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晨起先懒床心脏血管病患者最危险的时刻恰是清晨刚醒的一刹那。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生理机能在“低速运转”,人体代谢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部分血液淤积于四肢。早晨一醒来,人的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在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的刹那间,要迅速恢复“常态运转”,这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这时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肝癌一经确诊为晚期的原因 肝癌的早期表现很不典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肝区不适、乏力、消瘦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一经发现,大多为中晚期.首先,肝脏是一个实质性器官,缺乏痛觉神经,所以肝脏不大会感觉疼痛不适.只有当肿瘤不断生长,侵犯肝包膜或者周围器官时才引起疼痛不适,但是此时往往已处于肿瘤晚期.其次,肝脏是人体再生与代偿...  相似文献   

3.
仝霞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80-80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当人体处于失健康状态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以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又会对正常生命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危及生命,所以人们习惯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称之为生命体征。准确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对确立护理诊断,明确护理目标,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满身汗水不宜冷水浴:人在出汗时,汗毛孔开放,如果用冷水冲洗,会使开放的汗毛孔因冷而立即收缩,使汗毛孔关闭,这样很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电风扇不宜久吹:热天,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比较高。表皮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如果吹的时间过长,皮肤表面温度下降,皮肤  相似文献   

5.
正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分泌胃酸和一些酶类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胃肠功能紊乱,饮食失调,就会影响酶的分泌,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面对美食诱惑,人们很容易多吃,引起消化不良。此时,人们常会服用助消化药物。但不合理用药非但达不到缓解目的,甚至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功能是非常强的,但婴幼儿由于发育的原因其功能还不健全,往往易出现消化不良;而老年人则由于肌体的自然衰老、器官功能减退,胃肠道功能更是如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践证实,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其血压会自动下降。这是因为夏季的气温高,人的周身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再加上大量地出汗,从而会使血压有所下降。此时,高血压患者如果选择合适的食疗方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食疗方:  相似文献   

7.
心理需求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心理状态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转变过程 ,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1 适应期的患者心理需求与护理适应期是指患者进入医院的最初阶段 ,此时患者突然脱离家庭及工作环境 ,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 ,生活上处处不适应 ,因而产生孤独寂寞、恐惧与不安的心理 ,此时患者的心理需要有如下几点 :患者进入病房后 ,首先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认识和尊重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 ,迅速安排好床位 ,及时完成各种检查 ,如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以及各种医…  相似文献   

8.
癫痫持续状态的特点为连续大发作抽搐,间歇期神志一般不能恢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多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稍一疏忽,即有窒息和严重外伤之危险,故应密切观察,妥善护理。笔者近几年观察护理过234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动态观察即在本次持续状态刚发作时的观察。此时间往往很短,一般为几秒至1min。主要观察是否突然发作,有无先兆,是否张口尖叫,瞳孔是否散大、对称,有无尿、便失禁等情况。多次持续发作,脑缺氧后产生弥漫性脑细胞变性、水肿,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因此,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以供医生了解病情,调  相似文献   

9.
L-NMMA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活体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观察去甲肾上腺素 (NA)对微血管运动的作用及内源性NO合酶(NOS)抑制剂L NMMA对其的影响 ,以探讨NA诱导的血管运动产生的机制与内皮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 2 0只 ,以乌拉坦腹腔注射行基础麻醉 ,a氯醛酮耳缘静脉注射维持麻醉 ,气管插管置家兔于自发呼吸状态 ,同步记录呼吸、血压。将家兔肠系膜置于微循环观察盒内。先静注NA 0 0 1mg观察其对血压及微循环的影响。用血管运动诱导法 ,在肠系膜观察局部滴加NA 0 8μg诱导出自发性血管运动 ,并于血管运动明显期静注L NMMA10mg ,观察其对血压及微循环的影响。将微循环实验结果反录到监视器上 ,用暂停功能测量。结果 :静注NOS抑制剂L NMMA后 ,由NA诱导出的血管运动的频率和振幅逐渐降低 ,最后被抑制 ,微血管持续处于收缩状态。结论 :内皮源性NO参与到了NA诱导的血管运动的产生机制中。  相似文献   

10.
《中外健康文摘》2007,(1B):17-17
北方的冬天风多,气候干燥,人们在田里干活,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易“上火”,很多人的鼻孔很干、很痒,于是便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挖鼻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晚秋是一年之中人们最容易得病的时期,许多垂危病人往往也是在这个时期停止了呼吸。主要原因是老病人不能一下子适应气候由热转凉的急骤变化而造成的。由于晚秋是气候改变最大的时候,温度、风速以及大气压等处于极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能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梗塞。晚秋气温变化大,血压也易波动,容易造成冠状  相似文献   

12.
患儿 ,女 ,5岁。因腹痛、呕吐 1h,呼吸困难 ,颜面青紫 0 5h于 2 0 0 0年 3月 2 4日入院。入院 2h前患儿曾进食菠萝。查体 :血压 12 0 / 6 6kPa(90 / 5 0mmHg) ,无自主呼吸 ,脉搏 86次 /min。昏迷状态 ,颜面及四肢末梢发绀明显 ,双侧瞳孔等大 ,约 6mm ,对光反射迟钝 ,口唇发绀 ,口腔内分泌物较多。双肺未闻及呼吸音。心率 86次 /min,律齐 ,无病理性杂音。腹软 ,肠鸣音亢进。四肢肌张力低 ,生理反射消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 10mg静注 ,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气囊辅助呼吸 ,此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密集的湿音 ,5min…  相似文献   

13.
人的骨骼是有生命的,当骨骼产生裂缝、发生骨折或长出肿瘤的时候,人会感到疼痛,得了关节病时也是如此。这是因为骨组织中充满了神经纤维和血管,血管不停地向人体其他器官输送骨骼中的钙,而骨骼中钙的流失也会从肌体中逐渐得到补偿,这样才能使骨骼保持最佳状态,这种循环在肌体中永无休止。人的肌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呼吸训练对人体的心血管反应有各自的特点,我们通过对运用不同的呼吸方法:顺呼吸(呼吸1)、猛吸快呼(呼吸2)、吸-停-呼(呼吸3)、吸-呼-停(呼吸4)进行训练,同时监测其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并与其静息状态时的心率、血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肌体体温调节中枢调定。低体温是指核心温度意外低于35℃。是肌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流失。此时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正常中心体温无法维持。也可发生在夏天或温暖季节。2008年9月11日我科出现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高温降温后11小时处于低体温状态的情况,经过2小时的保温处理后,各项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现将其护理体  相似文献   

16.
艾岚 《肝博士》2012,(3):33-34
在夏季一些肝病患者很容易旧病复发,原因在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损耗也大,由于肝脏承担着人体代谢和解毒的作用,肝脏负担也随之增加。同时,因天气炎热、昼长夜短等因素影响,睡眠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也是夏季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临床上常用于麻醉性镇静药及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抢救 ,解除呼吸抑制 ,促进苏醒 ,现将我院近 5a用纳洛酮治疗 45例酚噻嗪类药物中毒的情况 ,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抢救酚噻嗪类药物 (以氯丙嗪为主 )中毒患者 45例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45岁 ,服药后就诊时间0 .5~ 6h ,平均 3.5h ,入院当时病情按意识清晰度下降水平划分 :轻度意识障碍 15例 ,病人处于嗜睡状态 ;中度意识障碍2 2例 ,病人处浅昏迷状态 ;重度意识障碍 8例 ,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以上病人血压在 12 .0 / 8.0kpa以下者…  相似文献   

18.
夏日天热,血管扩张,脉压减弱,原来血压较高的人,此时血压一般趋向平稳。但是,也有暑天阴虚阳亢的人,血压反而上升。这些患者除了需要药物治疗外还宜常食用一些养阴清热、平肝潜阳的食物,有助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住铁路工务段家属区。因锐器刺伤右侧颈部后,致大出血及出血性休克,来院急诊。经院急诊科快速有效的输液和伤口简单缝合包扎,护送住院部检查,病人深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双侧瞳孔散大约5mm,角膜反射消失,陈施氏呼吸,心音微弱,血压测不到。立即进行吸氧,两路液体快速输入,一度血压上升6/0kpa(1kpa=7.5mmHg),心率每分钟150次,此时病人颈部伤口处肿胀隆起,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口唇青紫,考虑颈部血管破裂血肿形成压迫气管窒息。立即快速将伤口缝合线拆除,一股喷射状鲜血射出,约一米多高,量1500ml,病人颈…  相似文献   

20.
陈志云  马利  李玉珠  李敬红 《中国病案》2004,5(7):F002-F002,M002
生物体都有2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类的血压也一直在波动着,其变化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特征[1],正常人凌晨6:00 8:00血压急骤上升,白昼血压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下午4:00-6:00血压又上升,而后又缓慢下降趋势,0:00-3:00血压处于最低谷,以后又呈上升倾向,一般以夜间血压比白天下降幅度≥10%,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呈双峰一谷型,称之为"勺型"血压.这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适用机体的活动和保护心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是有益的.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下降<10%,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之为"非勺型"血压.血压的波动受体力、脑力活动改变的控制,并受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