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省纳西族中学生进行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哥由样方法,抽取丽江玉龙县三所中学的364名纳西族中学生,进行独立、匿名问卷调查。[结果]纳西族中学生对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问题,正确回答率在41.5%~79.9%。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分别为95.6%、90.4%和89.0%,但对于一些非传播途径了解程度不高。[结论]纳西族中学生对艾滋病有一定了解,但仍存在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及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歧视明藩。建议加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5年3~4月,在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对部分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调查73人,教育后调查75人。教育前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80%以上;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31·5%~98·6%,教育后部分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也不明显(P>0·05)。艾滋病知识得分(满分18分),教育前为(14·97±2·44)分,教育后为(16·36±1·98)分,有所提高(P<0·01)。[结论]预防专业高年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中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的认知水平,探讨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9月、11月,在章丘四中对4517余名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者所占比例,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滨州市某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评价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5年3~10月,随机整群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50%以上的仅有4项,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健康教育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工读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玉  关喆  张迪  陈容  李弘  宋学权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1-1943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工读学校学生的近期效果。[方法]运用电化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答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有了很大提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电化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对工读学校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现状,以指导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抽取于都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362名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02% 生认为艾滋病可以预防,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72.94%)远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32.68%);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88.48%);80%以上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想了解更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51.93% 生对艾滋痛有恐惧心理. [结论] 技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应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学校需切实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绌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方法]调查沦州市居民3 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 [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95.8%之间,其中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82.5%~90.7%之间,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53.8%之间,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69.6%~86.1%之闻. [结论]被调查者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中学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利文 《职业与健康》2006,22(10):770-771
目的探索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参考有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350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分别为(32.55±21.67)%和(82.69±7.13)%,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7.92,P<0.01)。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健康教育前为(37.89±12.62)%,健康教育后为(76.88±11.84)%,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t=8.73,P<0.01)。结论学校对艾滋病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初中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主题班会及校本教育进行健康教育,课时有限,应增加课时,并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才能普及艾滋病知识,遏止艾滋病在中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南山区5所高中1115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正确率为70.1%,传播途径为81.8%,非传播途径为81.4%,预防知识为75.8%,除传播途径外其他3类艾滋病知识在男女生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除非传播途径外其他3类艾滋病知识在年级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较高,年级间差别不明显;艾滋病一些相关危险行为检出率分别为吸烟为15.8%,饮酒为69.4%,早恋为45.8%,性行为发生为6.0%。这些行为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结论]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在性别和年级间均有差别,应该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屯留县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县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238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16%,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1.4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48.3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县级高中学生为60.25%,职业高中学生为52.65%,县级初中学生为64.55%(P<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51.3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互联网及电视占77.78%,书报杂志占59.45%,学校教育占50.96%,社会宣传占43.37%。[结论]屯留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认同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德宏州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分析中学生在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上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为德宏州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问卷对德宏州某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共252人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整体上有较高的知晓率,但在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与高危行为各分量表中的题目都存在知晓率较低(50%)的情况。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对艾滋病病患的态度方面存在迟疑态度,且存在年级和性别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中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要注重知识与行为的结合,要注意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全方位、多角度地进一步深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北湖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湖区3所中学422名初中生和498名高中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回答均达90%以上,但初中生对蚊虫叮咬、共餐、一起洗澡或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正确回答均低于50%,高中生均在50%以上.有66.11%的初中生、69.08%的高中生害怕今后患艾滋病.结论 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不全面,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莉  孙政 《中国校医》2009,23(1):46-47
目的通过对某校高三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现阶段在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我县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成效,为今后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800名在校高三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最高为96.14%;与非传播途径及一般知识两项目相比较有意义(P<0.01);蚊子叮咬是否可以感染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生下的小孩通过有效预防,可以不得艾滋病有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交往如一起吃饭、握手等是否可以感染艾滋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6,P<0.01);传播途径中,有关性传播途径特别是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和其他二大传播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P<0.01)。结论学校需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课中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性知识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忻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方法]2005年9月随机抽取市级中学4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忻州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及格率为66.2%),对艾滋病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达94.4%、96.0%、86.7%),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30.0%;对艾滋病人态度上有较多的爱心,对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对艾滋病的流行危机感不强,性知识的70.0%来源于大众媒体和同学朋友。[结论]应加强艾滋病知识、非传播途径、危机感及性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在东营市实验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一学期,随机抽取学生720名在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698人,健康教育后调查70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39.26%,健康教育后为89.36%(P<0.01)。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53.58%、85.11%(P<0.0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31.23%、91.35%(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前为49.57%(346/698),健康教育后为77.59%(P<0.01)。[结论]对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孕妇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瑞安市5所城郊医院,对800名孕妇开展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与固定医务人员面对面自愿咨询及发放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2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较匮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应继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 ,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 7~ 8月 ,选择菏泽市牡丹区农村部分中学生、农民、有有偿献血史者、就诊性病病人 ,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 80 2人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有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对艾滋病病毒 (HIV)经性、母婴和共用注射器吸毒 3个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均在5 0 %以上 ,对目前艾滋病可以预防的正确应答率在 46%以上 ,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与HIV感染者来往。 [结论 ]菏泽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不尽如人意 ,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鹏程  杨怡凤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33-4635
[目的]了解不同学科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等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4月对唐山市3所大学的4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93.3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98.13%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答率较低,70.67%的学生表示愿意去关心艾滋病病人。3所院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学科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等情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4月对唐山市3所大学的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3.3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98.13%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答率较低,70.67%的学生表示愿意去关心艾滋病病人。3所院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