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i 6 7抗原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法检测 14例正常膀胱粘膜 (正常对照组 )、4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 )组织中Ki 6 7抗原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Ki 6 7抗原阳性率为 5 2 % ,对照组为 7.2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肿瘤病理分级增加 ,Ki 6 7抗原阳性率增加为 89.6 0 % ,cyclinD1阳性率为 5 8% ,对照组为 0 (P <0 .0 5 ) ,随肿瘤病理分级增加 ,cyclinD1阳性率降低为 11.3% ,Ki 6 7抗原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38,P <0 .0 1)。结论 :Ki 6 7抗原和cyclinD1能较准确地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膀胱腺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诊治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8~78岁;11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B超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1.0~8.5 cm。5例首次就诊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再次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术;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1个月原位复发,行CT检查证实为脐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脐尿管切除术;1例首次术后病理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3次复发,第3次手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印戒细胞癌。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8年。2年生存率60%(6/10),5年生存率33%(2/6)。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75%(3/4),5年生存率67%(2/3);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50%(2/4),5年生存率33%(1/3);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例,其中脐尿管癌1例术后随访4年存活,未复发;移行细胞癌多次复发转变为印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2年存活。结论:膀胱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6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6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阳性表达分别是 2 1%、2 5 % ;10例复发者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阳性表达分别是 7例、8例 ,无复发的 5 1例中hTR、hTRT基因阳性表达分别是 6例、7例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中hTR、hTRT基因的表达 ,可作为判断肿瘤的复发潜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抑癌基因MTS1的表达产物p16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中表达的意义 ,用免疫组化方法 (SABC法 )对 3 5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检测。结果 :3 5例标本 12例显色阴性 ( 3 4 3 % )。Ⅰ级、Ⅱ级、Ⅲ级膀胱肿瘤的阴性显色率分别为 45 5 % ( 5 /11)、 3 1 3 % ( 5 /16 )和 2 5 % ( 2 /8) ;浅表性肿瘤 (Tis -T1)和浸润性肿瘤 (T2 -T4)的阴性显色率为 3 6 8% ( 7/19)和 3 1 5 % ( 5 /16 )。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肿瘤的阴性显色率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认为p16蛋白缺乏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但与肿瘤的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乌体林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3年10月以来,作者对18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采用草分支杆菌细胞壁(MCWE)膀胱灌注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2例,按照国际TMN肿瘤分期为T1期移行细胞肿瘤,均接受保留膀胱的膀胱肿瘤切除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或膀胱肿瘤电切术)。丝裂霉素(MMC)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74岁,平均56.3岁。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草分支杆菌细胞壁(MCWE)治疗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5岁,平均48.7岁。3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不同类型及不同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surv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增殖及凋亡发生之间的关系,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治疗及康复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03/2004-09在遂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55例,病理分级:Ⅰ级组22例,Ⅱ级组10例,Ⅲ级组23例(其中TNM分期T1期12例,T2期25例,T3期12例,T4期6例。应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SABC)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的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组survivin表达平均灰度值为(0.547±0.124,0.598±0.112,0.601±0.09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0.034)(t=2.875~3.657,P<0.01)。不同分期组survivin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547~5.458,P<0.01),其中T4期表(达程度最高0.634±0.87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增殖指数/凋亡指数比值同样随着肿瘤分期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和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以HCPT和THP膀胱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分布,ELISA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膀胱灌注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升高,HCPT治疗组升高(12.92±5.22)%,THP组升高(10.28±4.1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CD8+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浸润性肿瘤及Ⅲ级肿瘤患者TGF-β1均有显著性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浅肿瘤及低分级肿瘤患者TGF-β1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CPT和THP膀胱灌注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作者对 4 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的复发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3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8.3(37~ 72 )岁。初发 34例 ,复发 8例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或瘤 ,且肿瘤细胞未累及肌层。组织学分级为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3例 ,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39例 (G18例 ,G1~ 2 2 7例 ,G2 3例 ,G3 1例 )。本组均采用肿瘤局部切除术 :经尿道电切术 14例 ,经膀胱电切加电烙术 2 8例。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34例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8例膀胱肿瘤复发,1例死于术后肿瘤进展。【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因高龄高危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6年5月26例经B超、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高龄高危患者采用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及灌注化疗进行治疗,TURBt可于灌注化疗前或灌注化疗后进行,具体视肿瘤大小及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及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均顺利完成。术前栓塞化疗16例,术后栓塞化疗1次18例,2次9例,3次5例。术后7例复发者再次行TURBt,2例2次复发,行第3次TURBt,复发者再次术前栓塞化疗1次3例。6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致排尿困难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灌注化疗期间未发生骨髓抑制、贫血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术后随访3个月~6年,2年内死亡2例,2~5年内死亡4例,18例生存至今,2例失访。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高龄高危患者,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具有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避免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带来的高风险性,以及由于尿流改道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有效延缓了病情的进展。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及完全腔内膀胱缝合。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0min,术中平均失血30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d。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2例分别在术后随诊12个月及14个月时有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给以保守治疗。其他6例在8 ̄22个月的随诊中尚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行,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膀胱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a case of a solitary calcaneal metastasis in a patient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carcinoma. The patient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tumor resection twice because of local recurrence. Both histologic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grade 2 PT1 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The metastasis was detected four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cystoscopy, due to severe leg pain. The lesion was curetted and filled with bone cement. A year later, a below knee amputation was performed because of local recurrence. This case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for two reasons. First, metastatic carcinoma to the bones of the foot is very rare. Although bony metastasis by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can be seen, presenting as a symptomatic solitary lesion after superficial bladder carcinoma is extremely unusual. Second, failure to control bladder tumours by local means might be an indication for an early cystectomy, even in tumours with no evidence of muscle inva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distant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前列腺汽化切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2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前列腺气化切割术(A组),22例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结果 随访6~36个月,A组术后4例复发,无尿道及前列腺窝种植转移;无TUR综合征。B组3例术后复发,再次经尿道手术治疗,另外3例随访期间,因前列腺增生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肿瘤复发时间5~19个月,平均13.9个月,均无前列腺窝和原位复发。结论 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手术,不增加合并症,安全、效果可靠、无前列腺窝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化疗药联合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2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单用丝裂霉素(对照组)或丝裂霉素加干扰素(实验组)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两组病人。两组在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和细胞分级方面相似。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20mg 生理盐水50ml灌注膀胱,每周一次共12次,以后每月一次,共2年。实验组除灌注与对照组相同的丝裂霉素外,第一次及以后的每月加用干扰素1000-1200万U。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随访9-24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31.58%,复发中位数12个月;实验组随访6-24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13.04%(与对照组比较P<0.01),术后复发中位数18个月,较对照组延迟。两组均有尿道狭窄及局部皮肤发痒,两组比较P>0.05,为丝裂霉素的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丝裂霉素联合灌注膀胱,可预防近期膀胱肿瘤复发,降低复发率,延缓肿瘤复发时间,干扰素局部应用无可见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倪俭  王杭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697-69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年诊治1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81岁;9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膀胱结石行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后1年复查时CT提示膀胱壁明显增厚发现。B超检查8例患者提示膀胱内占位,2例患者膀胱无法充盈观察;9例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2.0~6.5cm,单发6例,多发3例。4例患者首次就诊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行肿瘤旷置,尿流改道术;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患者首次就诊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分别术后6个月,1年复发;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2年生存率50%(4/8),5年生存率16.7%(1/6)。其中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67%(2/3),5年生存率50%(1/2);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33%(1/3),5年生存率0%;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获得随访2例,2年生存率0%。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的疗效。【方法】多发性膀胱癌23例,采用TURBT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膀胱镜、经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等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获随访的病例中11例术后复发,3例复发后行膀胱全切术;7例复发后再次行TURBT;1例术后6个月复发,同时发现右肾盂占位,行右肾,右输尿管全程及膀胱袖口状切除同时切除膀胱肿瘤。【结论】TURBT治疗膀胱多发肿瘤可作为一种选择,但要密切随访,及时处理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联合丝裂霉素(MMC)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40例),术后6 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39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A组肿瘤复发率为12.5%,B组肿瘤复发率为25.6%,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早期采用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预防复发疗效较好,未增加毒副作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