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受者术前多伴有脂质代谢紊乱 ,肾移植能部分纠正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为了解肾移植受者血清脂蛋白 (a) [Lp(a) ]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急性排斥反应和肾功能恢复的关系 ,我们对 43例肾移植受者的Lp(a)水平进行了监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 43例 ,年龄 1 4~ 68岁 (平均 43 .2岁 )。术前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4~ 56个月。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 (Aza)和泼尼松 (Pred)预防排斥反应。术后 1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列为排斥组 ,共 9例 (男 5例 ,女 … 相似文献
2.
2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的患者肾移植后存活三年以上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龙根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9,20(1):62-62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阳性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到底能不能进行肾移植?移植后其预后如何?为此我们对自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26例HBV标记阳性肾移植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存活3年以上者20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 相似文献
3.
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为男性,3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1年余,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患者的ABO血型为B型,RhD阴性,其表型为Ccdee,该表现型在我国汉族人的Rh表型频率为0.0008。术前Rh抗体检测:抗E阴性,抗D阴性,抗C阴性,抗e阴性。供者的ABO血型为B型,RhD阳性,供、受者HLA—A、B、DR位点有4个抗原相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肾移植受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时机.方法 肾移植术前HBsAg阳性者21例,其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阴性,HBV DNA定量<105拷贝/L,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无异常发现.供、受者HLA抗原错配数≤3,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10.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11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立即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另10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减少CsA和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行护肝治疗.结果 10例经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于术后1年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预防性口服拉米夫定者的HBV DNA均保持在106拷贝/L以下,ALT正常或稍高(未超出正常值的2倍).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者术后2年内的肾功能优于未预防性治疗者(P<0.05).结论 HBsAg阳性并非肾移植的禁忌证,术后早期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避免肝功能异常,也有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受者发生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在发现肿瘤时,13例移植肾功能良好,5例血肌酐升高;有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已发生肿瘤浸润或远处转移,其中8例在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和1例基底细胞癌分别于治疗后7个月、1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7例至今仍带肾存活。结论 (1)肾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恶性肿瘤;(2)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5)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实体瘤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调查肾移植供、受者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和螺旋体感染的情况,研究其感染与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对供者及移植受者群进行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庖疹病毒(HS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RPR)的调查。结果 361名供者中,感染HBV者8.6%,感染HCV者2.5%,感染HGV者0.6%;231名供者中,CMV-IgM阳性者16.9%,EB-IgM阳性者11.7%,HSV-IgV阳性者16.0%,HIV病毒携带者1名,RPR-IgM阳性者2名。300例移植受者中,HBV感染率为68.7%,HCV感染率为34.7%,HBV合并HCV感染率为25.0%,HGV、HBV合并HCV感染率为12.5%,CMV-IgM阳性者49.0%,EB-IgM阳性者32.7%,HSV-IgM阳性者42.0%,无HIV携带者及RPR-IgM阳性者49.0%,EB-IgM阳性者32.7%,HSV-IgM阳性者42.0%,无HIV携带者及RPR-IgM阳性者。结论 供者群及受者本身的术前病毒感染状态对移植者术后是否发生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临床处理对策。方法本组33例,其中18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14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1例同时感染HBV和HCV;移植术前肝炎病毒DNA或RNA阴性;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异常及时应用护肝药物,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或种类,HBV—DNA阳性者口服拉咪呋啶。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6例(16/33,48.48%)患者于术后2周-2月内出现程度不等的肝功能异常,除3例(3/33,9.09%)HBV-DNA和(或)HCV—RNA阳性,其余均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或种类,并给予护肝治疗,1例(1/16,6.25%)术后HCV—RNA阳性患者的肝功能好转但未恢复正常,其余15例(15/16,93.75%)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肝炎病毒阳性受者,术后应进行严格的随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或肝炎患者肾移植后测定环孢素C2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或肝炎患者肾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CsA) 2h的血药浓度 (C2 )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观察 1 62例肾移植患者 ,其中术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或 /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 ,或者有明确肝炎病史者 51例为阳性组 ,另 1 1 1例非肝炎患者为正常组 ,术后 1周测定服用CsA前 (C0 )及服药后 2h(C2 )的血药浓度 ;术后观察肝功能半年。结果 阳性组患者术后 1周的C2 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而两个组C0 的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半年内阳性组的患者发生药物肝毒性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特别是术后 1周C2 超过 1 .41 4 μmol/L(1 70 0 μg/L)者 ,术后发生药物肝毒性的机率更高。结论 C2 能更充分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以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表现模式及肝功能异常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表现模式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 62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及 1 96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者肾移植术后的肝功能、人肾均存活的存活率等指标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组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组比较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中远期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者的肝功能受损率明显高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组及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者 (P <0 .0 5) ,其人肾均存活的存活率也最低 (P <0 .0 5)。结论 对HBsAg、抗 HBe及抗 HBc阳性者进行肾移植应慎重 ,而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者则不适宜接受肾移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患者术后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4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6岁。其中乙型肝炎感染29例、丙型肝炎感染9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2例。患者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普乐可复组(n=20),环孢素A组(n=20)。观察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普乐可复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分别为15%vs30%,5%vs20%),2组2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首选普乐可复作为基础免疫制剂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似文献
15.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增加肾移植后致病致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是否进行肾移植尚有争议.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移植指征. 相似文献
17.
<正>肾移植受者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会增加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为了明确供者特异性抗体基线水平(移植前)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肾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性,美国梅约医疗中心选择2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肾移值供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及移植抗HCV阳性供肾对受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移植供、受者的抗HCV;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法检测HCVRNA;根据供、受者HCV状态将受者分为4组,对各组受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结果 (1)供者HCV的感染率为4.35%;(2)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后,有62.5%的抗HCV及HCVRNA转为阳性,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CV感染组;(3)将抗HCV阳性的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与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以及与抗HCV阳性的受者接受抗HCV奶性供肾的临床效果相同。结论 (1)移植抗HCV阳性供肾能传播HCV,可影响受者的肝脏病变,但这种影响程度较轻;(2)将抗HCV阳性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既不增加传播HCV的危险性,又有扩大供肾来源,是解决我国供肾短缺的一项值得考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供肾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吻合的肾移植6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于受者的血管情况,我们采取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外动脉吻合,共完成肾移植618例,现报告如下。618例中,男性542例,女性76例,年龄13~73岁,平均35.3岁,病程平均为1.7年。其原发病,56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为糖尿病肾病,17例为多囊肾,10例为药物性肾病,2例为遗传性肾炎,2例为狼 相似文献
20.
高致敏肾移植受者行单次免疫吸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为22例高致敏受者在肾移植前行单次强化免疫吸附(IA)治疗,受者均在治疗后48h内行肾移植手术,预后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