据国际评分(BCR-ABLIS)0.1%的BCR-ABL转录水平的重要分子反应率或外周血的实时量化PCR。该项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项目编号为NCT00471497。结果 24个月时,尼罗替尼组的重要分子反应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201例(71%)尼罗替尼300mg组,187例(67%)尼罗替尼400mg组,124例(44%)伊马替尼组;两种比较P<0.0001]。尼罗替尼组任意时刻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的比例(定义为BCR-ABLIS水平减少值≤0.0032%)也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74例(26%)尼罗替尼300mg组,59例(21%)尼罗替尼400mg组,29例(10%)伊马替尼组;分别P<0.0001和P=0.0004]。加速期或爆发期时,伊马替尼组比尼罗替尼组在克隆进化方面进展更显著(尼罗替尼300mg组2例,尼罗替尼400mg组5例,伊马替尼组17例;分别P=0.0003和P=0.0089)。24个月时,所有组的生存率基本一致,但是两尼罗替尼组的CML相关死亡数比伊马替尼组更少(尼罗替尼300mg组5例,尼罗替尼400mg组3例,伊马替尼组10例)。总的来说,仅有3或4级的非血液病性不良反应在至少2.5%的患者身上表现,分别为头痛[8例(3%)尼罗替尼300mg组,4例(1%)尼罗替尼400mg组,2例(<1%)伊马替尼组]和皮疹[2例(<1%)尼罗替尼300mg组,7例(3%)尼罗替尼400mg组,5例(2%)伊马替尼组]。伊马替尼组的3或4级粒细胞减少症比任意尼罗替尼组更普遍[33例(12%)尼罗替尼300mg组,30例(11%)尼罗替尼400mg组,59例(21%)伊马替尼组]。在研究开展的第二年中报告了另外8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尼罗替尼300mg组4例,尼罗替尼400mg组3例,伊马替尼组1例)。讨论尼罗替尼继续在新诊断慢性期CML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些结果支持尼罗替尼可作为新诊断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600 mg/d,1次/d,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20 mg/m2,6 h滴完,1次/d,每月持续输注10 d,若白细胞(WBC)2.03109/L停止输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率、外周血象变化、ABL1激酶突变率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主要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35.70%、85.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6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完全消失时间和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BL1基因突变率为21.42%,对照组患者突变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14%、4.76%、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14.28%、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能够有效提高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降低ABL1激酶突变率,降低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且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8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采用伊马替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非Abl-T315I突变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自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非T315I突变进展期CML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持续滴注7~11 d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月治疗1个周期,直至血液学指标缓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遗传学变化和血液学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指标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遗传细胞学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的毒性小,对CML患者而言长期使用对血液学毒副作用较小,同时能够提升CML患者个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及进展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IM治疗的60例C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为进展期患者,30例为CP患者。结果进展期患者DA化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4例,总有效率20%;行IM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11例,总有效率63.3%,两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30例CP患者行IM治疗后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0例,未缓解4例,总有效率86.7%,进展期及CP组IM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5);进展期患者中McyR及CmoR的患者分别为10例(33.3%)和6例(20%);CP组分别为26例(86.7%)和24例(80%);CP患者IM治疗后遗传学疗效较进展期好。结论 IM是各期CML的理想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血液学毒性是其主要副作用,其余反应较轻,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朱晓峰  蔡晓燕 《安徽医药》2015,19(10):1993-1996
目的: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观察74例 CML 慢性期患者,IM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600)mg·d -1,评估其临床疗效,总生存时间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对相关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0(6~72)个月,累积达到血液学缓解(CHR)为98.6%,血液学中位缓解时间1(1~3)月;63例(85.1%)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中位达 MCyR 时间为9(5~24)个月;53例(71.6%)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41例(55.4%)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6例(8.1%)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初治组及复治组应用 IM治疗后 CHR 及 MCy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CCyR 及 MM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6);由 EUTOS 评分区分的低危组与高危组应用 IM治疗后 C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MCyR、CCyR 及 MM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0);其中初治组与复治组及 EUTOS 评分低危组与高危组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 PF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021和0.004)。结论IM用于 CML 慢性期患者治疗可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 CML 确诊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IM治疗前时间大于6个月或EUTOS 评分高危组可影响 IM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Ph+ALL患者及31例慢粒急淋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Ph+ALL与慢粒急淋变有以下区别:①慢粒急淋变肝脾肿大发生率(80.65%)比Ph+ALL(14.28%)高(P<0.05);②起病时慢粒急淋变外周血白细胞数比Ph+ALL高(P<0.05);③Ph+ALL完全缓解率(76.19%)比慢粒急淋变(48.39%)高(P<0.05)。Ph+ALL的中位生存期为(10.76±6.91)个月,而慢粒急淋变的中位生存期为(7.06±6.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粒急淋变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持续存在,Ph+ALL患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LL与慢粒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6.
林友 《黑龙江医药》2010,23(6):962-964
目的:观察格列卫治疗对干扰素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慢性期CML给予格列卫400mg/d口服,30d为一疗程,同时以同期住院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CML患者为对照,观察格列卫对CML患者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有4例(26.7%)获得CHR;3例(20%)获得PHR;3例(20%)缓解后复发;5例(33.3%)无缓解。15例患者中3例(20%)获得遗传学完全缓解;4例(26.7%)获主要遗传学缓解,其中1例(6.7%)在3个月后复发。15例CML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3个月的总生存率为98%,随访中位数时间12个月的总生存率4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格列卫对传统药物治疗失败的慢粒患者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