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脉弹性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4例(治疗组)及同期住院非高血压病病人34例(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原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丹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为2周。对照组服用常规降压药,分别对两组使用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并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1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外周血管弹性功能减退以动脉弹性下降明显,活血化瘀治疗对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小动脉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小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小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VProfilorDO 2 0 2 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1和C2 )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依据中国健康人群动脉弹性功能参考标准把受试者分为小动脉弹性 (C2 )异常组和对照组 ;根据危险因素个数多少将C2 异常组分为 4个亚组 (0~ 3亚组 )。结果  (1)C2 异常组的年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空腹血糖 (FBG)、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C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单因素相关分析 ,年龄、TC、LDL C、FBG、SBP和DBP分别与C2 呈负相关。 (2 )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 ,0到3亚组C2 呈依次下降趋势 (6 5± 2 6比 5 4± 2 3比 4 7± 2 7比 3 1± 1 6 ,P <0 0 0 1) ,多个危险因素并存亚组 (3亚组 )C2 下降最显著。 (3) 3亚组血浆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亚组 (P <0 0 5 ,P <0 0 0 1)。结论 年龄、总TC、HDL C、FBG、SBP和DBP水平增加是小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 ,它们对小动脉弹性的影响是连续的 ;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 ,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小动脉弹性降低更显著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危险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其中男性303人,女性248人,平均年龄为56.9±13.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使用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和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着年龄不断增高,健康人和高血压病人的C1和C2值逐渐下降.健康组和高血压组男性的C1和C2均高于女性,P<0.01.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下降.高血压病人大动脉弹性明显比正常血压者低.处于正常高限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显著低于理想和正常血压者,与1级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别.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与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存在明显负相关,其中脉压与C1相关性(r=-0.602, P<0.01)最为显著,而C2与年龄相关性(r=-0.457, P<0.01)最为明显.结论 (1)年龄增大、血压升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密切相关,血管弹性检测可能比测量血压更为有效反映血管功能状态.(2)小动脉弹性指数(C2)为一敏感反映动脉损害的指标,有助于筛选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病人.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入选106例冠心病患者和84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测定其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不同患者间C1和C2的差异,观察动脉弹性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脉压等)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C1、C2明显低于正常者;(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C1、C2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2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脉压的增大,C1、C2均显著减低;(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病变支数是影响C1、C2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是影响C2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弹性指数(C1、C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动脉功能的重要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 ,其中男性 30 3人 ,女性 2 4 8人 ,平均年龄为 56 9± 1 3 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 ,使用DO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和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随着年龄不断增高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人的C1 和C2 值逐渐下降。健康组和高血压组男性的C1 和C2 均高于女性 ,P <0 0 1。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 ,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下降。高血压病人大动脉弹性明显比正常血压者低。处于正常高限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 显著低于理想和正常血压者 ,与 1级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别。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与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存在明显负相关 ,其中脉压与C1 相关性 (r =- 0 60 2 ,P <0 0 1 )最为显著 ,而C2 与年龄相关性 (r=- 0 457,P <0 0 1 )最为明显。结论  (1 )年龄增大、血压升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密切相关 ,血管弹性检测可能比测量血压更为有效反映血管功能状态。 (2 )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为一敏感反映动脉损害的指标 ,有助于筛选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弹性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降 压药物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9例,测定hs-CRP及生化指标,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 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按hs-CRP四分位值分为4组:1分位组(35例,hs-CRP 1.0~7.4 mg/L)、2分位组(35 例,hs-CRP 7.6~19.8 mg/L)、3分位组(35例,hs-CRP 20.1~48.6 mg/L)和4分位组(34例,hs-CRP 48.6 ~120.1mg/L).比较4组间C1、C2及临床特点,对C1、C2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随hs-CRP水平增加,患者年龄逐渐增加、体重指数、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4分位组患者C1、C2明显低于1分 位组(P<0.001);各组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位组、3分位组的C2均低于1分住组(P<0.001).(2)hs-CRP与C1、C2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与动脉弹性呈负相关,独立于部分心 血管危险因素及用药状况,提示慢性炎症参与动脉弹性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压和他汀类降脂的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66例患者被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4例,高血压控制而血脂未控制组(高血脂组)37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脂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5例,各治疗组均服降血压药及阿托伐他汀12周。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or DO-2020动脉弹性测定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在C1和C2方面,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双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P<0·01),高血压组与高血脂组相比,前者主要表现在C1下降为主(P<0·01),后者为C2下降为主(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C1和C2与血压、脉压差和血脂(除H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并且与SBP、LDL-C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脂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降脂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降压调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压和他汀类降脂的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66例患者被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4例,高血压控制而血脂未控制组(高血脂组)37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脂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脂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5例,各治疗组均服降血压药及阿托伐他汀12周.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ifilor DO-2020动脉弹性测定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在C1和C2方面,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双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P<0.01),高血压组与高血脂组相比,前者主要表现在C1下降为主(P<0.01),后者为C2下降为主(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C1和C2与血压、脉压差和血脂(除H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并且与SBP、LDL-C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脂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降脂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睾酮与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按照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的标准,将277例受试者分为男性对照组、男性高血压组、女性对照组和女性高血压组.采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用酶促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睾酮浓度,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索浓度.结果 (1)男女性高血压组C1、C2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血清睾酮浓度在男性高血压组低于男性对照组(P均<0.01),而在女性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睾酮在男性组与C1、C2正相关,与血压、甘油三酯、血糖、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负相关.在女性组与体质指数负相关(P均<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睾酮足影响男性血压的主要因素,年龄、C2、体质指数是影响女性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 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预测指标;中年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下降与动脉顺应性减退密切相关,是男性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病高龄老年患者260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2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33例,并设同期查体或其他原因住院、不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54例高龄老人为正常血压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生化指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动脉弹性情况,对C1、C2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同正常血压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尿酸升高,C2降低(P<0.05),而C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患者的C1与年龄、收缩压、胆固醇负相关(R2=0.507,P<0.05);C2与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无糖尿病负相关(R2=0.464,P<0.05).结论:年龄和收缩压与高龄老年患者动脉弹性密切关联,另外C1与胆固醇负相关,C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有无糖尿病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果 C1、C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低密度脂蛋白、C2、高血压史、高敏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C1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51(P<0.01)和-0.49(P <0.01);C2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 <0.01)和-0.55(P<0.01).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1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C2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呈明显负相关,炎症反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ΔC1和Δ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Δ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 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C1和△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 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脂餐后三酰甘油(TG)变化及其与动脉弹性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52例健康人、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经12h空腹后接受口服高脂餐试验,分别测定餐前及餐后4h血清血脂水平,以餐后TG水平分组,1.7mmol/L为正常组(A组);≥1.7mmol/L为异常组(B组)。高血压组中A组21例,B组29例;对照组中A组24例,B组28例。采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erDO-2020动脉功能检测仪检测餐前及餐后4hC1、C2。结果高血压与对照组受试者的空腹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中高血压组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组餐后动脉弹性较空腹未见差异,B组餐后小动脉弹性C2较空腹组受损,高血压组受损更明显(P0.01)。高血压B组餐后小动脉弹性C2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餐后4h血清TG浓度与餐后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单纯高血压患者脂餐后高TG血症可更明显导致餐后小动脉弹性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均为男性,分为正常对照组72例;高血压控制和未控制组各35例,使用美国产HDI-DO-202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结果高血压未控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P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P均<0.01);而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未控制组的C1和C2顺应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同样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顺应性可作为评价降压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评价左室构型无改变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治高血压及早期预测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入选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及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6.3±14.8)岁。高血压组32例,均选择左室构型正常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9.6±13.5)岁。应用二维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受试者的颈动脉二维超声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相关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峰值速度(Vimax)及经颈总动脉直径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度(Aci)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加速时间(Ati)及经心率和脉压校正后的颈总动脉后壁减速时间(Dti)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僵硬度(β)测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可扩张度(DC)测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IMT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人在心脏左室构型尚未发生改变时其颈动脉的弹性功能已经减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颈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超声检测技术能够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弹性功能提供早期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及其共同点。方法对入选的217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以评价各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临床影响因素。其中1100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647例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429例测定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结果年龄、收缩压、脉压是PWV和C1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收缩压是C1、C2的共同影响因素。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TC水平是C1、C2的共同影响因素。AI与PWV、C1、C2之间缺乏共同影响因素。结论(1)PWV与C1、C1与C2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选择PWV、C1、C2作为临床研究指标,尤其进行组间比较,可能更为合理。(3)AI受操作熟练程度及生理因素影响较大,在采用AI进行临床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和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运动锻炼对血压和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组:运动组(n=34),接受半年以上的个体化运动负荷程序训练,对照组(n=36),每日散步平均少于半小时(1.5 km)两组均无其他严重疾患。两组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后测血压和容量顺应性(C1,反映大动脉弹性)和振荡顺应性(C2,反映小动脉弹性)。结果:运动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B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显著降低(P<0.01);C1、C2显著升高(P<0.01)。结论:康复运动锻炼能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联合降压治疗与动脉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降压达标后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评估其防治心脑血管危险的效果。方法 15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经5~7d药物洗脱期后分别接受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CCB+利尿剂(D)联合治疗,4周常规剂量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β-B)至血压达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检测治疗组患者血压、心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各治疗组间血压、心率、C1和C2的变化。以36例中老年健康者1年前后的C1和C2为对照,排除因增龄所致的动脉弹性改变。结果①各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治疗后CCB+ACEI/ARB+β-B(C+A+B)组和CCB+D+β-B(C+D+B)组心率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CB+ACEI/ARB(C+A)组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C+A组C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B组和C+D+B组C2均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健康对照组1年前后各项指标血压、心率、C1和C2均无变化(P〉0.05)。结论在降压达标情况下,C+A和C+D联合治疗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无明确改善,C+A+B和C+D+B联合治疗可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其它常用降压药物联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及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NC)35例、糖尿病前期组(IGR)56例、2型糖尿病组(DM)40例。比较三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结果(1)三组间比较,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危险因子、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与IGR组比较,TC、LDL-C、PP、FBG、2-h BG、FINS、IR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C1:IGR组与NC组比较无差异,DM组明显低于NC组(10.55±1.80)比(12.18±2.18),(P<0.05);(4)C2:由低到高排列为DM组(3.25±1.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