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复方中药合剂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红细胞系及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复方中药合剂治疗连续8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取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血清浓度,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和铁染色、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分别取血测RBC,Hb,HCT,Ret%和SI,S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并对骨髓增生情况、sTfR、E%、各类幼红细胞比率、G/E、外铁、铁粒幼细胞百分数等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①患者在治疗后2周Ret%,RBC,Hb,HCT等开始上升,8周时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P〈0.01),总有效率89.85%。②治疗前骨髓显微图像4例(8%)示骨髓增生减低,可见棘细胞和环状红细胞,电镜下可见中幼红细胞核周间隙增宽,晚幼红细胞的胞膜厚薄不均匀;治疗后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③治疗后sTfR显著升高,而其它铁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①对慢性肾脏疾病3—5期的患者给予复方中药合剂治疗可有效地刺激骨髓红系增生,证实该中药合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②该中药合剂治疗后红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善。③sTfR作为一种新的铁参数,不仅准确地反映机辩扶贮存状况,而且也反映机体骨髓红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多或寡与贫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和普鲁士兰反应法检测18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浓度和细胞内外铁粒、铁小珠的含量.结果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浓度升高;肾性贫血、肝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肿瘤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患者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肿瘤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细胞内外铁颗粒减少和外铁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和肾性贫血.结论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能灵敏地反映机体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恶性肿瘤或其它细胞快速增殖时,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吕芳 《中外医疗》2011,30(23):88-8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2~4期贫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观察60例CKD2~4期患者血象、骨髓象红细胞、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等指标。并随机分为A、B2组,2组均常规抗贫血治疗,A组加服促红素生成方。结果 CKD2~4期患者多为轻度贫血,少数无贫血或中度贫血者骨髓象红细胞增生活跃,表现为增生性贫血。血清铁含量减低而总铁结合力升高。配合抗贫血及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结论 CKD2~4期贫血原因之一系铁缺乏引起。治疗上应适当补充铁剂,配合其他相应措施如EPO、中草药等。  相似文献   

4.
吴美丽 《吉林医学》2010,31(32):5812-5812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9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像及骨髓像。结果:血像MCV增大,可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骨髓像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出现幼红细胞"幼核老浆"现象。结论:偏食或吸收障碍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象动态观察分析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4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象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对临床疑似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1)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痛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贫血常属正细胞正色素型,少数病例可有轻度红细胞大小不一,但无明显核畸形,网织红细胞计数〈2%。(2)骨髓象:①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三系增生减低,肉眼观油滴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小粒以非造血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等)和脂肪细胞为主。②不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肉眼观油滴增多,粒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红系细胞增生,幼红细胞比例升高,部分晚幼红细胞可见轻度巨幼样变(炭核红),可见少量的嗜多色红细胞,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小粒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可见(以非造血细胞为主)。换部位行多次骨越穿刺,骨越象无明显变化。③临床疑似病例的骨髓象:部分增生活跃,少部分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细胞正常或减少,红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减少不明显,骨髓小粒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均可见。经过多次、多部位穿刺,骨髓象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征。④第一次骨髓穿刺表现为混血或干抽的,经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骨髓象均表现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少部分病例做骨髓活检。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组织呈向心性萎缩,即先髂骨、后棘突、再胸骨。在造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中,骨髓可出现灶性增生,即早期造血呈代偿性增生。故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的不同阶段,骨髓增生程度不同,同一阶段不同部住骨髓增生情况也不同;再加上干抽或穿刺不当造成的骨髓增生不良假象,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骨髓逢血情况的。当骨髓穿刺涂片难以确诊临床疑似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多次、多部位穿刺进行骨髓象动态观察对进一步诊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与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51例MA血象,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特点。结果:MA血象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细胞以大椭圆形红细胞为主。骨髓象中中性粒细胞可见巨晚幼粒及巨大杆状核细系早期巨幼变,巨核系巨幼变及分叶过多。结论: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对M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哈申高娃  沙拉王蕊 《吉林医学》2005,26(10):1044-1045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骨髓片行染色检查,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细胞内铁明显减少;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慢性疾病贫血患者胞外铁明显增加(P<0.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鉴别诊断缺铁性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左归补髓生血方治疗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对骨髓中有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二甲磺酸丁酯和环磷酰胺交替给药12 d的方法复制再生障碍性小鼠模型。观察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减低(P<0.05),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小鼠骨髓增生极度减少,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均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以及西药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骨髓中造血组织比例增多。结论 左归补髓生血方可以有效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抑制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周围血片白细胞分类的同时,应注意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进行观察,这对许多疾病,特别是血液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一、白细胞形态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要着重观察胞体和胞核的大小、核形、染色质、核膜及包含物的变化1.大小;正常时直径10~15微米。在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病人血片中,可见其大小悬殊。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理化损伤者,血片中可见其胞体和胞核明显增大,呈巨变,尤以杆状核巨变为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对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8例贫血病例,分别作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内外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30%~40%,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5.0%;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幼稚红细胞百分率40%~50%;缺铁伴轻度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内外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40%~50%,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5.0%;溶血性贫血患者幼稚红细胞百分率〉50%,网织红细胞〉1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外铁正常或增加,内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30%。结论: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35%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贫血,常于生后2周至2年确诊,表现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增高、骨髓红系增生低下而粒系和巨核细胞系增生活跃、胎儿血红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增高.约30%患儿合并其他症状如:身材矮小、颅面部畸形包括小头、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硬腭高拱及唇腭裂甚至Tumer综合征样外貌、拇指畸形、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泌尿生殖器官畸形和恶性肿瘤易感性增加等[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髓小粒形态学变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中难治性贫血5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8例.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对他们进行有核细胞分类及形态学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出现粒、红、巨核多个系统数量和形态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出现多个系统病态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小粒中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显著升高;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小粒造血细胞成份主要表现为红系明显增高和出现细胞明显的巨幼变.[结论]骨髓小粒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病史特点与诊断例1,病史特点:①青年女性。②病程长达10年。③反复出现鼻衄,皮肤瘀点及进行性贫血。④无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⑤全血细胞减少。⑥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病态造血明显,表现为中晚幼红细胞增高,巨幼样变,豪周小体,双核红细胞,靶状红细胞,多染红细胞等。⑦骨髓铁染色,外铁( ),内铁( )47%,( )19%,( )3%;成熟红细胞可见铁颗粒。⑧一般抗贫血治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rHuEPO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1万IU 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行骨髓显微成像分析和铁染色;分别检测血象中RBC, Hb,Hct,Ret%;检测血清铁,SF和骨髓像中E%,G/E,外铁、铁粒幼细胞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5例中显效10 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48.57%.22例治疗后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项指标,而血清铁、SF、外铁、铁粒幼细胞均显著降低。结论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骨髓红系增生显著,随着骨髓造血增强,大量机体储存铁被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对30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和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0例,占66.7%。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15例,占50%。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8例,占93.3%,检查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27例,占90.0%。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对于治疗,给予叶酸、维生素B12便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减少,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极度低下或消失,而粒系及巨核系增生正常。尿毒症合并PRCA病例比较少见,但近来相关报道逐渐增多。我院一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出现PRCA,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不难。诊断要点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降低在50微克%以下,总铁结合力增高可达350~500微克%;骨髓涂片铁染色示储存铁及铁粒幼红细胞明显减少;有条件者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后者能更敏感地反映铁储备。缺铁性贫血对铁剂治疗反应良好。一般情况下诊断及治疗不存在问题。但有时也会发生诊疗错误,举例如下: 一、隐匿型缺铁状态及早期缺铁性贫血易被忽视邓××,女,30岁,机关干部。一年前顺产一婴,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R)、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大细胞低色素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大细胞低色素贫血55例,其中巨细胞性贫血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另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值。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巨细胞性贫血组HCY、MCV值明显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s TfR水平明显高于巨细胞性贫血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的s TfR、HCY及MCV有助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