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验方选登     
《家庭医药》2004,(11):21-21
慢性咽炎方 (方名咽炎一号) 方药:金银花、连翘、元参(即玄参)、麦冬、桔梗各10克,乌梅、甘草各 6克,胖大海3枚。 用法:先用冷水浸泡 10 分钟后,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煎成300毫升汤液,早晚2次分服。或用沸水冲泡后频服,或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清热。 主治: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咽部出现干、痒、痰、梗、微痛者。 (详见《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3期 16 页) 小儿多汗方 (方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药:桂枝4克,白芍9克,甘草3克,大枣5个,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丹毒方     
《家庭医药》2008,(1):I0039
验方1.龙葵虑杖方方药:龙葵、虑杖各15克,黄连6~10克,黄芩、丹皮、蚤休、赤芍、银花、连翘各10克,生甘草6克。用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共煎2次,将2次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效:清热,解毒,利湿。主治:丹毒,热性脓肿,多发性疖肿,慢性毛囊炎等。  相似文献   

3.
川芎18克,附子15克,生川乌6克,白芍24克,黄芪18克,麻黄、甘草各10克。加水700毫升左右,浸泡约25分钟,煎煮约5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200毫升左右,煎20分钟,合并2次药液,分2次或3次服。  相似文献   

4.
梅核气方     
《家庭医药》2008,(1):I0044
荐方半夏厚朴汤方药:半夏、厚朴各15克,茯苓20克,生姜25克,苏叶10克。用法:加水煎,每日1剂,分作4~5次服用,服1~2月。功效:理气化痰。主治:梅核气,长期咽喉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见到反复咽痒继之剧咳难忍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无痰或少痰,可有流涕、声音嘶哑的情况,以往的治疗方法疗效常常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6.
女,47岁,教师。于1997年6月20日因反复咳嗽3年余,症状时轻时重来诊。病人体质消瘦,面淡无华,少气懒言。稍感风寒,即剧烈咳嗽。咳时无痰,呈顿咳状。曾于本地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一般抗菌消炎药物及镇咳剂治疗无效,后曾于某院服用化痰止咳中药40余剂,亦未获显效。近月来,咳嗽加剧,咳前自觉喉中如有蚁走,一痒即咳,顿咳十余分钟方见间歇。痰  相似文献   

7.
橘皮、竹茹各48克,大枣30枚,人参3克,生姜24克。甘草15克。将上述6味药置于锅内,加水淹过药面,煎煮约30分钟,取药汁去药渣,即可服用。病轻3剂。病重者10~15剂即可。  相似文献   

8.
木芙蓉叶、花各30克,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浴足。每日1剂,分2次浴足,每次20—30分钟。连续用2~3周。  相似文献   

9.
口服氨苄头孢菌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国内罕见。现将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78岁,因反复咳、痰、喘30余年,加重伴咳浓痰7天,于1984年11月16日上午到我院就诊。查体发现:肺气肿症。左肺中下份散在中细湿鸣。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在选用抗生素时,考虑病人既往对青霉素、磺胺等过敏,故选用口服氨苄头孢菌素0.375克,一日四次,另加Santop(此药既往曾服,不过敏)祛痰。病人回家后即服,约15分钟后,突然感气紧、唇麻、全身痒,继之大汗、面红肿胀,立即来我院。查体:神清、烦躁、脉细微,血压%mmHg。呼吸30~40次/分,四肢凉,心音弱而不清。诊断:“过敏性休克”,给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抗过敏,抗休克。两小时后血压正常,而渐痊愈。  相似文献   

10.
我院妇产科于1979年以来根据子宫收缩强弱应用低浓度催产素引产,催产失败后又应用4%~5%浓度催产素引产催产94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年龄:本组年龄18~44岁,以20~30岁组最多占78例。1.2 催产素给药方法:5%或10%葡萄糖500ml加催产素2.5u或5u,从每分钟10滴开始,以达到每10分钟有2~3次阵缩为宜。需专人监护;根据宫缩强弱调整滴速,滴速每分钟不超过60滴。对无宫缩或宫缩不良,增加滴速如仍无效者可增加催产素浓度,500ml液体中加催产素10u,15u,均以每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我工作压力很大,每天对着电脑,眼睛总是感觉干涩、瘙痒。医生给我开了一个清肝明目的方子:取菊花30克,谷精草、木贼、决明子、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夏枯草、枸杞子、甘草各10克,羚羊粉(冲服)1克。将药材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剂。  相似文献   

12.
偏方验方     
《家庭医药》2020,(2):43-43
咳嗽气喘方方药:炙麻黄、生甘草、白芥子、制半夏、陈皮各5克,杏仁、苏子、莱菔子、白前各10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引起的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等,对出现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咳少喘多,舌苔白者效果尤佳。(本方为江苏名中医李乃康的经验方)乳糜尿方方药:糯稻根100克,台乌药、萆薢各20克,茯苓、泽泻各15克。水煎分2次服。(本方为江苏名中医朱龙骧的经验方)蛋白尿方方药:糯稻根、玉米须各100克,红枣30克。煎汤代茶饮,食枣。连服3个月。主治: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小儿难治性咳嗽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小儿久咳的两种类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半岁~12岁。病程10天~2月余。2 辨证论治2.1 单纯性咳嗽(24例):初起似一般感冒咳嗽,咳嗽由咽部发出,咽干喉痒,干咳无痰或有少许稀白痰,甚则呈阵发性呛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因肺肾阴虚、湿痰内蕴导致咳嗽久治不愈在临床很常见,笔者采用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年龄60~76岁,男26例,女14例。咳嗽病史3个月~48年。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呈黑色带咸味、咽干口燥、舌暗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无力为主证。1.1 治疗方法 以金水六君煎为基本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生甘草6g,当归8g,熟地15g,生姜3片,紫苑15g,头煎加水400ml,文火煎熬30min取汁,二煎加水300ml。文火煎熬20min取汁,两次计  相似文献   

15.
艾叶(蕲艾、祁艾均可)200~250克,加水适量,煎煮5~6沸,过滤药汁入大口瓶内,将患处皮肤对准瓶口热熏,待药液温热微烫时,浸泡患部10~20分钟,每日2次。药液冷后可加热再用。无论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水疱型,均可应用。黑龙江张蔡琴  相似文献   

16.
验方选登     
白细胞减少症方① (原名化淤升白汤) 方药 当归、川芎、丹参各15~30克,红花8~10克,鸡血藤15~60克,赤芍20克。 加减变化:脾气虚者酌加党参(或泡参)、黄芪、谷芽各15~30克,白术、厚朴10~15克,炒山楂、陈皮各10克;肾阳虚者酌加肉桂10克,制附片、肉苁蓉、淫羊藿各15~30克,菟丝子15克,伴感染者酌加蒲公英、野菊花各20~30克,千里光15~30克,蚤休8克,山豆根10克,板蓝根、贯众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女性月经期暂停服本方3~5天。 功效主治;活血化淤。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疗效:邓有安等报告23例,治疗时间为6天~14个月,平均164.7天。有效者开始出现疗效时间为2~48天,平均12天。23例中获显效8例,白细胞比治前增加54%~86%,白细胞计数升至4.1×10~9/升~7.1×10~9/升,全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炎方     
名方通乳汤(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中医科田维君副主任中医师自创方)方药:蒲公英150克,金银花20克,王不留行、路路通、瓜壳各6克,炙升麻9克,皂角刺、生甘草各10克。用法: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共2次,合并滤液约300毫升,分3次饭后30分钟口服,每天1剂,连用3~5剂。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解释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咳者治多在肺,如燥热伤肺,多干咳无痰。嗽者,多由脾湿不运,或痰热内蕴,如年高头晕肢麻将欲中风之人,每见嗽而不咳,治以健脾、化痰、清热为主。虽然多数病例咳嗽并见,但亦确有单咳无痰,或咯痰而不咳者,并非强为区异。《内经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此为祖国医学治疗内伤、外感咳嗽的指导思想,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实践证明,咳嗽一症,确实不独属于肺,但亦不离于肺。导致咳嗽的病机很多,例如:肝木亢逆,肺失肃降,则患者常觉气从下升,冲于咽喉,每上冲则喉中燥痒呛咳。此种咳嗽必用强金制木,滋阴柔肝之剂;脾胃虚弱,经常腹泻便溏、自汗,脾胃久虚,肺气失养,此种咳嗽多须补脾胃,止咳化痰,如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久年咳喘者,肺肾两虚,所  相似文献   

19.
<正>喉源性咳嗽是指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其病名由著名中医耳鼻  相似文献   

20.
黄芪临证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黄芪之功效及文献记载,结合本人临床经验认为本品入肺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苑、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为伍。余在临床中对外感所致之久咳、少痰者,并伴有咽痒作咳者,常应用生黄芪而治之。笔者认为生黄芪补益肺气镇咳而不敛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