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伟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0):10-10
小儿静脉输液常需用夹板固定穿刺处,传统方法采用注射药物针盒或普通夹板固定,常因固定效果欠佳而需重新穿刺。鉴此,我科于2006年1~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小儿输液固定夹板,经500例患儿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型输液固定夹板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上常常遇到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及小儿患者,手部输液时因难以固定手及前臂,陪伴必须时刻在旁守护.如输液时稍有不慎即可导致针头滑出或液体漏出血管外.鉴此,2004年1月笔者自行设计了手型输液固定夹板,用于患者静脉穿刺成功后对手部的固定、制动,经临床应用2年共2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常遇到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及小儿患者,手部输液时因难以固定手及前臂,陪伴必须时刻在旁守护。如输液时稍有不慎即可导致针头滑出或液体漏出血管外。鉴此,2004年1月笔者自行设计了手型输液固定夹板,用于患者静脉穿刺成功后对手部的固定、制动,经临床应用2年共2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部输液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患者手部固定方法,提高输液患者治疗安全.方法 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输液穿刺毕采用自制手部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输液纸盒或夹板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头滑脱率及固定松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手部输液固定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针头滑脱,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小儿输液是儿科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穿刺的部位常为手背及腕关节周围,由于输液需占用较长时间,天性活泼好动、不懂得配合的小儿很难保持一种肢势不变,往往使输液固定失败,造成患儿痛苦.鉴此,笔者设计制作固定架固定输液部位,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头皮静脉穿刺时常因小儿不合作、哭闹、出汗多造成固定不良,导致胶布脱落出现输液渗漏.我科采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成一种小儿头皮针固定带,使用方便,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对小儿足背静脉进行穿刺后,一般为便于固定和观察,小儿足部常裸露在外,既不利于足部保暖,又可因足部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足部温度低引起血管收缩而影响输液疗效.鉴此,笔者设计一种小儿输液鞋应用于足背静脉输液,既可固定足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又不影响对输液部位的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棉球用于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常因头皮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稳定性差而使头皮针脱出,或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漏.我科2006年9月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制成三角棉球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经常进行的主要护理操作之一。1989~1992年我们采用了离心方向穿刺输液法,应用于200余例患儿,取得满意效果。操作方法:患儿与床沿平行仰卧于床边,操作者位于患儿的左侧或右侧,助手协助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操作者面对患儿选择静脉,在常规消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常因头皮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稳定性差而使头皮针脱出,或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漏。我科2006年9月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制成三角棉球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建立可靠、满意的输液通路是小儿大手术的先决条件。由于小儿肥胖、水肿、外周静脉萎陷、反复穿刺等因素,常给浅静脉穿刺造成困难,或输液针头太细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以至造成术中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笔者采用骨内输液代替静脉通路用于3岁以下小儿大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尝试建立防治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年龄≤6岁的2 546例住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输液的全过程进行追踪观察,渗漏病例详细记录渗漏发生时间、药物、输液工具、血管状况、渗漏范围及症状.结果 127例患儿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拔针后出现渗漏,其中75例(59.06%)因患儿异常哭闹或家长无意碰撞、牵拉引起;18例(14.17%)因药物因素引起;15例(11.81%)因血管选择不当引起;13例(10.24%)因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或方法不正确引起;6例(4.72%)因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引起.渗漏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0 min后.结论 需改良常规穿刺、固定方法,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加强家长输液知识教育及输液过程巡视,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棉签棒用于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固定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意  黄锦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17):25-25
目的 寻找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后妥善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12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棉签棒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62,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48,P<0.01).结论 棉签棒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效果可靠,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惠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对照组有9例胶布滑脱、3例自行拔针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穿刺成功后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惠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因小儿头发和汗液的影响,胶布粘贴不良,针头固定不牢,加之小儿缺乏自制力,头部易来回摇动,给静脉输液带来困难。对此,我们制作了一种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多采用留置针输液,固定方法有多种,但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头皮针脱出、头皮针与软管连接处打折等,需要重新固定,造成静脉输液污染、药液浪费、输液不畅、患者满意度降低等不良后果.为此,我们于2009年1~4月将螺旋式固定法应用于100例患者留置针穿刺,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输液室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根据门诊输液人员结构及静脉穿刺技术创建静脉穿刺培训小组,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带教培训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培训效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等措施.结果 5名护士成为静脉穿刺技术能手,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静脉输液肿漏率由6.5%下降到3.3%.结论 静脉穿刺技术培训能提高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后妥善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12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棉签棒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7.62.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1.18,P〈0.01)。结论 棉签棒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效果可靠.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牛黄解毒片乙醇浸泡液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黄解毒片乙醇浸泡液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输液外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观察组将牛黄解毒片浸泡于95%乙醇中,取适量溶液湿敷患儿肿胀部位,用透明塑料薄膜遮盖,胶布固定.对照组常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两缉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牛黄解毒片乙醇浸泡液湿敷可提高小儿输液外渗治疗效果,且安全、经济实用、操作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输液时局部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输液过程中常规方法(常规法)固定针柄后主诉疼痛的患者736例,于第2天穿刺成功后逆时针翻转头皮针针柄180.再行固定(改进法).结果 使用改进法后患者输液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使用常规法(P<0.01).结论 单柄头皮针翻转固定法简便易行,可减轻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