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痿证是指以四肢筋脉弛缓、肌肉痿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不能随意运动的病症。可见于西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张虹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张虹教授对于痿证的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扶阳通督两方面总结张虹教授治疗痿证的临证思路。张虹教授通过多年对于痿证的临床临证治疗,基于五脏虚损均可致痿的病因病机,提出在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病因基础上治以“扶阳通督”。扶阳、通督均重在补虚,使机体虚弱得补,气血得充则四肢得养,关节得利则痿废得健。张虹教授临床中在常规选穴针刺基础上,常采取华佗夹脊穴盘龙刺扶阳通督、循古重阳明,临证细酌斟、重灸扶正通络。临床疗效甚佳,对针灸治疗痿证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脏各有所欲,各有所苦,《内经》早有明示。《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五脏之所欲、所苦,后世奉为圭臬。然其文简而义深,前贤论述又多随文释义,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3.
1中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所致疼痛的认识中医学中并未提及“骨质疏松症”一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虚劳”、“骨痿”、“骨枯”等证。《素问·痿论篇》认为骨痿的病因有“远行劳倦”,“大热而渴”等。晋代王叔和《脉经》将骨枯的病因归于“足少阴气绝”。明代张景岳认为痿证的发病与脏腑热证关系密切。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均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目前认为与年老体衰、外伤制动、营养不良、脏腑失调及风邪侵袭等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疼痛症亦常为肾气虚型的腰膝酸软而痛或绵绵作痛,肾阳虚型的畏寒冷痛…  相似文献   

4.
关于瘀血证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证,又称血瘀证,日本学者亦称“瘀血症侯群”(“Oketeu”Syndrome),是临床许多学科常见的证候。近二十余年来,有关瘀血证本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有一定进展,现概述如次。 关于瘀血证古典范畴的研究 中日两国学者都进行了相当系统的探究。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血脉凝泣” (《素问·至真要大论》)、“血凝泣”(《素问·调经论》及《离合真邪论》)、“恶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及《素问·腰刺痛篇》、“留血”(《素问·调经论》)、“坏血”(《素问·五脏生成论》)、及“脉不通”(《素问·举痛论》)等多种记载,以及《黄帝内经》关于损伤瘀血、寒凝瘀血、大怒  相似文献   

5.
正《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近代中医学大家张锡纯先生的代表作,其中所述"衷中"与"参西"的原则,旨在沟通中西两医,是中西汇通思想的体现。张锡纯所创立的治肢体痿废方,对临床治疗骨伤科疾患意义重大。现探讨如下:1肢体痿废病因病机认识《素问·刺法论》中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元气全体原有十分,有时损去五分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因此,张氏认为:肢体痿废  相似文献   

6.
《医方考》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方论专著,其痿痹门详细概述了"五痿"的病因、病机、主治方药及方论,五痿与心、肺、肝、肾的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肺痿、脉痿、筋痿、骨痿、痿躄进行理、法、方、药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脾胃在这五痿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学铭老师从医三十年,对内科杂病的诊治经验丰富,治疗痿证注重“独取阳明”,特别是对低钾血症所致的肢体萎软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例以示一斑。 一、温胆汤化中焦痰湿 患者,男,41岁。初诊日期1998年2月10日。患低钾性周期性麻痹6年余,反复静脉或口服补钾治疗,停止补钾则四肢痿软,行动无力,甚则不能站立。首诊时四肢软弱,步履困难,纳便正常,舌偏胖,苔白腻,脉细滑,查血钾 3.9 mmol/L。此乃中焦痰湿郁滞,脾胃受困,输运失常,精微不布,经脉失养,治以温胆汤化中焦痰湿,处方:姜半夏15g,姜竹茹、茯苓…  相似文献   

8.
对中医藏象脾探讨如下。1有关脾的实体的描述1.1脾的位置《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医学入门》说:“微着左胁于胃之上”。脾的大小:《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脾胃论》说:“脾长一尺掩太仓”。1.2脾的形态《类证活人书》:“(脾)象马蹄,内包胃脘”。《医林改错》“脾中间有一管,体相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似”。1.3脾的颜色《素问·五藏生成篇》记载有:“黄当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等。《医事启源》说:“脾者,其色赤紫,…  相似文献   

9.
兰,即兰草汤,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文中说:“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从而系统地提出了脾瘅证的症状、病机、治则和方药。所谓脾瘅,是因过食肥甘厚味,或暑湿之季,调摄不慎所致的脾胃湿浊内蕴,郁积化热之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甜腻或干涩,食不知味,舌苔厚腻。治之以兰草汤清化湿热。去年暑末秋初,笔者曾用兰草汤治疗两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继承和弘扬陈可冀辨治骨性关节炎之学术思想,探讨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与治疗理念。方法:查阅《陈可冀医学选集》《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清宫医案集成》等学术著作,以及聆听陈可冀教诲,开展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开发研究。结果:(1)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变为原发、骨质增生为继发的病理特点,关节软骨退变临床表现为痿,骨质增生临床表现为痹,本痿标痹为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2)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应本着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的原则,客观辨证地分析。从本治痿,从标治痹。急则治痹痛,祛风湿,止痹痛;缓则治痿证,补肝肾,益气血;久则痿痹同治,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3)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运用独活寄生汤内服(风寒湿痰瘀随证加减),洗腿又方熏洗,整骨麻药外涂,膝关节炎治疗仪家庭理疗。结论:形成了以本痿标痹为核心病机的辨治骨性关节炎之新理念、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医学》1984,(11)
Ⅰ、中医(1) 填空题1.《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a,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b,故实而不能满也。2.将“五行”填入图中适当位置,说明五行制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咳、痰、喘是儿科常见的症状,分清它们的性质对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辨咳咳也称咳嗽,《内经素问·咳论》虽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但“肺气不能宣通”仍然是咳嗽的主要病机。临床上可以从发病时间、咳嗽程度、特点、诱因、伴随的主要症状和脉(指纹)、舌等方面来分辨咳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水肿是由体内水液潴留泛滥皮肤、头面、四肢、全身浮肿的症状。《内经》己指出其为病“水”,《素问·评热病论》曰:“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五脏水之别。朱丹溪分为阴水、阳水。张景岳云:“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寸),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内经  相似文献   

14.
<正>痿证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肢体经络病证。它以肢体筋脉软弱,不能支配机体灵活运动,或四肢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1]),多发于机体禀赋较差者,也称之为"痿躄"。属现代医学中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范畴。本病多因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外受损伤或神经毒性药物等因素使机体经络受损,气血运行失常,四肢脉络失畅,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所致[2]。"治痿独取阳明"(《素问·痿论》)是历代医家公认  相似文献   

15.
病机【原文】邪之所凑①,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注释】①凑(còu腠):会合、聚合。这里引伸作侵犯讲。【语译】病邪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首先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的缘故。【原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①。(《素问·刺法论》)  相似文献   

16.
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疾病的康复疗养都离不开针刺疗法。《内经》反复强调“治神”的重要性,本文作者从以下4个方面阐述针刺“治神”,以期提高针刺水平。1.针刺治神的重要性治神是《内经》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治神被列为五个方面之首。对“治神”张景岳注解:“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因此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纵观针刺手法名目繁多。《内经》有七法,《金针赋》有下针十四…  相似文献   

17.
便血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祖国医学对便血的论述内容丰富。如《素问·阴阳别论篇》有“结阴者便血”;《灵枢·百病始生》有“血内溢则后血”;《伤寒论》称为“圊血”或“便血”;《金匮要略》首先将下血分为“远血”与“近血”;《医学入门》又有“血箭”之称,“因其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也”;《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肠风脏毒》说“血清  相似文献   

18.
正费伯雄是清代著名医家,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在多个方面对中医都有较大的贡献。本文就其论治燥症的经验和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燥邪是六淫之一为秋季所主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没有谈到燥邪致病特点,金代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认识,使《内经》六气病机臻于完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风治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偏瘫为主证的一种病证 ,其来势凶险 ,病情重笃 ,为老年人常见病。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记载极为丰富 ,并列为“风、劳、臌、膈”四大难证之首。笔者长期潜心于活血化瘀的研究 ,根据气血理论 ,对中风治血取得较好疗效 ,现浅谈体会如下。1 中风治血的理论渊源祖国医学对中风早有认识 ,在《内经》中有“厥巅疾”、“煎厥”、“薄厥”、“大厥”、“偏枯”的记载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云 :…  相似文献   

20.
现在,医生对病人的诊断,除问、闻、望、切外,还可借助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古代,诊断的手段比较简单,但却很认真。早在《内经·素问》中就讲到应该怎样诊断,怎样防止误诊。如《素问·征四失论》说(大意):“诊病不问病的起因:忧伤过份,饮食没有节制;房事过度;或为毒物所伤?不先问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