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进行兔体内桡骨中段横断骨折的黏接固定,观察其在体内降解的速度以及对桡骨横断骨折黏接固定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模型对照组,36只/组。①全部动物腹腔麻醉后常规方法锯断桡骨制作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拭干骨折断端血迹后在断端间滴入一两滴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接胶(由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成分精制而成),加压并维持1min,以使胶体充分固化;模型对照组不采用内固定,以尺骨为支架进行自然固定。③术后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6只/组。对断端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胶体残留情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选用大白兔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周可见骨痂形成,8周骨折线模糊并有较多骨痂形成,12周骨折线完全消失;但前8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均较模型对照组为慢,8周以后材料已经基本降解吸收,两组骨折愈合速度基本相同。②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组织学观察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随着胶体的降解,骨折逐步愈合,术后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材料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12周时编织骨密度基本接近骨组织,连接骨折断端,骨折基本骨性愈合。模型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程度基本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相似。结论:在黏接固定兔桡骨骨折过程中,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提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是黏接固定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吕波  屠重琪  裴福兴  刘雷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475-2477
目的:通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粘接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在体内降解的速度,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胫骨中段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实验组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断端间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对照组单纯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后分别于2、4、6、8、10、12周处死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断端骨折愈合情况、胶体残留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后,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清晰,断端可见纤维软组织连接,骨折断端周围可见软组织粘连,未见骨痂生长,断端间被粘连的软组织包裹;X线片可见骨折线清晰,未见骨痂影像。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少量的骨痂形成,X线片可见骨折线略显模糊。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部分消失,10周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完全消失,伴有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胶体在体内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被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包裹,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结论:在粘接固定兔胫骨骨折时,胶体置入体内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逐渐长入降解的区域,并逐渐包裹材料,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新鲜人胫骨中段蝶形骨块后,骨块所承受应力的力学特性。方法沿胫骨脊制作出占周径1/2的90°的蝶形骨折模型,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蝶形骨块后,测定骨块在拉伸、剪切、压缩等状态下直到胶体断裂时的应力数值及压缩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的蝶形骨块平均抗拉强度为1.04 MPa,抗剪切应力强度为3.26 MPa;在压缩载荷下,最大可承受47.2%的压缩应力,平均3.75 KN。结论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骨块,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在临床操作中,可以减少骨折碎块固定时周围的软组织剥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持骨折处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大鼠门静脉穿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胶体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选择性穿刺栓塞大白鼠的肝脏门静脉分支,观察影响栓塞效果的因素,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20只大白鼠分为3组:栓塞组90只,结扎组18只,健康对照组12只,栓塞组按正交设计分组。碘苯酯:NBCA分为3:1、4:1、5:13组,剂量分为0.1ml,0.2ml,0.3ml3组,推注速度分为0.2ml/min,0.4ml/min,0.6ml/min3组,结果:4:1和5:1浓度组为周围性栓塞,栓叶呈缺血性坏死;3:1组栓塞剂主要分布在门静脉1-3级分支内,栓塞叶肝细胞浊肿及点状坏死。对浓度、剂量、推注速度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的并发症是异位栓塞,加压推注和血管变异是造成异位栓塞的主要原因,结论:不同浓度的NBCA可以选择性地栓塞门静脉各级分支并造成其永久的栓塞,方法可行,效果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卢向东  张志广  辛昱 《临床荟萃》2011,26(12):1033-1035,1039,F0002
目的评价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活动出血5例,近期出血13例,胃静脉曲张Sarin分类胃食管静脉曲张Ⅰ型(GOV1)7例,胃食管静脉曲张Ⅱ型(GOV2)8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Ⅰ型(IGV1)7例,在静脉滴注奥曲肽的同时,经内镜首先选择靶静脉及穿刺点,根据曲张静脉的直径确定组织黏合剂的剂量,依次对胃曲张静脉采用三明治法进行组织黏合剂栓塞治疗,11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病死率、静脉曲张消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100%,早期再出血率0%、静脉曲张消退显效13例(72.2%),有效3例(16.7%),无效2例(11.1%);3例出现术后低热,1例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1例注射部位出现糜烂,4例注射部位形成溃疡;1例术中出血。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体栓塞剂治疗咽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本组报告了3例应用NBCA局部注射治疗咽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1例为单纯注射,而对肿瘤较大的2例,注射后行局部电烧切除。3例手术均经口,借助开口器或支撑喉镜暴露肿瘤,直视下完成。结果3例血管瘤,1次手术后2例肿瘤消失,1例仅少许残留。结论NBCA局部注射治疗咽部血管瘤是性能良好的栓塞剂,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全切率,并避免了传统术式中经咽侧或下颌等人路的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简称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并初步探讨充填物在骺板部分早闭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切除兔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制成周围性骺板部分早闭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脂肪组充填自体脂肪;医用胶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实验兔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使用脂肪和医用胶作为切除部分骺板所遗留骨缺损腔的充填物,术后16周股骨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延长[(8.95&;#177;0.16),(9.12&;#177;0.25),(7.88&;#177;0.46)cm】。②术后16周股骨远端的外翻角度脂肪组和医用胶组及模型组分别为(19.6&;#177;4.86)&;#176;,(15.4&;#177;2.13)&;#176;,(46.2&;#177;3.42)&;#176;.③股骨远端生长长度对照组最长,约占整个股骨生长的57.6%,模型组最短,只相当于整个股骨生长的21.4%,脂肪组及医用胶组生长处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分别占整个股骨生长的46%和52%。 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简称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并初步探讨充填物在骺板部分早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切除兔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制成周围性骺板部分早闭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脂肪组充填自体脂肪;医用胶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实验兔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使用脂肪和医用胶作为切除部分骺板所遗留骨缺损腔的充填物,术后16周股骨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延长[(8.95±0.16),(9.12±0.25),(7.88±0.46)cm]。②术后16周股骨远端的外翻角度脂肪组和医用胶组及模型组分别为(19.6±4.86)°,(15.4±2.13)°,(46.2±3.42)°。③股骨远端生长长度对照组最长,约占整个股骨生长的57.6%,模型组最短,只相当于整个股骨生长的21.4%,脂肪组及医用胶组生长处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分别占整个股骨生长的46%和52%。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力生长因子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对力生长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肉、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并证实其可明显促进肌肉细胞肥大和神经修复.关于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观察力生长因子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对照组、力生长因子低、高剂量组.通过手术造成大白兔左侧桡骨中段5 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各组分别予以PBS液及质量浓度为0.36,0.72 g/L的力生长因子各0.2 mL,经皮注射至骨折断端,连续注射5 d,1次/d.术后第4,6,8周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第8周组织学观察各组骨折部位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术后第1天活动少,饮食量略减少,2 d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与饮食.3 d内手术切口部位略有肿胀,少量渗血,无明显感染征象,1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力生长因子高剂量组第4周时两骨折断端已基本结合在一起,骨皮质基本连续,骨折线模糊,第6周时骨髓腔己基本贯通,第8周时完全贯通,愈合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力生长因子低剂量组明显提前,愈合质量高.术后8周,空白对照组出现大量类骨组织,有少量编织骨形成,处于纤维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过度期;力生长因子低剂量组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处于骨性骨痂期;力生长因子高剂量组大量编织骨已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已正处于骨痂改建期,与影像学结果一致.提示力生长因子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选择性穿刺栓塞门静脉分支,观察NBCA栓塞门静脉的可行性及浓度、剂量、推注速度对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栓塞组90只,结扎组18只,对照组12只。穿刺左中支门静脉,以不同浓度、剂量和推注速度的NBCA栓塞该血管。结果:NBCA浓度是影响栓塞范围的主要因素,4:1和5:1的低浓度组为周围性栓塞,栓叶缺血坏死明显;3:1高浓度组为门静脉大分支的栓塞。异位栓塞是主要的并发症,快速、加压推注是肝外脏器出现异位栓塞的原因。结论:应用NBCA胶选择性穿刺栓塞门静脉方法可行,操作简单,效果确实,临床运用及研究值得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黏固剂与牙本质黏接强度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黏固剂与牙本质黏结强度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1998-01/2009-10.中文关键词:黏固剂;牙本质;黏结强度.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入选相关文献22篇.结果:牙本质黏固剂是指用于牙本质表面的黏固剂,它可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改善位于牙本质的洞壁的封闭性.水门汀类材料和树脂材料是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材料,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树脂基黏固剂较水基类水门汀黏固剂的优点是抗压强度高,溶解度小,微渗漏率小,调和状态下黏度小,对被黏体的湿润程度高,且与牙体组织有较好的化学性黏接,因此表现出优于水门汀黏接剂的黏接性能.树脂黏接剂已发展到第6、7代,其特点是单瓶装、自酸蚀、无需混合、黏接强度保持在18~25 MPa,这类树脂黏接剂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劳动效率,降低了人为失误的可能.结论:没有一种黏固剂、黏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口腔修复体,需按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疗条件和医师自身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程度,来选择合适的黏接方案.此外,随着修复材料的快速更新,和人们对修复质量要求的提高,黏接技术也必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髋臼横断骨折3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方法取12个半骨盆标本模拟髋臼横断骨折,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下列方法内固定①前柱单钢板,②后柱单钢板,③后柱双钢板.通过股骨头对髋臼进行连续垂直加载,直至内固定失败.结果髋臼横断骨折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后柱单钢板内固定及后柱双钢板内固定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分别为[(489±71)N,(252±92)N及(1040±143)N)].结论前柱单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后柱单钢板内固定.而后柱双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药治疗骨折既经济、而且疗效比较确切,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目的:监测家兔骨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评估复方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2005-03/12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药理教研室完成.材料: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36只,体质量(2.1±0.2) kg,用于制作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大连美罗中药厂生产伤科接骨片,批号为200405209.自制复方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淫羊藿、黄芪、白术.方法:将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复方丹参组给予含复方丹参13 g/kg的特殊饲料,伤科接骨片组给予含伤科接骨片17 g/kg的特殊饲料.主要观察指标:造模成功后21 d和35 d各组模型桡骨骨痂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结果:模型兔36只进入结果分析.骨折后21 d复方丹参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均比模型组增加(P < 0.05).骨折后35 d复方丹参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P > 0.05).复方丹参组与伤科接骨片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复方丹参促进家兔骨折中期骨愈合,效果与伤科接骨片相当.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已有将多孔钛植入小型骨缺损的报道。目的:验证多孔钛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1只,建立双侧桡骨10mm缺损模型,骨缺损处分别植入多孔钛和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结果:材料植入后第4,8,16周取材观察:①4周时多孔钛组和多孔羟基磷灰石组在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均有少量骨痂形成,第8和16周时孔隙被新生骨组织填充,与自体骨吻合好。②第8,16周时多孔钛组新骨细胞长入量和骨重建效果几乎接近多孔羟基磷灰石组。两组骨面积在新生骨质长入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第8,16周时多孔钛组的最大承载负荷值明显优于多孔羟基磷灰石组。表明多孔钛支架材料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节段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已有将多孔钛植入小型骨缺损的报道.目的:验证多孔钛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21只,建立双侧桡骨10 mm缺损模型,骨缺损处分别植入多孔钛和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结果:材料植入后第4,8,16周取材观察:①4周时多孔钛组和多孔羟基磷灰石组在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均有少量骨痂形成,第8和16周时孔隙被新生骨组织填充,与自体骨吻合好.②第8,16周时多孔钛组新骨细胞长入量和骨重建效果几乎接近多孔羟基磷灰石组.两组骨面积在新生骨质长入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第8,16周时多孔钛组的最大承载负荷值明显优于多孔羟基磷灰石组.表明多孔钛支架材料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节段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各种原因造成的骨折和骨缺损导致的骨不连一直是临床骨科修复的一大难题,相关产品质量的检验需要标准的骨缺损模型,然而骨缺损的临界长度至今仍无定论。目的:建立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以确定兔桡骨临界骨缺损长度。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在双侧桡骨中段分别做12,13,14,15,16,17mm的缺损,伤口缝合包扎但不固定。结果与结论:大体标本和放射学观察显示,3个月内12,13,14,15,16mm组的缺损均有修复完整的情况,但17mm组无一例修复。组织学结果显示12,13,14,15,16mm组缺损修复区有骨小梁与骨基质的形成、骨再生和再血管化、髓腔不同程度再通以及成骨细胞,17mm组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但未见骨再血管化和髓腔再通。故兔桡骨临界骨缺损长度为17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