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华法林及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华法林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随访时间为2 a。结果阿司匹林组死亡2例,1例为缺血性卒中,另1例为心力衰竭;华法林组1例为猝死。阿司匹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8例,出血并发症3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3例,出血并发症7例。结论华法林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但出血并发症稍增多,关键是要严密随访IN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28例和阿司匹林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91%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注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可有效避免血栓栓塞发生、防止出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8例,分别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28例和阿司匹林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91%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注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可有效避免血栓栓塞发生、防止出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4例。2组患者均于我院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T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APTT、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均可作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的抗凝药物,其中达比加群酯具有更强的抗凝作用,同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郎琢琳 《河北医药》2009,31(18):2410-2411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2组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为5.0%,阿司匹林组为20.0%,2组差异显著(P〈0.01)。2组病例80%不良反应为出血,但无1例严重出血。两组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较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应朋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40例,阿司匹林组40例;分析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结果:入选非瓣膜性AF患者80例,随访12个月,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4例,华法林组1例,阿司匹林组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发生出血事件5例,华法林组3例,阿司匹林组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结论:不具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非瓣膜性AF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及抗凝剂华法林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华法林三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根据给予的抗凝药物不同为3组:A组(40例)给予达比加群、B组(40例)给予利伐沙班、C组(40例)给予华法林,观察3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3个月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围术期并发症(12.5%、1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B、C 3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0%、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5%、2.5%、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状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抗凝治疗中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6-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情况,监测患者住院期间INR值。采用CHA2DS2-VASc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随访2年,观察患者因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再入院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62例,其中144例使用华法林。在CHA2DS2-VASc评分分层中,中、高危卒中风险患者服用华法林组的INR处于1.5~2.5区间的比例高于无服用组(P<0.05)。在140例服用华法林且INR数据完整患者中,63例(45.0%)INR处于1.0~1.5区间,仅29例(20.7%)INR处于2.0~3.0区间;高危卒中风险患者INR在1.5~2.0组发生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再次住院的比例低于INR非1.5~2.0组(P<0.05)。结论临床上华法林使用率低,抗凝强度低。对于中、高危卒中风险患者来说,正确服用华法林有助于将INR控制在1.5~2.5区间。当高危卒中患者的INR处于1.5~2.0区间时可减少血栓栓塞、出血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房纤颤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持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120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组60例口服华法林,进行临床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疾病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循环栓塞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明显低于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结论华法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华法令组32例,予华法令1.25~5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32例,予通心络胶囊0.78 g,3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d;阿司匹林组32例,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脑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华法令组(3.33%)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7.2%)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法令组有1例脑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4例出现上腹痛、恶心,1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3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令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延伸护理后,其服用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6例,占11.5%,与对照组比较,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10例,占2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延伸护理能有效提高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4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70例,以华法林2.5mg/d作为起始剂量,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1例,阿司匹林100mg/d,早饭后即刻服用。结果治疗组发生出血3例(4.29%),脑梗死2例(2.82%),上腹不适1例(1.43%)。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82%),脑梗死13例(18.31%),上腹不适15例(21.13%)。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INR维持在2.0~3.0之间,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e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e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e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2.0,5例INR为2.0~3.0,2例INR〉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结论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1例);B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30例),各组患者治疗观察12个月,分别随访分析患者出血事件和出血状况.结果 A治疗组5例(16.1%)发生脑栓塞,与B治疗组1例(3.3%)比较发生率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A治疗组4例(12.9%)与B治疗3例(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三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18.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LAD、LVEDD、LVEF、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没有差别(χ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两组之间没有差异(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LAD、LVEDD均降低、LVEF增加(t=2.421~3.814,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LAD、LVEDD、LVEF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29~3.64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均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LAD、LVEDD,升高LVEF,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