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植入颈动脉支架,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年龄(66±6.8)岁,男41例(85.4%,41/48),靶病变1处/例,病变长度(22.5±10.3)mm,狭窄程度88.5%±9.9%。手术成功率100%,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1枚/例,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1个/例,支架直径(7.3±2.4)mm,长度(36.0±5.5)mm,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5.6%±4.5%。术中11例(22.9%,11/48)出现心率减慢,于术中给予1 mg阿托品静脉注射,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2例(4.2%,2/48)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经治疗24 h后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2±15.5)个月,随访率93.8%(45/48),2例(4.4%,2/48)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癌,1例死于缺血性脑卒中,4例(8.9%,4/48)患者仍有头晕发作,3例(6.7%,3/48)偶有肢体麻木,无严重脑缺血发作,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术后6~12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无颈动脉、椎动脉及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率高,长期临床随访患者仍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朱在卿  许贵刚  刘洋  程刚 《山东医药》2011,51(34):96-97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术中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结果本组成功置入支架86个,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75%±12%降至术后的7%±8%。在支架释放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5例,出现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脑保护伞释放、撤回均成功。患者术中无TIA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术后7~10d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TIA或脑卒中复发,DSA复查未见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5年住院的58例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在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行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成功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的成功率为98%;59处颈动脉狭窄病变共置入61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3±19.6)%减少到术后的(6.2±1.3)%。颈动脉狭窄处直径由术前(1.3±0.9)mm增加到(5.2±1.1)mm;平均住院2.5天;1例患者术中发生小卒中。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发生小卒中;无大卒中及无死亡发生。结论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及在其下进行的经皮颈动脉支架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能够有效减少近、远期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远端保护装置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首先将远端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保护装置滤网内捕获的斑块组织碎片。结果26例患者行远端滤网保护下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回收的保护装置中有14个(54%)发现滤网中有斑块碎片组织和血栓颗粒,无死亡及急性栓塞事件发生,但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1~6d经磁共振检查发现了新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灶,26例患者在出院后临床随访期内未发生严重脑缺血事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术中常规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 )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6例的CTA影像资料,并与其中(14例)该患者术前颈动脉CTA对比。结果32支颈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清晰显示且血管壁均存在不同程度钙化斑,支架植入处狭窄程度与术前(14例)相比改善分别为35%~92%,同时发现另侧管腔新发生狭窄1例。结论 CT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是一种既无创、方便快捷又经济、还能360°观察的有效手段,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证实,狭窄率≥70%。在脑保护装置的保护下,向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植入支架,然后计算残余的狭窄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支架植入,术中血压下降7例,心动过缓9例,8例出现血管痉挛,2例有栓塞事件,无死亡病例;治疗前后狭窄动脉血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星期出院,术后跟踪随访5~13个月,未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血管正常。结论在脑保护装置保护下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以明显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宋存峰  秦伟  焦力群  朱风水 《山东医药》2010,50(44):100-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中应用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颈动脉自膨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残余狭窄〈30%,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1例急性血管形成。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支架远端再狭窄。结论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69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率均〉70%,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颈动脉剥脱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另--N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并均采用预扩张,预扩张后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了微栓子栓塞,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显示狭窄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中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时,12例应用脑保护装置(滤网型),16例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释放31枚自膨式支架。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1次(6.2%),无一例后扩;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4次(33.3%),后扩6次(50%)。CAS治疗中,7例(25.0%)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2例(16.7%)肉眼可见组织碎片。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在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无神经并发症;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围手术期发生1例(6.3%)脑梗死,随访期发生1例(6.3%)脑梗死。结论:脑保护装置的使用有助于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保护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次全闭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球囊预扩张后远端滤器保护下、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次全闭塞32例资料。结果 31例小球囊预扩张后成功植入支架,1例失败。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发生。术后血压、心率改变10例,多在48 h内恢复正常。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6年,随访期间仅1例半年内再次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支架内再狭窄,予支架内球囊扩张治疗后2年无症状复发。结论小球囊预扩张后远端滤器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次全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广泛的临床运用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AS的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患者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回收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脑保护伞均一次性顺利通过狭窄段放置到位成功释放;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平均狭窄程度从(83.0±6.7)%降至(13.0±6.1)%;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有26个发现脱落的组织碎片;围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症状性脑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37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死亡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对高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体会.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对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颅内血管造影,采用远端脑保护装置,在狭窄的颈动脉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采用NASCET法计算狭窄率,颈动脉70%~95%狭窄患者19例,95%以上狭窄3例,均完全覆盖粥样斑块,残余狭窄<30%,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是一种预防脑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出现栓塞、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符合NASCET纳入标准的高危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不符合NASCET纳入标准的高危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2~76岁(平均69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所有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70%(NA-SCET标准),其中-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伴对侧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栓子保护装置,均采用预扩张和自膨式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患者并发微栓子栓塞.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狭窄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同侧缺血性卒中和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治疗外科手术高危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CAS时应用保护装置,先将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CAS;并对手术过程、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颈动脉造影证实,残余狭窄率〈30%,术后第10天死亡1例;术后1 a均未发生TIA、再卒中及死亡。结论在保护装置下采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掌握其适应证及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术后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回收的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结果在43例患者中,脑保护装置及颈动脉支架均放置到位,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82.8±6.5)%降低至(12.4±5.9)%,支架置入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发现27个有脱落的组织碎片,患者术后缺血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卒中,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颈动脉超声复查未见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结论脑保护装置下,对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共32个严重颈动脉狭窄病变)行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包括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56岁,其中13例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病史。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将支架置入并覆盖颈动脉病变,部分采用远端脑保护装置;在术后均做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选择性颈动脉造影示32个靶病变均有>70%的狭窄,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2个,球囊扩张式支架1个,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21例,使用成功率为95%,在回收的滤网中均发现脱落碎片;4例患者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顺利完成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患者在术中分别出现靶病变对侧颅内出血和术后急性肺水肿,3d后死亡。在临床随访观察期间,患者均无脑卒中发生,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支架置入段再狭窄。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也是综合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的新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术中使用MoMa脑保护装置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5月,对6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并使用MoMa脑保护装置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改善,NIHSS评分较术前提高1-2分.②保护装置的滤网中均可见捕获的小斑块,无一例患者发生栓子脱落事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均得到改善(残余狭窄率均〈30%).③术后3d及3个月复查头部MRI,均未发现新发的缺血病灶.有1例在使用Moma脑保护装置过程中,血液从颈外动脉逆流而加用远端脑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积极治疗后好转.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颈部血管彩超均未发现再狭窄.结论 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行支架置人术时,使用MoMa脑保护装置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尚需大样本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方法42例患者运用套管技术、保护伞技术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结果所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剩余狭窄率均小于30%;术后随访,并颈部X线、超声波检查及部分血管造影随访,1例再狭窄,其余支架形态好,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6例,其中332例(观察组)冠状动脉DES植入术后予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324例(对照组)仅行DES植入术,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血管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植入DES数量、支架植入后管腔狭窄程度、术中并发症比较,P均〉0.05。对照组支架植入后管腔最小直径为(2.74±0.32)mm、绝对内径获得为(2.25±0.40)mm,观察组分别为(3.13±0.34)、(2.63±0.47)mm,P均〈0.05;对照组术后随访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4%、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85%,观察组分别为0.30%、0.30%,P均〈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6.10%、支架最小内径为(2.37±0.38)mm、支架绝对内径丢失为(0.38±0.19)mm、管腔狭窄程度为18.70%±9.28%,观察组分别为2.41%、2.28%、(2.78±0.42)mm、(0.23±0.13)mm、13.50%±8.6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DES植入术后行球囊高压后扩张治疗可明显减轻管腔狭窄、减少绝对内径丢失,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