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前列舒乐颗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其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的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次,1次/d。试验组口服前列舒乐颗粒,1袋/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为次要疗效指标;以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评估其安全性,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后两组IPSS评分、QOL,Q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IIEF-5未见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及IIEF-5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舒乐颗粒能缓解肾脾双虚、气滞血瘀证BPH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与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相当,但可以改善BPH患者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治疗不同体积BP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患者68例,其中I组36例,体积〈50ml;Ⅱ组32例,体积≥50ml,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天1次,服用3个月。回顾性分析服用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PSS、QOL、Qmax均有所改善,减少了PVR,I组优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前列腺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有10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头晕、头痛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均于服药3天后症状消失;逆行射精4例,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结论:盐酸蛆索罗辛能明显改善BPH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前列腺体积小于50ml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BPH的门诊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坦索罗辛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坦索罗辛组),另一组给予多沙唑嗪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多沙唑嗪组),分别在用药0、6、12周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的测定。结果 192例完成了实验。两组0周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服药6周IPSS、Qmax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周QOL、服药12周IPSS、Qmax、QOL两组相比,多沙唑嗪组优于坦索罗辛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无尿潴留、头痛、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3人出现轻微血压下降,可耐受并坚持服药。结论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服药12周多沙唑嗪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优于坦索罗辛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联合用药时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成中度组和重度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压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IPSS、QOL、Qmax、Ru均改善明显(P〈0.001)。服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Qmax、Ru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服药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是治疗我国BPH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坦索罗辛干预的效果。方法:192例典型的伴有LUTS的BPH患者治疗前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问卷5(IIEF-5)调查,同时检测最大尿流率(Qm ax)。然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坦索罗辛0.2 mg,对照组(89例)应用安慰剂,1次/d,疗程8周。分析治疗前不同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后LUTS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92例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3~32(20.20±6.81)分,QOL评分0~6(4.51±0.76)分,Qm ax 8~30(9.6±8.79)m l/s,IIEF-5评分1~24(9.80±8.62)分。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75%(144/192)。统计学显示:IPSS和IIEF-5有明显的相关性(r=-0.312,P<0.001)。年龄与IPSS和IIEF-5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203,P<0.005和r=-0.571,P<0.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年龄和LUTS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LUTS的严重程度与性功能障碍的发展密切相关。坦索罗辛在改善LUTS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对下尿路症状(LUTS)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方法:严格按照人组条件选择LUTS并ED患者80例,分别应用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坦索罗辛组IIEF-5、IPSS、QOL三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非那雄胺组IPSS和QOI.明显好转。结论:与非那雄胺相比,坦索罗辛对LUTS并ED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8.
托特罗定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常伴有膀胱活动过度。本研究旨在评价托特罗定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活动过度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未经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3例,分成两组,25例患者单用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28例服用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和托特罗定(2mg,每天2次)。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53例患者均完成了12周的治疗。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组IPSS、QOL分别由治疗前的(21.50±5.42)、(4.58±0.94)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4.80±4.21)、(2.78±0.91)分(P均<0.05);而Qmax治疗后显著提高[(12.20±6.60)ml/svs(16.40±5.13)ml/s,(P<0.05)]。储尿期症状评分由治疗前的(9.87±2.38)分下降到治疗后的(6.45±0.63)分(P<0.05)。坦索罗辛+托特罗定联合治疗组IPSS、QOL分别由治疗前的(20.9±5.15)、(4.61±0.86)分降到治疗后的(14.90±5.32)、(2.12±0.87)分(P均<0.05);Qmax由治疗前的(13.30±7.80)ml/s提高到治疗后的(16.70±6.32)ml/s(P<0.05)。储尿期症状评分由治疗前的(10.12±3.10)分下降到治疗后的(4.77±0.75)分(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迅速缓解BPH所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而坦索罗辛+托特罗定联合治疗可以更好的减轻BPH所导致的储尿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及对比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及单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184例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程4周至2年。所有患者均为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1周后LUTS症状无改善。入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坦索罗辛组89例继续应用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95例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给予坦索罗辛0.2 mg 1次/d+托特罗定2 mg 2次/d,治疗4周。分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估治疗后LUTS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坦索罗辛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3.23±4.39)、(4.23±1.2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2.21±4.07)、(3.53±0.9)分,Qmax由治疗前的(12.31±8.39)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4.12±8.62)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45±5.31)、(4.45±0.79)分降到治疗后的(6.56±2.03)、(2.34±0.73)分,Qmax由治疗前的(11.41±9.21)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5.52±8.35)ml/s,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84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和托特罗定能明显缓解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轻中度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合并OAB的患者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得到研究对象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坦索罗辛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5例。坦索罗辛组单用坦索罗辛(0.2 mg/d);联合用药组同时服用坦索罗辛(0.2 mg/d)和米拉贝隆(50 mg/d)。在基线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情况[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获得65例(92.86%)BPH合并OAB患者的可靠随访数据,平均年龄62(50~80)岁。两组患者的IPSS、USPSS、VSS评分及Qmax在治疗结束(12周)时相比其对应基线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ABSS治疗前后比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OABSS降低程度(ΔOABSS)显著优于坦索罗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在IPSS、USPSS、OABSS评分方面相比坦索罗辛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SS、Qmax、RUV方面,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10例(15.38%)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