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前接受减黄治疗16例,加行空肠造瘘术18例;术后病检胰头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2例,壶腹周围癌10例,慢性胰腺炎5例,胆总管下段腺瘤2例,十二指肠管状腺瘤1例;术后胰漏3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瘫4例,术口裂开1例;统计学分析提示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空肠造瘘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P〈0.05);合并糖尿病者术后胃瘫高发(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完善处理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至关重要;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附加空肠造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瘫.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后胃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胃瘫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无有效治疗方法,给病人的身心和经济都造成很大的负担。国内外的胰腺外科医生也在积极提高手术方式以降低这种令人痛心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可能病因及目前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晕的并发症是胰瘘,死亡率高,本文报告20例采用胰胃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病例,其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癌4例。治疗效果:20例,除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余下18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胰瘘。现就本组资料结合文献对此种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此法安全简单,能够预防胰瘘的发生,且井发症较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结论胰十二指肠术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分为轻度胃瘫和重度胃瘫,多数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属多因素致病。预防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术中操作要轻柔,遵循微创原则,术后加强营养及控制感染。治疗术后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胰胃吻合术式在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例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重建消化道的病例资料。术后通过监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判断胰瘘的发生。结果术后10例患者均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胰瘘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提高老年胰头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梗阻性黄疽。术前B超、CT检查结果主要为胰头占位;胰头增大,变形;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双管征等。主要的伴发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疾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全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16.67%),肿瘤未切除而行姑息性手术者15例(83.33%)。治愈或好转出院17例,死亡1例。结论 B超、Cr联合检查对确立诊断及指导外科治疗有重要意义。老年胰头癌患者伴发疾病多、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少。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探讨运用肠内营养对预防和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 1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56例患者治疗过程的分析,比较联合肠内营养与全肠外 营养对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胃瘫发生后的恢复时间。结果 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全肠 外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为45%,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 96±33d;全肠外营养组胃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42±45d,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 合肠内营养可能较全静脉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39-14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78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共7例患者出现胃瘫,通过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时,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电解质紊乱和给予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胰头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壶腹周围癌等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手术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手术复杂且创伤大,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护理及其重要.2008年8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忠者,通过术后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1935年W 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9~72岁。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0例,胰体部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1 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91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930例)。比较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显著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4.4%(P < 0.01);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恢复时间为(9.6±3.3)d,显著短于全肠外营养组的(24.2±4.5)d(P < 0.01)。结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对胰头癌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在该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的人群中,胰头癌患者23例采用胃窗超声造影来诊断,随机抽取采用CT来诊断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数据比较可知,为23例胃窗超声造影诊断的符合率为86.9%;23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91.3%;胃窗超声造影、CT两者对胰头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胰周血管侵犯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方面,表明胃窗超声造影要明显优于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对于胰头癌的诊断和应用价值就达到了很好效果,值得被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全福顺 《吉林医学》2009,30(22):2911-2911
胰头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胰头癌约占70%~8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于2004年4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胰头癌13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除1例发生并发症外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亚东 《中外医疗》2013,32(6):101-101,10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该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以胰头癌36例为A组,壶腹部癌3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对壶腹部癌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温桂芬  沈艳 《海南医学》2012,23(15):148-14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析发现术后使用镇痛泵、吻合口炎症水肿、胆汁胰液返流、血糖过高、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少镇痛泵的使用,有效的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物的应用、肠外及肠内营养的支持、控制血糖、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有助于减少胃瘫的发生或促进胃瘫发生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胰头癌患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方法:采用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治疗一例胰头癌浸润门静脉的患,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胰头癌浸润门静脉而无转移时,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门静脉重建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7.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的大型手术,消化道重建后胰瘘是其最重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胰瘘的发生是胰腺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1994年以来,我科在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用胃胰吻合来重建消化道,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临床应用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8.
陈颖  胡丹红  郑子越 《海南医学》2023,(19):2788-2791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者与非胃瘫者人口学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23例,胃瘫发生率为19.49%,平均胃瘫发生时间为(10.74±3.22) d;胃瘫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无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者与非胃瘫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保留幽门的术式、术中出血量≥500 m L、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术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胰头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切除术仍是治疗胰头癌的一个主要方法.手术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并发症发生率亦可下降到25%左右[1].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外科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效果.但无论采取何种术式,术中对胰腺及周围血管的处理仍是胰头癌手术治疗的关键,笔者现就胰头癌手术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的2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综合征分为观察组47例(发生胃瘫综合征)和对照组174例(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腹腔感染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