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牙周炎患者行Foxp3-924(rs2232365)基因分型,探讨Foxp3-924(rs2232365)基因与牙周炎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技术为50例无亲缘关系的牙周炎患者和10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Foxp3-924(rs2232365)基因分型。结果Foxp3-924(rs2232365)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在牙周炎患者中分别为24.0%(12/50)、34.0%(17/50)和42.0%(21/50);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3%(24/103)、28.2%(29/103)和48.5%(50/103),Foxp3-924(rs2232365)位点A、G等基因频率在牙周炎患者中分别为41.0%和59.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38%和62.62%,Foxp3-924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牙周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924(rs2232365)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oxp3-924(rs2232365)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1例在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产妇进行回访研究,所有产妇均经PCR-SSP技术对Foxp3-924(rs2232365)基因位点分型。结果对比产后抑郁组与对照组产妇Foxp3-924各种基因型频率,结果显示均无差异(P>0.05)。结论产后抑郁和Foxp3-924(rs2232365)位点基因多态性无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母源性印迹基因PHLDA2印迹状态.方法 收集21例正常妊娠和19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抽提样本DNA,PCR扩增,选择PHLDA2基因组变异比例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3390为外显子1中C/T多态性(PHLDA2-1),rs1056819为外显子2中G/A多态性(PHLDA2-2),直接测序筛选杂合子.将杂合子样本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直接测序判断PHLDA2基因印迹状态.结果 正常妊娠与子痫前期胎盘PHLDA2-1(外显子1)SNP位点(C/T)均未发现杂合子,全为T/T纯合子;胎盘PHLDA2-2(外显子2)SNP位点(G/A)在子痫前期有4例(4/19)、正常妊娠有5例(5/21)杂合子表达,两组杂合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LDA2-2杂合子胎盘组织PHLDA2 cDNA均只表达G单等位基因.结论 子痫前期胎盘PHLDA2(PHLDA2-1及PHLDA2-2)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妊娠相似,未发现PHLDA2基因印迹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APOBEC3G)基因rs185983011位点在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并研究其
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86例HBsAg和HBeAg皆阴性的健康者、1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
本。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该研究对象APOBEC3G基因rs185983011位点的多态性,确定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并将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NP rs185983011位点存在于检测人群中的
基因型只有C/C和C/T,其中以C/C为主(97.7%)。SNP rs18598301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
和健康者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人群APOBEC3G基因中rs185983011位点的基因型主要是C/C,未发
现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GS2基因rs460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淮安地区汉族重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住院分娩的汉族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84例为病例组( PE组),同期汉族正常妊娠孕妇3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RGS2基因rs460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PE组RGS2基因rs4606位点CC、GC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5%、49.3%和22.2%,等位基因频率C、G分别为53.2%和46.8%;对照组CC、GC和 GG 基因型分别为24.4%、51.6%和24.1%,等位基因频率 C、G 分别为50.2%和49.8%。 rs460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RGS2基因rs4606位点多态性与淮安地区汉族重度子痫前期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s(TNFRSF6)基因位点A670G多态性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40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75例,重度子痫前期65例)和170例同期入院产检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正常孕妇,进行Fas(TNFRSF6)基因位点A670G多态性的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和正常组间、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间的差别。结果: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子痫前期组(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6.2%)(P〈0.001),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64.6%)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49.3%)(P=0.010)。结论:Fas(TNFRSF6)基因位点A670G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对129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64例,重度子痫前期65例)和137例同期入院产检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正常孕妇,进行PAPP-A基因位点S1224Y(A/C)(dbSNP:rs7020782)多态性的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子痫的期组和正常组间、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间的差别.结果:AC基因型频率在于痫前期组(44.2%)高于对照组(31.4%,P<0.05);AC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75.4%)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12.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40.8%)明显高于轻度子痫的期组(18.7%,P<0.001).结论:PAPP-A基因位点S1224Y(A/C)的AC基因型,C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Forkhead Box P3(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了解儿童ITP发病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探讨FOXP3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开展儿童ITP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328例ITP患儿作为实验组,2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病程及转归又分为两组(病程在12个月以内组、病程在12个月以上组)。利用Sequenom SNP位点分型检测方法分别检测FOXP3基因rs3761547、rs3761548、rs2232365 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1)rs2232365位点在性别年龄均匹配实验组A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3),其他2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s3761547位点在12个月以上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较12月以内组明显增高(P=0.008,0.001);rs2232365位点A与G基因频率在不同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FOXP3 rs2232365位点携带AG基因型可能为ITP发病的易感因素。携带FOXP3 rs3761547 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rs2232365位点G等位基因的ITP患儿更易发展为慢性,病程迁延。rs22323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ITP的发生发展均相关,可能是疾病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性评价妊娠早中期服用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OVID、
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BSCO、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临床试验注册数据,纳入所有研究妊娠早中期服用阿司匹林
对高危人群PE预防作用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860例受
试者。结果显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妊娠16 周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风险(OR=0.35,95%CI 0.17-0.75,P=
0.007)、子痫前期发病风险(OR=0.75,95%CI 0.47-0.98,P=0.04)、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病风险(OR=0.53,95%CI 0.29-0.98,P=
0.04)以及早产发病风险(OR=0.20,95%CI 0.08-0.48,P<0.001)均较对照组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增加
了107.1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76.13-138.18,P<0.001)。结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妊娠16周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可降
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风险,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基因-31C/T(rs11436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子痫前期病人和300例正常妊娠者,检测并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1β基因-31C/T多态性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两组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t=15.58-21.27,P〈0.01);子痫前期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31T/T、-31C/T及-31C/C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C、T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1β-31C/T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农村人口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番禺
大石镇三个村40~70岁农村人口作为研究对象,总共680人,其中男314人,女366人。受试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
并空腹抽血,PCR扩增和测序,检测受试者MMP-3 5A/6A基因型。结果本研究人群基因型分布6A/6A、5A/5A、5A/6A分别为
82.6%、1.8%和15.6%,不同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异。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年龄差异。男性不同基因型频
率(6A/6A v 5A/6A+5A/5A)之间血压水平无差异,女性5A/6A+5A/5A基因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6A/6A基因型。高
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5A等位基因频率更高。结论广州农村人群MMP-3基因型以6A纯合子为主,5A纯合子比例明显低
于西方人,5A等位基因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尤其在女性,5A等位基因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相似文献   

12.
唐碧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6-37,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上Foxp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自然流产次数不低于3次的患者37例作为流产组:选取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孕龄期妇女的增生期内膜及分泌期内膜分别为25例、20例,对各组中的Fox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oxp3在分泌期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及URSA组比较明显较低,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2)蜕膜间质为URSA组Foxp3的主要表达部位,蜕膜腺上皮细胞为正常妊娠组患者Foxp3表达的主要位置,蜕膜腺上皮细胞为增生期内膜阴性表达及分泌期子宫内膜Foxp3的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在胚泡植入及早期妊娠的维持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URS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oxp3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IV型狼疮性肾炎(LN)免疫发病机制。
方法:3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IV型LN患者及30例肾活检证实为V型LN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均留取
静脉血,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细胞因子(INF-γ,IL-1,IL-2和TNF-α)和5种Th2细胞因子(IL-
4,IL-5,IL-6,IL-10和IL-1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淋巴细胞
亚型和细胞因子表达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V型LN患者存在明显的贫血(P<0.001)、低补体血症及低白蛋
白血症(P<0.05)。IV型LN患者CD3+细胞比率和计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改变,但CD4+细胞比率和计数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1);由于CD8+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而出现CD4+/CD8+比值倒置(P<0.01);CD20+细胞比率及计数略
高于对照组(P<0.05);但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V型LN患者相比,
IV型LN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异常更显著,尤其表现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对照组相比,IV型LN患
者体内存在广泛的细胞因子异常,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有7种明显升高,其中包括3种Th1细胞因子INF-γ (P<0.05),
IL-2 (P<0.05),TNF-α (P<0.01)和4种Th2细胞因子IL-4 (P<0.05),IL-6 (P<0.05),IL-10 (P<0.01),IL-13 (P<0.01 );与IV型
LN不同,V型LN仅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其中除IL-2属于Th1细胞因子外,其余3种为Th2细胞因子,包括IL-4,
IL-10和IL-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调节性T细胞比率与多种临床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antidsDNA
滴度、疾病活动性指数等(r分别为-0.781,-0.746,-0.646;P<0.05);IL-5与anti-dsDNA滴度、血肌苷呈正相关
(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IL-10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与尿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呈负相关(分
别P<0.05和<0.001);IL-13与尿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769,P<0.05);而V型LN患者细胞因子与临床表现之间相关性
小。结论:IV型LN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性,这可能是免疫抑制剂治疗IV型LN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38-41
目的 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Th22、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转录因子AHR、Foxp3及细胞因子IL-22、IL-10的表达,探讨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5例明确诊断的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正常妊娠孕妇3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Th22、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转录因子AHR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因子IL-22、IL-10的表达。结果 AHR mRNA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1.85±0.47)和(0.89±0.26),Foxp3 mRNA在两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76±0.23)和(1.31±0.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L-22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7%和40.00%,IL-10在两组的表达率为34.29%和60.0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h22、Treg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葎草花粉变应原核酸疫苗pcDNA3.1-Hum,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诱导Foxp3+Treg细胞分化介导对哮喘模型小鼠
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双酶切pTripIEx2-Hum质粒以获取目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载体以构建pcDNA3.1-Hum核酸
疫苗并测序鉴定,转染至COS-7细胞以证实其表达。采用表达的目的蛋白刺激CD4+CD25- T细胞,验证其能否诱导Foxp3+Treg
细胞分化。使用pcDNA3.1-Hum免疫正常小鼠,检测特异性IgE、IgG2a水平以探讨其免疫原性、变应原性;免疫哮喘模型小鼠
以验证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测序证实该构建成功并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可诱导CD4+CD25- T细胞向
Foxp3+Treg细胞分化。动物实验提示pcDNA3.1-Hum可诱导特异性IgG2a,不能诱导特异性IgE;可明显降低哮喘模型小鼠气
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升高脾脏Foxp3+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IL-4、升高IFN-γ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Hum核
酸疫苗,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介导Foxp3+Treg细胞分化。动物实验证实该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并提示其通过诱导
Foxp3+Treg细胞分化介导Th1倾向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调控海马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及微量注
射器于大鼠海马内注射Aβ1~40,注射3周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RAGE、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
化酶(gp9lphox及p47phox亚基)、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
(ROS)的变化。结果海马注射Aβ1~40 3周后,海马组织的RAGE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检测到注射Aβ1~40引起海马组织
内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gp9lphox、p47phox的表达及p47phox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IκBα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1),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NF-κB的表达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Aβ可引起海马
组织RAGE的表达升高,NADPH氧化酶/ROS/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Aβ诱导海马神经元RAGE的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μ受体基因(OPRM1)A118G单核苷酸多态对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芬太尼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医
学院第三附属医院ASA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100例,术后行硬膜外腔芬太尼自控镇痛。抽取产妇
静脉血,应用PCR-RFLP法,根据OPRM1 外显子1第118位点处的碱基情况判定产妇基因型,AA型为野生型,GG型为突变型,
AG型为杂合型,根据基因型将产妇分为3组即AA组、AG组、GG组。观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期间恶呕记
录和48 h 芬太尼总用量。结果最终96 名产妇完成研究,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为GG(16, 16.7%),AA(35, 36.5%),AG(45,
46.9%)。术后12、24 h两个时点的VAS评分,GG组要明显高于AA组和AG组(P<0.05);术后镇痛芬太尼总用量,GG组亦明显
高于AA组和AG组(P<0.05)。结论OPRM1 A118G单核苷酸多态影响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效果,GG型镇痛效果明显弱于
AA型和AG型;达到同样镇痛效果,GG型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V(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3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3例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8例的Annexin V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Annexin V主要表达于蜕膜细胞的胞膜、胞浆及间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表达等各方法验证结果显示:Annexin V mRNA及蛋白在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中表达最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中次之;早发型子痫前期中最低,正常妊娠组与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表达下调,Annexin V 的低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形成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nnexin V in the decidua tissues of preeclampsia patients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annexin V in the deciduas from 35 normal pregnant women at full term.38 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patients and 33 late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patients. Results Annexin V was found on the cell membrane and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decidual cells and stroma.Both the mRNA and protein of annexin V expressions in the decidua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early or late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 (P<0.05),being the highest i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the lowest in 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Conclusion The low expression of annexin V in the deciduas might participate in the hypercoagulability state in preeclamps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