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及溶栓后1周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SⅠ>0.1 mV者15例次(53.57%),SⅠ QⅢTⅢ型10例次(35.71%),QⅢTⅢ型3例次(10.71%),TⅢ倒置16例次(57.14%),Tv1-v2倒置15例次(53.57%),Tv1.v3倒置11例次(39.29%),Tv1-v4倒置8例次(28.57%),Tv1-v5倒置3例次(10.71%),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完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次;(2)溶栓后1周心电图的变化:SⅠ变浅,QPS电轴左移,QⅢ减少或消失;Tv1-v2倒置加深或直立变倒置7例,电轴右偏和完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3例次;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型、顺钟向转位、avR终末R波等指标阳性率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动态观察心电图典型、不典型轻微改变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一定的帮助.有效溶栓治疗后,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治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及溶栓后1周的心电图变化。结果入院时S1〉0.1mV者32例次(84.21%),S1QⅢTⅢ型23例次(60.53%)。QⅢTⅢ型21例次(55.26%),TⅢ倒置29例次(76.32%),Tv1-v3倒置26例次(68.42%),Tv1-v3倒置19例次(50.0%),Tv1-v4倒置15例次(39.47%),Tv1-v5R倒置4例次(10.53%)。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次。Sv1-vm粗钝、挫折17例次(44.74%)。溶栓后1周S1〉0.1mV、S1QⅢTⅢ型、QⅢTⅢ型、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及aVR终末R波等指标阳性率均有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溶栓后胸导联T波倒置较溶栓前大多加深。结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则有助于诊断急性肺栓塞。有效溶栓治疗后胸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心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结果窦性心动过速5例占17%,ST-T改变4例占14%,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7%,SⅠQⅢTⅢ征4例占14%,心房颤动2例占7%,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7%,室性期前收缩1例占3%,电轴右偏3例占11%,肢导低电压2例占7%,顺钟向转位1例占3%,肺型P波2例占7%。结论急性PE时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应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其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肺血栓栓塞诊断的技术手段.方法 分析某医院于2010年~2012年7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病患的临床资料.对其入院时心电图表现以及溶栓抗凝治疗之后15天的心电图进行对比.结果 (1)入院时,窦性心动过速62例;右速支传导阻滞21例;典型S1QⅢTⅢ27例,QⅢTⅢ64例;QⅢ69例;SVI-v5R挫折粗钝56例;Tv1-v2倒置68例,Tv1_v3倒置53例;Tvl-v4倒置54例,Tv1-v5倒置36例,Tv1-v6倒置20例.(2)溶栓之后心电图变化:窦性心动过速消失45例;右速支传导阻滞消失15例;典型S1变浅,QⅢ消失或减小,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47例;SVI-v5R挫折粗钝消失15例;胸前导联T波变浅或者直立20例;T波倒置加深或直立变倒置23例.(3)出院前心电图变化:心动过速消失,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变浅或直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结论 急性肺血栓栓塞心电图表现虽然具有非特异性且呈现出多种变化,但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可以为临床提供最早、最快的诊断资料,而将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与与对病患进行动态的临床以及其临床症状紧密结合,则是对病患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2)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其心电图特征,提高心电图诊断肺栓塞水平。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56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正常5例,异常51例。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心电图动态改变46例(82.1%)、V1~V4导联(至少两个导联)T波改变21例(37.5%)、窦性心动过速18例(32.1%)、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6.1%)以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显著顺钟转、SⅠQⅢTⅢ、右偏电轴、QⅢTⅢ、SⅠ图形(≥0.15 mv)、QⅢ图形、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QRS波低电压、a VR导联R波电压增高等,患者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正确掌握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规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正常心电图4例次(9.3%),窦性心律38例次(88.4%),心房纤颤5例次(11.6%),SIQⅡTⅢ16例次(37.2%),Tv1-v2倒置5例次(11.6%),Tv1-v3倒置3例次(6.98%),Tv1-v4倒置2例次(4.7%),TⅡ、Ⅲ、aVF倒置1例次(2.3%),TⅢ、aVF倒置4例次(9.3%),STv1-v3压低9例次(20.9%),STv1-v2上抬3例次(6.98%),V1-2呈QS型1例次(2.3%),右心室肥厚5例次(11.6%),肺型P波4例次(9.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次(11.6%),室性早搏2例次(4.7%),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次(2.3%),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次(9.3%),窦性心动过速5例次(11.6%)。结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明显,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入选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33~76岁,平均(52.3±11.2)岁。对比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包括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胸前导联T波倒置、a VR导联R波振幅增高、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Ⅰ导联S波Ⅲ导联Q波T波)、SⅠQⅢ(Ⅰ导联S波Ⅲ导联Q波)、SⅠ(Ⅰ导联S波)、Tv1~v5倒置。结果与溶栓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后电轴右偏、SⅠQⅢTⅢ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减少,为23.1%vs.9.2%、53.8%vs.27.7%、49.2%vs.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住院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RavR0.06 m V、Ⅰ导联出现S波(0.1 m V)、Ⅲ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倒置、Ⅰ导联出现S波和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倒置、V1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T波倒置、V1~V3导联T波倒置、V1~V5导联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顺时针转位及肺型P波的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具有多变性,但仍有一些特征可循,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54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52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早搏38例,TV1~TV3同时出现倒置17例,出现 SⅠQⅢTⅢ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电图改变,掌握心电图变化特点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3例,心电图异常15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例(38.89%),SⅠQⅢTⅢ征5例(27.78%),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27.78%),额面电轴右偏4例(16.67%),顺钟向转位3例(16.67%),ST段改变11例(61.11%),T波倒置11例(61.11%),肺型P波2例(11.11%),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7例(38.89%),房性心律失常4例(22.22%)。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中表现为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但有许多征象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尤其应结合临床注意观察心电图动态改变,有助于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20例犬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心电图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例犬急性肺栓塞(PE)模型溶栓前后心电图改变及意义。方法建立20例犬急性PE动物模型后,在急性期及溶栓后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表现。结果 20例急性期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100%);V1导联T波倒置18例(占90%);V1~V2导联T波倒置17例(占85%);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13例(占65%);SⅠ〉0.1mV 11例(占55%);TⅢ倒置9例(占45%);QⅢTⅢ8例(占40%);SⅠQⅢTⅢ5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3例(占15%);V1~V4导联T波倒置3例(占15%);电轴右偏(〉+90°)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2例(占10%);V1~V5导联T波倒置2例(占10%);V1~V6导联T波倒置1例(占5%);肺型P波1例(占5%)。溶栓后20例中,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消失28例(占85%);胸导联T波倒置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倒置18例(占90%);SⅠ变浅或消失10例(占50%);QⅢTⅢ消失8例(占40%);TⅢ倒置消失7例(占30%);SⅠQⅢTⅢ消失5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消失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RBBB消失2例(占10%);电轴右偏(〉+90°)消失2例(占10%);肺型P波消失1例(占5%)。结论急性PE心电图表现是非特异性、非诊断性和有价值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急性PE诊断。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诊断与对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回顾性分析 1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的心电图变化。研究显示 :①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即可出现sⅠqⅢ 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②TⅢ 及TV1 ~V3倒置往往在发病 1~ 2h后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出现 ,依次为TV1 →TV2 →TV3→TV4 ,倒置的深度TV1 →TV2 →TV3→TV4 ;经适当的治疗 ,随病情好转 ,上述导联倒置T波恢复的顺序则相反 ;③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 ,下列心电图变化是病情缓解或肺动脉开通的征象 :a .窦性心动过速消失 ;b .Ⅰ和V5~V6导联的s波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c.V1~V3 (V4)导联T波倒置加深 ;d .右束支阻滞消失 ;e .TⅢ 、qⅢ 及rⅢ 的变化则呈双向性 ,当肺栓塞发病后数小时至 3天内即溶栓者溶栓后rⅢ 递减、qⅢ 进行性加深增宽、TⅢ 倒置进行性加深 ;反之 ,肺栓塞发病一周后进行溶栓者溶栓后qⅢ 明显缩小、TⅢ 由倒置很快变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呈一过性及多变性 ,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有助于诊断及对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患者的少见心电图图形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归纳几种少见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21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中:①出现J波者16例,其中2例J波与T波融合且振幅逐波交替;②QTc间期改变者44例,其中延长者25例,缩短者19例;③出现(类)右束支阻滞者23例,其中14例持续存在,9例为一过性出现;④出现各种等位性Q波者106例,其中9例表现为新出现的s波。结论心肌缺血可表现为J波出现,QTc间期的改变、(类)右束支阻滞、s波型等位性Q波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患者的年龄分布与心电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2008年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A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AF患者中60岁以上119例(86.2%),多集中在70~79岁(49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心室内单束支或多束支传导阻滞34例(24.6%),其中伴有单束支传导阻滞的22例(15.9%),以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常见。双柬支以上传导阻滞(包括左柬支、右柬支及其分支)12例(8.7%),心室肥厚18例(13.1%),ST—T改变37例(26.8%),不伴随其他体表心电图改变的AF14例(10.1%),多分布在60岁以下10例(7.2%)。结论AF患病率呈现老龄化趋势,年龄增加伴随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从而促进AF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5.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心电图记录到Epsilon波12例,QRS时间(V1+V2+V3)/(V4+V5+V6)≥1.2共15例,终末激动时间延长17例,出现QRS波群碎裂23例,可见异常Q波8例,V1~V3T波倒置且不存在束支传导阻滞1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28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结论Epsilon波、QRS时间(V1+V2+V3)/(V4+V5+V6)≥1.2、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及QRS波群碎裂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不同危险分层与心电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根据危险分层进行分组。其中,低危组35例,中危组30例,高危组25例。均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观察指标为心率、P波、QRS波群、T波、ST段变化,动态心电图观察指标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结果高危组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SⅠQⅢTⅢ、ⅢST段抬高、V1ST段抬高、V1~V4T波倒置发生率均高于低危组,高危组ⅢST段抬高、V1ST段抬高、V1~V4T波倒置发生率高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低于中、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阳性率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时心电图改变与危险分层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我院经肺动脉造影(CT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120例,其中低危34例,中危70例,高危16例,根据危险分层及临床治疗需要分为中高风险组86例,低风险组34例。分析两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结果 中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性别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显示:中高风险与低风险组间比较,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31例(36.05%)、3例(8.82%),房性心律失常13例(15.12%),肺性P波1例(1.16%),电轴右偏9例(10.47%)、3例(8.82%),右束支阻滞11例(12.79%)、3例(8.82%),S_ⅠQ_ⅢT_Ⅲ 24例(27.91%),肢体导联低电压7例(8.14%),胸前导联T波倒置15例(17.44%)。中高风险组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风险组显著升高(P<0.05);心脏超声:中高风险与低风险组间比较,右房内径(38.34±6.52、32.44±4.31)mm,右室内径(21.66±4.35、...  相似文献   

18.
A number of changes occur in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pulmonary embolis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newly emerged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as a manifestation of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overload.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ent of obstruction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the appearance of RBBB is established through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ECG. Fifty cases of dissectionally proven pulmonary embolism are observed, in 20 of which massive trunk obstruction had taken place, and in the remaining 30 peripheral embolism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was established. With 80% of the trunk embolism patients (16 cases), a newly emerged RBBB was detected in their ECG, and with the remaining 20% (4 cases), ST-segment depression and T-wave inversion in leads V(1)-V(4)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right axis deviation. S(1)Q(3)T(3) syndrome was detected among 60% (12 cases) of trunk embolism patients. In none of the peripheral embolism cases was RBBB in the ECG registered. Thus, its appearance on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ECG of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is a significant sign of the probability of massive obstruction of the main pulmonary trunk.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VSD)堵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均经左室造影证实为VSD者接受堵闭术治疗,并选手术前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在堵闭术中及术后3~5d予实时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据此及时对应治疗甚至终止手术。随后跟踪随访心电情况1年。结果 65例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3例,发生率20%。其中6例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AVB)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2例、CLBBB并三度AVB 1例、室性心动过速(VT)1例。评估术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后放弃堵闭。另7例心律失常中5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或一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CRBBB),于堵闭器释放后均自行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三度AVB伴短阵VT或ICLBBB,及时应用激素治疗2~3d后心律失常消失。跟踪随访期未见异常。结论在VSD堵闭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实时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