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385例原发性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分为3组,A组166例,接受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B组143例,单纯接受主动免疫治疗;C组76例,单纯接受hCG治疗;74例继发性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做为D组,接受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结果:治疗后妊娠成功率A组为91.25%,B组为72.52%,C组为29.85%,D组为84.62%,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疗效最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CG及黄体酮治疗习惯性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通过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探讨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方法。方法 6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观察组35例接受主动免疫治疗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妊娠后立即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B组对照组30例,单纯接受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91.48%,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30.00%,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单纯HCG及黄体酮和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性,并且可提高疗效和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单纯主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适宜方案。方法:205例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5例,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妊娠后立即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B组100例,单纯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妊娠成功率为90.48%(95/105),B组妊娠成功率为83.00%(83/100),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33例,其中113例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84.96%,封闭抗体仍为阴性72例中,成功妊娠58例,妊娠成功率80.5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原则上不需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可根据个体情况联合应用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单纯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治疗、LIT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及LIT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封闭抗体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共242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仅接受LIT,B组接受LIT及IVIG联合治疗,C组接受LIT及地屈孕酮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成功妊娠率。结果免疫治疗后,3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70.0%、B组85.0%、C组81.7%。A组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161,P0.05);A组与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035,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81,P0.05)。结论封闭抗体阴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能改善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LIT联合IVIG治疗以及LIT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较单独应用LIT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黄体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封闭抗体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将81例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且封闭抗体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保胎治疗(黄体酮+HCG)。比较封闭抗体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受孕后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妊娠成功率为73.33%,对照组为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封闭抗体对妊娠结局有预示价值,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黄体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成功率较高,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一种简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建军  唐婕  周凤 《药物与人》2014,(5):137-137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单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主动免疫法联合HCG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HC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月分娩30例,妊娠成功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CG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再次流产的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组28例,主动免疫治疗组26例,HCG治疗组2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2.1%,主动免疫治疗组及HCG治疗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53.9%和25.0%。经X^2检验各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结论主动免疫联合HCG治疗复发性流产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03-604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复流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黄体酮治疗, 20例)和B组(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 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A组的妊娠成功率为60.00%,低于B组的95.00%(P <0.05)。B组的先兆流产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A组(P <0.05)。结论应用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反复流产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妊娠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筛查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47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25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成功率观察组(89.36%)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静脉点滴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成功率较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是指在临床上排除遗传、内分泌、生殖系统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找不到明确病因,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大约40%~70%与免疫因素有关,目前对其治疗仍无较好的方法。我们对6例病人,采用皮内注射其丈夫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方法联合HCG治疗,效果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关系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技术对72例URSA患者和30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诱生培养68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的Th1(IFN-γ)和Th2(IL-4)细胞因子水平;URSA患者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和常规HCG保胎组,前瞻性研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IFN-γ、IL-4细胞因子变化及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URSA患者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h2比值偏向Th1。经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IFN-γ水平降低(P<0.05),IL-4水平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偏向Th2(P<0.05)。主动免疫妊娠成功率达到85.71%。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失调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纠正Th1/Th2平衡失调,对URSA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吴成平  务中卫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3012-3013
目的:探讨达必佳黄体后期给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垂体降调节的效果。方法:106个周期分成两组,A组:月经第21 d起达必佳全量(0.1 mg/d)皮下注射,7 d后改半量(0.05 mg/d),直至注射HCG日。B组:月经第21 d起达必佳半量(0.05 mg),每日皮下注射直至注射HCG日。比较两组超排卵周期月经第3天(D3)和HCG注射日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促卵泡成熟素(rFSH)用药剂量等指标。结果:A组D3和HCG注射日平均血清LH水平分别为(1.40±0.85)IU/L和(2.61±1.37)IU/L,显著低于B组(2.75±0.70)IU/L和(3.70±2.30)IU/L(P<0.01),而A组平均用促卵泡成熟素(rFSH)(29.70±0.33)显著高于B组(23.78±8.80)(P<0.01)。结论:长方案中每日半量(0.05 mg)达必佳能有效达到降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与正常早孕蜕膜CD8和颗粒酶B的表达,从蛋白水平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蜕膜CD8和颗粒酶B蛋白表达,采用双盲法随机取5个视野,400倍下观察蜕膜组织处阳性细胞,计数后取其平均数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早孕相比,URSA组蜕膜组织处颗粒酶B表达明显升高(P<0.01);CD8的表达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颗粒酶B蛋白表达异常是URSA的机制之一;颗粒酶B死亡途径可能是早期诱导URSA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加用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年将70例有复发性流产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35名要求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和地屈孕酮的患者为观察组,35名接受地屈孕酮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2、P和HCG水平,以评估治疗结果,记录妊娠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前次自然流产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E2、P和HCG的水平在8周前及8~1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情况: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和地屈孕酮组35例,足月妊娠分娩成功34例(97.1%),地屈孕酮组35例,足月妊娠分娩27例(77.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加用地屈孕酮可以明显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继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巨噬细胞B7-1、B7-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蜕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B7-2及Th1/Th2比率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流产组)和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和巨噬细胞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20.41±3.32)、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21.5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27.82±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63,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16,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B7-1表达水平增高、B7-2表达水平降低与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齐瑞莹  侯灵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58-2959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经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32例URSA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亚群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同时选择30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百分率降低(均P<0.01),而两组CD3+细胞百分率无差异。主动免疫治疗后CD3+细胞无变化,CD4+细胞、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8+细胞则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CD4+细胞百分率升高、CD8+细胞百分率降低与UR-SA发生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降低CD4+细胞百分率,提高CD8+细胞百分率,有利于妊娠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反复潜水后急性减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常规按个体化治疗方案不能实施的情况下同时治疗多个患者的方案选择。方法统计影响疗效和复发率的因素及临床症状,依照症状和体征对所加压力的反应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A组、B组、C组、D组。结果本组治愈90例(78.26%),好转25例(21.74%),无效0例,复发19例(16.52%)。(1)年龄、工龄、潜水深度、水下工作时间及初发或再发与疗效呈正相关(P〈0.05或P〈0.01),并且年龄、工龄、劳动强度、潜水深度、初发或再发、疼痛程度与复发否也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潜伏期与疗效及复发否呈负相关(P〈0.01);(2)年龄、潜水深度、初发或再发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P〈0.01);潜伏期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P〈0.05);(3)治疗方案、工龄、潜水深度和潜伏期4个因素可解释疗效变化的48.0%:(4)不同治疗压力中D组、C组、B组治愈率较A组明显提高,而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5)相同治疗压力不同治疗时间中D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6)相同治疗压力相同治疗时间中D组治愈率较C组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在氧舱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其治疗应首选D组的吸氧Ⅳ方案,不必过分拘泥于每个个体症状和体征对压力的反应情况同时进舱。并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当延长高压下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1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