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小剂量卡介苗行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观察其疗效及减少卡介苗应用中副作用的发生。方法:对术后167例浅表性膀胱癌应用5mg卡介苗行膀胱腔内灌注。结果:经临床应用证实肿瘤复发率为16.7%。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副作用。同时也延长疗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9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卡介苗治疗剂(BCG)在预防膀胱移行上皮癌高危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应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对照观察。其中,BCG组90例,获得随访78例;MMC组30例,获得随访2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结果BCG组复发26例,未复发52例;1年无癌生存率87.4%,复发率12.6%;5年无癌生存率66.7%,复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未复发13例;1年无癌生存率84%,复发率16%;5年无癌生存率51%,复发率49%。BCG组5年无癌生存率明显高于MM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MMC组(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采用BCG诱导加维持灌注能有效地减少高危患者复发及复发时病程进展,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3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大剂量丝裂霉素(4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平均随访22个月,复发率为4.1%(1/23)。研究表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比文献报道用小剂丝裂霉素(10-20mg)疗效高,与卡介苗膀胱内注疗效基本相同,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4.
丝裂霉素与卡介苗序联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腔内灌注局部化疗或免疫治疗是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对4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序联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卡介苗膀胱灌注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3例经尿道电切术术后2w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给予卡介苗60~100mg 生理盐水40ml进行膀胱灌注,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有9例患者出现尿痛、尿急、尿频,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血尿,经对症处理3d后消失;随访两年1例6个月内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灌注前做好心理护理和膀胱排空护理,灌注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是该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早期(6h)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病理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早期(6h内)开始应用MMC40mg和BCG120mg,每周1次交替膀胱灌注,共12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12年,平均4.6年。7例肿瘤复发,复发率10.8%。2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MMC和BCG早期、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长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长期疗效。方法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BCG80mg加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8次后改每月1次,持续2年。对照组为拒绝行BCG灌注或仅灌注1~2次者。结果 随访74例,l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2年,平均75个月。75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61例,术后3、5、7年复发率分别为6.56%、21.31%、31.15%;对照组14例,随访13例,3、5、7年复发率分剐为46.15%、61.54%和69.23%。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52个月,而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37个月。结论 BCG膀胱内维持灌注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药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65例的资料,其中采用BCG 32例、HCPT 33例。每组按既定方案膀胱灌注治疗,总疗程3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 HCPT组1、2年无病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8.3%、86.4%及17.86%;BCG组分别为80.9%、75.6%及28.64%;经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显著,P均<0.01。HCPT组33例中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不振3例,尿路刺激症4例;BCG组3例因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或高热、1例因严重血尿不能耐受放弃治疗改用其他药物灌注,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BC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HCPT组,P<0.01。结论与BCG相比,HCPT不仅能有效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且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9.
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王仁顺1莫克俭1王晋2(1.解放军163医院,长沙4100032.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dverseReactionstoIntravesi... 相似文献
10.
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 83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 (TUR)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 (BCG)组 (5 0例 )和单纯丝裂霉素 (MMC)组 (3 3例 ) ,前者术后即刻采用MMC灌注加小剂量BCG维持 ,后者单用传统MMC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 12— 66个月 ,平均 3 2个月随访 ,BCG组 3例患者肿瘤复发 ,MMC组 7例患者肿瘤复发 ,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G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10 % ,MMC组为 66.7%。结论TUR术后即刻膀胱灌注MMC加小剂量BCG维持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 ,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7例膀胱癌术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膀胱灌注THP,B组53例膀胱灌注BCG。随访12~48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平均复发率为16.7%,不良反应发生率31.5%;B组平均复发率为24.5%,不良反应发生率88.7%,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x^2=1.01,P〉0.05),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x^2=36.41,P〈0.01)。结论THP和BCG预防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THP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病人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血酶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8年至今 ,应用凝血酶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 3 7例。结果 :3 1例灌注 2 4h内尿液变清 ,3例 48~ 72h变清 ,2例超过 72h变清 ,1例转手术治疗。结论 :本方法简单 ,安全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端粒酶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扩增 (TRAP) 微孔板杂交法测定 58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细胞学检查作比较。结果 肿瘤组织标本中 ,端粒酶阳性率为81 0 3 % ;尿液标本中 ,阳性率为 57 14 % ;膀胱冲洗液标本中 ,阳性率为 70 3 7%。同期尿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仅 3 6 2 1%。在低级别肿瘤中 ,尿或膀胱冲洗液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结论 膀胱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的高表达 ,而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中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是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膀胱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灌胃,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原癌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其免疫组化评分(HIS)。结果实验1、2组肿瘤的平均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64.99,q=4.52、15.66,P〈0.05)。实验1、2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3%和58%。3组间bcl-2的HI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5.08,q=3.75~9.91,P〈0.05);3组间caspase-3的HI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6.82,q=3.26~8.15,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小鼠膀胱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增强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血小板在肿瘤细胞转移与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S组);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和48 h镇痛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2h(T_1)、手术结束后4h(T_2)、手术结束后24 h(T_3)、手术结束后48 h(T_4)时GPⅡb/Ⅲa与GMP-140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FS组在T1时的GPⅡb/Ⅲa、GM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FS组在T_2、T_3、T_4时的GPⅡb/Ⅲa、GMP-140表达明显低于S组(P<0.05);与T0比较,S组在T_1、T_2、T_3时的GPⅡb/Ⅲa和GM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能有效减轻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复合物与GMP-140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是否可以抑制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方法:51名单侧肾脏切除病人,20~65岁,ASA分级I~II级,随机被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仅用吸入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靶位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氯胺酮组(K组)术中持续靶位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同时诱导后给予氯胺酮0.5mg/Kg,之后以0.25mg/Kg.小时持续输注。观察术后病人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和副作用。结果:R组和K组病人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术后15及30分钟时,R组病人疼痛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30分钟时K组病人疼痛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24小时内的吗啡用量,R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0~0.5小时内的吗啡用量,K组显著低于R组(P<0.05)。术后三组病人副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 氧化亚氮麻醉术后会出现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且不增加术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剂最密度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对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由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3药组成的每2周间隔给药的序贯剂量密度辅助化疗;对照组给予每3周间隔给药的常规FEC方案化疗;主要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对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及肝功能异常。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1.6%和9.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余的毒性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完成了全部化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年、2年DFS分别为26个月、100%、73.7%和20个月、95.2%、71.4%;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年生存率均为100%。治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年及2年DFS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对本研究中的序贯剂量密度化疗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初步结果照示,剂量密度化疗对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剂量密度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对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由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3药组成的每2周间隔给药的序贯剂量密度辅助化疗;对照组给予每3周间隔给药的常规FEC方案化疗;主要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对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及肝功能异常。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1.6%和9.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余的毒性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完成了全部化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年、2年DFS分别为26个月、100%、73.7%和20个月、95.2%、71.4%;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年生存率均为100%。治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年及2年DFS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对本研究中的序贯剂量密度化疗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初步结果显示,剂量密度化疗对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对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裸鼠用舒尼替尼40 mg/kg灌胃,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Ki67的表达,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和增殖指数;用TUNEL法测肿瘤的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裸鼠的肿瘤生长被明显抑制,抑瘤率为72.03%,肿瘤退缩率为43.42%。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肿瘤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0.222~18.700,P〈0.05)。结论舒尼替尼可阻断裸鼠膀胱癌移植瘤血管的生成进程,使肿瘤体积退缩,对移植瘤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