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分析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126眼)青少年验配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其验配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轴及眼压等临床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配戴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完成随访病例。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埘光度眼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地形图提示镜片定位良好,未见明显镜片中心偏移现象。有2例(411)数7化角膜塑形镜西亡戴者因配戴手法不当引起点状角膜上皮脱落,均予停戴及局部眼药水治疗恢复正常并继续使用;2例(4眼)患者外因导致镜片破损而更换同型号镜片。结论数字化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减低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快速可逆的治疗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角膜塑形术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逐步使角膜的弯曲度变平,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方法~([1])。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采用高DK值材料,使镜片配戴过夜成为可能。其优越性在于夜间戴镜,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清,对镜片适应性要求相对低,由于睡眠时眼睑的压力和眼球快速运动的按摩作用,使角膜的弯曲度变平,从而使部分低度近视患者和儿童患者白天裸眼视力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46例(92眼)。角膜塑形镜组配戴夜型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组配戴普通框架型眼镜。观察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组的戴镜时间为8 h左右,测得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周内以及1、2、6、12个月患者的角膜曲率、视力、眼轴增长量、裸眼视力的结果,同时记录框架眼镜组46例青少年中度近视患者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配戴1周内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组的眼轴增长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均显著低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角膜上皮点染发生率为27.17%(25/92),高于框架眼镜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轻中度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到门诊复查,尽量避免验配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严谨的验配技术能够确保戴镜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时间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停戴角膜塑形镜≥2个月后角膜形态(包括角膜中央3 mm和角膜中央8 mm范围角膜曲率和屈光力以及主观验光散光)与初始(基线)检查时角膜形态(包括角膜中央3 mm和角膜中央8 mm范围角曲率和角膜屈光力以及主观验光散光)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天津市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3年且配戴3年以上后有停戴≥2个月的患者31例(62眼),收集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主觉屈光度(包括主觉验光散光即总散光)及角膜中央3 mm、中央8 mm曲率及角膜屈光力并进行分析。31例患者平均年龄(11.42±0.95)岁,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平均为(56.45±14.70)个月,停戴时间平均为(3.68±2.26)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相对检验进行戴镜前后角膜形态的比较。结果 长时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左右眼主觉散光、3 mm光学区角膜散光及8 mm光学区角膜散光均比配戴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停戴2个月及以上后,角膜平坦曲率和屈光度未能恢复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 1.5年和2.5年且停戴3周后角膜前表面参数的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7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配戴Ortho-K且戴满1.5年和2.5年、资料完整的8~18岁近视患者(分别为107例210只眼和50例100只眼),采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停戴3周后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平K值FK、陡K值SK、角膜散光Astig)的恢复情况,以及不同配戴时间、曲率、屈光度、年龄的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配戴Ortho-K 1.5年后角膜FK、SK、Astig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前FK值不同患者停戴后FK变化量、Astig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屈光度不同患者停戴后FK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K变化量和Astig变化量在等效球镜≤-4.0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 D<等效球镜≤-6.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前年龄不同的患者停戴后FK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FK恢复越快,反弹越快.配戴1.5年和2.5年停戴3周FK变化量和Astig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停戴Ortho-K 3周后角膜前表面形态未恢复到配戴前,配戴时间、曲率、屈光度、年龄是影响角膜前表面形态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orthokerotology)对眼前节生理参数(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74例(138眼),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及停戴4周,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德国蔡司IOLMaster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和A超检查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后,比配戴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与配戴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配戴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戴4周后,各项眼前节参数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有变薄趋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没有明显变化,角膜塑形镜中长期配戴对眼前节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半的患者角膜组织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102例(186眼),观察配戴前及配戴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患者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支数量、弯曲度、内皮等方面的数据变化。结果 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的增加,角膜上皮层厚度有所变薄,但角膜上皮细胞并无明显改变。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患者角膜上皮细胞、角膜中周边及中央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配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8.
陈思萍  陈茹茹  陈岩 《浙江医学》2017,39(17):1433-1435,1439
目的评价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对睑板腺与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1年以上的近视患者100例(100眼)作为过夜戴镜组,普通眼镜配戴者100例(100眼)作为未戴镜组,均使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测得LLT、眨眼频率以及不完全眨眼比率,Keratograph5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测得红外线睑板腺图像、下泪河高度、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计算上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并测定泪液基础分泌量。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过夜戴镜组各参数与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及LL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过夜戴镜组、未戴镜组的NI-BUT分别为7.83(5.27,14.09)s、5.68(4.03,13.01)s,过夜戴镜组NI-BUT更长(P<0.05)。过夜戴镜组、未戴镜组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4.38±7.09)%、(13.30±6.67)%,LLT分别为(57.97±18.59)nm、(56.61±20.67)n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泪液基础分泌量、下泪河高度、眨眼频率以及不完全眨眼比率等方面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随下泪河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LLT与NI-BUT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是相对安全的,在验配角膜塑型镜过程中,应关注睑板腺的基线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技术(OK镜)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 252例(483只眼)近视患者进行过夜配戴OK镜治疗,观察其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结果OK镜对角膜 的不良影响包括:角膜上皮损伤371眼(7.81%);角膜溃疡7眼(1.45%);角膜变性10眼(2.07%);角膜知觉缺失18眼 (3.73%);角膜变形323眼(66.81%)。结论 在OK镜治疗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缺氧、OK镜片的污染、镜片移位 等可导致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角膜塑形镜矫正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6例,并根据角膜塑形镜类型分为对照组(日戴型)和观察组(夜戴型),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配戴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和角膜上皮染色率等指标。结果:1配镜后,两组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且均在T2时变薄最显著,随着配戴时间增加,两组患者均于T4处有所恢复,但和配戴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配戴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均显著下降,较佩带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角膜曲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差异更显著(P<0.05);3对照组患者有17眼角膜上皮染色率为阳性,约为30.36%;观察组患者则有26眼为阳性,约为46.43%,且以1级为主。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存在一定的改变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停止矫治后不同时间患者角膜与屈光状况,为其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30例(52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并有停戴史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停戴时间分为A组(停戴时间<1个月)、B组(1个月≤停戴时间<3个月)与C组(停戴时间≥3个月),记录患者戴镜前及停戴后角膜形态与屈光状态。结果  A组与B组停戴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停戴后A组与B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停戴后3组均无球镜度数及散光度数增加(P >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且停戴后3个月以上,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均可恢复,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近视的长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Paragon CRT100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配戴Paragon CRT100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患者100例(196眼),观察患者在配戴Paragon CRT100角膜塑形镜前后视力、球镜度、角膜中央厚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BUT)、眼轴长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戴镜后患者裸眼视力有大幅度提高,等效球镜度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角膜中央厚度戴镜后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眼轴长度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泪膜BUT时间戴镜后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在配戴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角膜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一级点染18例,二级点染7例和结膜反应性充血15例。结论:Paragon CRT100角膜塑形镜运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技术(OK镜)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2例(483只眼)近视患者进行过夜配戴OK镜治疗,观察其对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结果:OK镜对角膜的不良影响包括:角膜上皮损伤371眼(76.81%);角膜溃疡7眼(1.45%);角膜变性10眼(2.07%);角膜知觉缺失18眼(3.73%);角膜变形323眼(66.81%)。结论:在OK镜治疗近视中,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缺氧、OK镜片的污染、镜片移位等可导致角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与过矫验配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100例200眼的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参数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的基础上过矫-0.5D),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定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观察组患者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的基础上过矫-0.5D,定制镜片,其他参数一样。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1 d、1周、1个月、以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了解患者配戴过程中的情况,并及时指导患者规范佩戴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配戴24个月过程中,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等情况。分别在佩戴12个月时两组的屈光度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24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散瞳电脑验光(KR8800)检查屈光度、Zeiss(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两组配戴12个月时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2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在本组观察中过矫验配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33-136
目的观察校园内的专业护理指导对寄宿制学校青年学生配戴塑形镜的效果。方法学校医务室的医护人员对我校配戴角膜塑形镜的64名学生进行专业的护理指导,于指导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比较,对摘戴镜片的操作、镜片的护理和保养、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处理流程、复查周期、何为良好的饮食和用眼习惯7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前,研究对象的焦虑得分为(39.20±6.81)分。在专业护理指导后,研究对象的焦虑得分为(25.40±4.09)分。护理指导前后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接受护理指导后的焦虑状况明显减轻。在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前,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不能将所有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完全做到位。专业护理指导后,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可将所有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整且熟练地做到位。护理干预前后,所有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通过学校医务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指导,寄宿制学校配戴塑形镜的青年学生的焦虑状况明显缓解,均可熟练掌握和操作塑形镜的摘戴并做好全方位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高度近视、使用安全程度及舒适度.方法 对32例(64眼) 来我院验配RGP的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其配戴RGP的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 配戴 RGP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RGP镜片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屈光度.戴镜l个月后均感觉较为舒适,镜片中心位置及活动度好,未见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 RGP 对高度近视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调节滞后及视网膜形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本院选择验配角膜塑形镜,并经过12个月以上定期复查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例(30眼),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配戴普通近视框架眼镜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配戴前及配戴6、10、12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配戴前与配戴6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配戴10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配戴12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儿童的裸眼视力,改善调节滞后,并促进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191眼),单眼17眼,双眼87眼,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2年进行复查。观察患者戴镜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及配戴前的比较,所有观察病例均以配戴自身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配戴前,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查膜前表面HK/HV值明显优于戴镜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变化配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角膜上皮点染水肿及印痕配戴占7.34%、6.58%及9.09%,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中、小学生(8周以上)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但是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CL)后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梦戴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近视度数<-6.00 D的50例患者(100眼)进行矫治.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24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科A/B超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裸眼视力较戴镜前均稳定提高;角膜曲率平均K值均减小(P均<0.01).左右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眼轴长度略增加,但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能够有效提高近视青少年的裸眼视力,有效、安全地减缓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