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输尿管癌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 例行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3~81岁,平均59.5岁;左侧11例,右侧7例;下段10例,中段5例,上段3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33.3)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103±32.7)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6±9)h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1.3)d.围手术期未发生明显无并发症发生.16例术后得到1~40个月随诊,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膀胱内新发肿瘤,后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 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输尿管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肾盂癌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7月为29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技术肾盂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腰部三孔法切除患侧肾脏并尽量向膀胱侧游离输尿管,由下腹部5~7 cm小切口取出标本,直视下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缝合膀胱切口。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210 min,平均(150.0±43.5)min;术中出血量50~350 ml,平均(120.0±59.6)ml;术后住院8~12 d,平均(9.5±1.1)d。术后病理均提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48个月,1例发生膀胱肿瘤,1例发生患侧腹膜后复发并双肺转移。结论:对于经验丰富且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方法,并对本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20.8±24.5)min,术中出血量(63.3±19.7)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6±10)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0±2.3)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2~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加下腹部小切口行肾盂癌根治术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施行的23例后腹腔镜加下腹部小切口行肾盂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6.4±27.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1.3±44.5) 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8±0.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2±1.0)d,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23例均为肾盂移行细胞癌,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加下腹部小切口行肾盂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并不增加肿瘤种植的风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上皮癌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12)岁。其中左23例,右16例,肾盂癌31例,输尿管癌8例。结果39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半尿路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05—150min,平均(115±12)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90±15)ml,1例术中输血400ml,无尿漏或严重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8~14d,平均(9±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1N0M0 21例,T2N0M017例,T2N1M01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肾盂癌患者局部复发1例,肝脏远处转移1例,输尿管癌患者膀胱种植转移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肾盂癌患者因瘤死亡1例,其余35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上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上尿路上皮肿瘤17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9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63岁,右侧10例,左侧7例。肾盂癌10例,输尿管癌7例,其中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2例。结果 17例根治性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224min,1例形成局部皮下气肿,无一例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3d,随访1~28个月均未发生肿瘤转移及切口种植。结论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上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10例肾盂癌、6例输尿管上中段移行细胞癌先采用尿道电切镜行患侧输尿管口膀胱黏膜袖套状切除,而后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 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平均80 ml,患者均于术后36~48 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9.4 d),术后随访膀胱局部复发2例. 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例肾盂癌、1例输尿管上段移行细胞癌先采用尿道电切镜行患侧输尿管口膀胱黏膜袖套状切除,而后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0min,术中出血平均50mL,患者均于术后36~48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9~11d(平均10d),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肾盂或输尿管癌等上尿路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对加用下腹小切口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后腹腔镜加下腹部小切口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为120~17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20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6~48h,手术后30~48h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8d。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2~3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加下腹部小切口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和其他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根治术;治疗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组皮下气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其他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胃癌腹腔微转移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运用细胞学及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以探讨这些方法对预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意义.方法收集3 8例胃癌和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并同时切除少量大网膜、腹膜作为对照.用RT-PCR方法测定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中的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6.8%(14/38)和39.5%(15/38),皆高于腹腔冲洗液PLC的26.3%(10/38).CEA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深度有关.结论CEART-PCR方法对于检测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较PLC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一种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转移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提高对骨转移瘤的认识,降低骨转移瘤的误诊率。方法 通过对骨转移瘤的发生机制、发病率、好发部位、骨转移瘤来自非骨原发肿瘤的顺序、监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等的认识,并对临床工作中5例被误诊为骨转移瘤病例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获得远期随访,24~96个月(平均57.6个月),患者生活良好。例1、2为肺癌与前列腺癌,未见肿瘤复发与骨转移。例4、5为脊柱结核,病情稳定,病灶修复。例3为L3S1椎间盘炎。分析误诊的原因为读片未能很好地结合临床全面考虑;对先进影像检查所见缺乏经验,认识不足。结论 大多数骨转移瘤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X线检查、核素全身骨扫描、CT、MR等先进诊断技术对诊断骨转移瘤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敏感性强,特异性较差,但仍可从中找出诊断的规律,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正确率。此外,新的核素鹰眼系统及MR弥散加权像可提高对老年良性(如骨质疏松)与恶性(如骨转移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残胃复发癌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复发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收治的48例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为胃癌根治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复发时间为6~36个月,再次行根治性手术28例(58.3%),平均生存40.0个月;非根治性手术20例(41.7%),平均生存14.8个月;全组平均生存期30.6个月,中位生存期28.0个月。病期、病理类型、根治与否、腹膜种植、肝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及临床分期、腹膜种植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复发癌的影响.方法 对96 例获随访的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 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为34.4%(11/32),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复发率为18.8%(12/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术中先行输尿管末端结扎者术后膀胱癌复发率较未采取结扎措施者低,但两者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肾盂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膀胱酃分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件膀胱癌的发生率.术中游离肾输尿管前行输尿管末端结扎并同时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e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配合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有关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术后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6篇文献,436例患者,其中保肾手术组共计177例,肾输尿管根治术组共计259例,分析显示,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95(95%CI=0.61~1.48,P>0.05);术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83(95% CI=0.42~1.64,P>0.05).结论 采用保肾手术方式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5年后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两者疗效相当;但由于保肾手术损伤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性行保肾手术.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年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良性18例,恶性68例。诊断依赖于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赖于外科切除术。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胆道梗阻症状和非特异性的发热贫血及消瘦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为91.3%,气钡造影为8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6%,B超为31.9%,CT为51.9%,磁共振为76.2%,ERCP为100%;联合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检查确诊率可达95.0%。7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92.3%;6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切除率为63.2%;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1.0%;25例行旁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经内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AFPmRNA的表达。结果:3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外周血AFPmRNA表达阳性18例(56.3%),阴性14例(43.7%);治疗后阳性12例(37.5%),阴性20例(62.5%)。RFA治疗前后PHC患者外周血AFPmRNA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RFA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针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发生的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南共识。因此,本研究比较肝切除术(LR)与微波消融(MWA)治疗PDAC根治术后异时性肝寡转移的疗效,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PDAC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7例行LR治疗(LR组),28例行MWA治疗(MWA组),9例仅行姑息性化疗(保守治疗组,与前两组作生存获益对比)。基于临床随访资料,比较LR组和MWA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分析影响PDAC患者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LR组与MWA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R组与MWA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5.0个月(95% CI=21.5~28.5)和23.0个月(95% CI=19.2~26.8),而保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1.0个月(95% CI=8.9~13.1)。LR组和MW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7.0个月(95% CI=14.7~19.3)和15.0个月(95% CI=11.7~18.3)。生存曲线比较结果显示,LR组与MWA组的OS率与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P=0.668;χ2=0.488,P=0.48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3% vs. 78.6%,χ2=0.569,P=0.451),LR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WA组(48.6% vs. 14.3%,χ2=8.405,P=0.004)。LR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WA组(9.0 d vs. 5.0 d,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未行化疗及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是PDA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R和MWA两种方式治疗PDAC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均能使患者取得生存获益,且远期疗效相似,但MWA术后严重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未联合围术期化疗和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TEN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Ⅱ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检测43例膀胱癌组织及9例膀胱正常组织中PTEN 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正常组织中PTEN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